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秦法家

先秦法家

先秦法家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哲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管子学刊、法制与社会、理论探索等; 先秦法家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敏、丁天立、刘泽华等。

先秦法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96.43%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3.57%

总计:196篇

先秦法家—发文趋势图

先秦法家

-研究学者

  • 高敏
  • 丁天立
  • 刘泽华
  • 曹林娣
  • 李红霞
  • 李锦全
  • 杨玲
  • 胥仕元
  • 钟岳文
  • 钱锦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郎欣悦
    • 摘要: 善于总结和回顾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先秦法家吏治思想作为中国吏治文化的源头,蕴含着中华民族在治吏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本文从先秦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观点出发,对其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并从顶层设计、选人用人、思想建设三个方面对其实现创造性转化提出建议,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
    • 刘芷涵
    • 摘要: 一、“法、术、势”的核心概念韩非将先秦法家提出的“法、术、势”三个概念兼容,提出“抱法处势而用术”的概念,这是在综合了商鞅、申不害、慎到分别提出的“法、术、势”观点的基础上总结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借用“法、术、势”的概念,而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恪守教学之法、深谱教学之术并懂得教学之势,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维护语文教学的平衡,确保语文课程能够更具文化特性,能够更好地润泽生命、传承文明。
    • 潘周灿
    • 摘要: 申不害是先秦法家的重要代表,《史记》云其"著书二篇,自号《申子》",《汉书·艺文志》著录"《申子》六篇",此后目录书均记为"《申子》三卷",至宋以后不见著录.《申子》确为申不害自著,然其经流变而杂入后世之说,已非原书,此由历代目录书所记篇目变化中可见一斑.《申子》一书既在《隋书·经籍志》中记为亡佚,却又见于两《唐志》记载中,此书的亡佚时代应据后者定于南宋.此后,陆续有学者注意到《申子》的价值并对其展开辑佚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为研究申不害及其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 智薇
    • 摘要: 孝道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先秦时期众多思想流派都阐释孝道思想,学者更多关注儒家孝道思想,文章通过对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法家学派著作来展示法家对孝道思想的阐释,更加丰满地理解先秦孝道思想,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寻求其当代价值。
    • 董立桂
    • 摘要: 在学术上,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把商鞅提倡的法,申不害强调的术,慎到倡导的势结合起来,建构起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管理哲学。战国时,韩非子基于政治现实主义的立场,将其认为在强国之路上起着阻碍作用的人群定义为"蠹虫",即从内部蛀蚀整体的虫子,认为这些人无益于耕战且对社会有害,如若不除,必将腐蚀国家的统治基础并最终导致亡国。
    • 周生虎; 于忠华
    • 摘要: 先秦法家思想从"自然状态"和人性假设出发,以"法律制定、 法之必行"为治理手段,以"富强为本、 法治为用"为政治目标,谋划出"以刑去刑、 以法去法"的大治图景,在逻辑上自成严整体系,在战国乱世体现出强大的社会效用.抛开制度设计层面的局限性,于治理手段而言,法家思想不仅是治乱之说,更是治世之道.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和世界竞争格局下,深入挖掘法家思想精髓,对法治国家建设必定有所裨益.
    • 王浦劬; 赵滕
    • 摘要: 传统中国以术驭法而非以法抑术的政治实践,凸显了法家思想法与术之间的矛盾关系。那么,为何术能够替代法成为法家思想的主要实践形式?为何法的治理主张和精神未获承继,而势最终变成了君主专制之势而并非法治之势?实际上,先秦法家思想存在公共利益与君主利益两种不同取向,从而形成了结构性矛盾,厘清这两种取向及其结构性矛盾发展的脉络,进而解构其法、术、势的阐述,不失为解答这些问题的路径。一般来说,公共利益取向的法家强调道的客观确定性,认为应以规范促进共同利益,主张公共利益优先,强调君臣共治、法治为主,因此,势即法之势。而君主利益取向的法家则利用道的主观玄虚性,基于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的逻辑,主张君主利益优先,强调君主独裁和术治为主。这时,势就成为君主之势。申不害、商鞅、慎到等的功利思想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基本逻辑上体现着两种取向的结构性矛盾。作为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竭力融合君主利益与公共利益,化解两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达成了其思想在逻辑上的自洽。但是,在君主至上的传统政治实践中,韩非以道的主观玄虚性吸纳其客观确定性,实际上使得君利与公利之间的冲突更加凸显,从而使得君主利益处于优先地位。这就为法家侧重君主利益的论证与儒家主张君主专制的学说融通苟合,进而为传统中国专制政治的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 程政举
    • 摘要: 先秦法家对法的论述具有概念性思维的特征,将公正、权利义务的明分、无私和善的内容嵌入了法的概念性内涵,且认为已经制定的法律应是完备而详尽的.刑无等级、不避亲贵、不别亲疏和功过、一准于法、禁止赦宥、禁止私议法律和法贵下断,是法家所主张司法公正的内容.公正的司法能定分止争,减少或防止纠纷的发生,能规范民众的行为、富国强兵、稳定社会秩序.
    • 胥仕元
    • 摘要: 先秦法家政治哲学反映了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有关政治问题的实质、政治价值取向、政治理念的基本认知.这些认知在战国时代表现为变法图强、图霸,追求富国强兵.在帝制时代,成为统治集团治国理政、用臣治事的重要理论指导.在当今时代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先秦法家政治哲学中“为天下”的行政理念、“定名分”的规则意识、“一断于法”的正义观等,均有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扬弃后加以吸收,服务于当今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