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秦道家

先秦道家

先秦道家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7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心理学探新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2016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专业学术年会等;先秦道家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海英、谢建罗、陈鼓应等。

先秦道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77.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1.79%

专利文献>

论文:47 占比:21.08%

总计:223篇

先秦道家—发文趋势图

先秦道家

-研究学者

  • 张海英
  • 谢建罗
  • 陈鼓应
  • 丁兰
  • 付慧艳
  • 刘述均
  • 吴勇
  • 周耿
  • 孙丽
  • 张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艳平; 李雨燕
    • 摘要: 先秦道家生态观饱含生态智慧,其主要内容为“道法自然”的生态本体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和“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先秦道家生态观体现了注重整体性的辩证思维特色、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特色以及主张节制人类欲望的伦理特色。深入挖掘先秦道家生态观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如今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在改造自然实践中更多地顺应自然,保持“知足知止”的合理消费观,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
    • 曹正同; 段力; 黄俊青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先秦儒家心性论与先秦道家心性论相关内容梳理研究,对比先秦儒家与先秦道家文化承传的异同。先秦儒道两家学术思想有共通以及融合之处,两者在学术追求上都是以实现“道”为目的,但是在实现方法上儒家以仁、义、礼为主,道家通过修身、坐忘等直指道德本源,重视对德的全面追求。先秦两家都未明确提出心性论,但都表达出对心性修养的重视,如儒家经典《大学》、道家经典《道德经》等多方面展示了对心性的重视。
    • 李旭阁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自然能源损耗也在不断加深.为此,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先秦道家思想中蕴含较为深刻且极为丰富的生态哲学理念,这些理念包含着中国古代哲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先秦道家人物中,老子、庄子、杨朱、列子四人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们关于生态的哲学理念对今天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李忠
    • 摘要: 先秦道家的“不言之教”主要不是一种教育方法或途径,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体系.就目的而言,“不言之教”是关于“天道”的教育,即培养具有“天道”品格并能依以此行事的“有道者”.就内容而言,“不言之教”是关于“意”的教育,即通过教育获得反思之“意”与实践之“意”,形成符合“天道”品格的价值观并具有实践这种价值观的能力.就方法而言,“不言之教”是自我教育,即通过“自为”“自化”的自我教育,使人能够依照“天道”的品格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就治理原则而言,“不言之教”是“自然”“无为”的教育,即以“自然”与“无为”原则加以实施和治理,充分释放人与教育的活力,以达“天道”“无为而无不为”之效果.先秦道家的“不言之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默会知识的教育主张,并第一次提出“无为而治”的教育治理理念和“师资”的概念,使其成为具有原创性、独特性并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体系.
    • 李旭阁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自然能源损耗也在不断加深。为此,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先秦道家思想中蕴含较为深刻且极为丰富的生态哲学理念,这些理念包含着中国古代哲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先秦道家人物中,老子、庄子、杨朱、列子四人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他们关于生态的哲学理念对今天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赵京锋
    • 摘要: 以推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研讨先秦道家生态哲学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结合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进度,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紧迫性,从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贵己重生、虚者无贵四方面阐述先秦道家生态哲学思想内容,了解各家思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最后总结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启示,通过传统哲学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生态与自然环境问题。
    • 李忠
    • 摘要: “不言之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教育理念,并未受到后世中国教育学者的重视。有限关注“不言之教”的学者,却将其解读为教育方法,具象为“身教”,对应于“言教”,表述为“身教重于言教”。这种解读可以理解,但却与“不言之教”本旨相去甚远。在老庄看来,“不言之教”由“道”的性质所决定:“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对不可言之“道”的教育,只能是“不言之教”。
    • 承诺
    • 摘要: 先秦儒道两家虽然提出了"性善论""性恶论""自然人性论"等不同的人性论,但是共通的人性观点都指向了相同的德育价值取向,分别为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统一、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整合和相对价值与终极价值的融合,给当代德育价值取向的探究带来启示.当代德育价值取向应该实现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多元价值并存,完成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以及明确价值相对性与绝对性的交融.
    • 孙宗岭
    • 摘要: 在人与技术层面,马克思与先秦道家的思想存在着诸多异同,二者均认为在不同条件下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会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是马克思所指的是在人类史前史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而先秦道家指的是在过多利用技术甚至是在一切条件下;二者均认为技术要在人的控制之下,只是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人对技术的控制,而先秦道家则直接放弃技术的应用,以图从根源上杜绝技术对人的不良影响,这也就取消了人如何实现对技术的控制的讨论.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着表面上的异同,而且有着一条内在逻辑,即在人与技术层面,马克思的思想是对先秦道家思想的无意识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