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儒家美学

儒家美学

儒家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美学、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51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江汉论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七届中国古建营造技术保护与发展论坛、“生态美学:文献基础与理论拓展”学术研讨会暨“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儒家美学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天道、李艇、马国柱等。

儒家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24.4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451 占比:75.04%

总计:601篇

儒家美学—发文趋势图

儒家美学

-研究学者

  • 李天道
  • 李艇
  • 马国柱
  • 刘嘉伟
  • 孟凡辉
  • 朱云
  • 林学军
  • 温晶晶
  • 潘国好
  • 王彩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陈力炜
    • 摘要: 儒家伦理美学发展自传统儒家思想,《礼记》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早期思想集,它全方面、系统地展现了由儒家开创的把美或艺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儒家伦理美学,儒家伦理美学以礼义仁智信为中心,真善美、统一、调和的独到理解更是贯彻儒家美学始终。从儒家伦理美学的主要思想来看,主要分三方面,首先是人生伦理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主要强调人格审美,人格审美崇尚将那些伦理道德协调统一的艺术视为真善美的结合,重视人的存在,追求理想人格以及人生境界;再就是伦理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强调礼乐教化理念,将审美和艺术作为治国手段,推崇艺术推动社会道德向积极发展,起到教化人民的作用;最后一种是社会伦理美学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推崇和谐的理念,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等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建设大同世界。总体来看,儒家伦理美学对人物画的影响多在历史人物题材中出现,题材多是正面历史人物故事及形象的描写,这类艺术作品在特殊时期,比如社会道德低下时代的创作尤其兴盛,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成教化、助人伦作用,而在盛世如唐朝这类受儒家伦理美学影响较浅的朝代,其作品也能起到宣传政教的功能,其中能够深刻体现儒家伦理美学的唐代人物画作品以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步辇图》《锁谏图》《魏征进谏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最具有代表性;另外其他朝代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南宋李唐《采薇图》,清初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等等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 程帆
    • 摘要: 儒家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一种普世关怀,又是一种自然审美态度。通过分析湘北桃源刺绣图案的题材、色彩、构图等内容,探究美善相乐的儒家美学观在刺绣图案中呈现出的审美意境,同时从中发掘可被吸收的艺术精华,思索如何通过刺绣图案传达营造美感;通过将美善相乐的内在含义与外在形式不断融合,增添刺绣图案设计的无穷魅力,使得桃源刺绣更具时代视觉感染力。
    • 张倩
    • 摘要: 《沈清传》是朝鲜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受到中国儒家孝思想的影响,创造了至诚孝女沈清的形象,与儒家美学在道德中追求人格美的人文精神相符合,儒家美学提倡知情意行的合一。以儒家美学为理论基础,从丧祭之孝、养敬之孝、博爱至孝三个方面对《沈清传》体现的孝思想进行分析,并从孝文化、孝教育、孝传播的角度提供了《沈清传》孝思想的传承方式,使理论最终回归于实践,来指导实践。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孝”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以从家庭到社会,从爱亲人到爱所有人的方式来传播孝思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 黄文静
    • 摘要: 在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中,当代设计的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中国传统设计美学发源于儒家美学,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与道家、墨家等的美学思想相融合,至今仍影响着当代设计师的思想与实践。研究儒道墨的美学智慧和艺术精神,有助于为当代设计提供美学思想的理论支撑,有利于发展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当代设计;同时,如何将中国设计美学思想实践于当代设计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 潘卓彤
    • 摘要: 佛山剪纸是我国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瑰宝,其传统的艺术形态蕴含着大量的佛山历史文化信息.佛山剪纸现处于亟待保护阶段,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背后的艺术意蕴,有助于佛山剪纸的传承与发展.结合田园调查以及文献梳理,以清代铜凿剪纸《万世师表》为例,深入研究佛山剪纸艺术中的儒家意蕴,进一步为还原其背后真实的造物意象提供理论依据.
    • 胡雅琴
    • 摘要: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正是由于儒家美学、道家美学以及禅宗美学等为首的三大美学思想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下中国的舞蹈编创离不开中国文化独有的艺术性、思想性,中国的舞蹈编导家们在发掘中国文化底蕴这一条道路上从未停下过脚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舞剧《孔子》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了儒家美学的核心思想,由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编创的舞蹈《雀之灵》将中国民间舞蹈推向时代的前端,由台湾著名舞蹈编导林怀民先生编创的《水月》则是以现代舞的形式来表达禅宗美学的核心思想,最终将西方现代舞巧妙地融入东方。
    • 胡丽娜
    • 摘要: 中国佛教史开始于公历纪元前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长期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碰撞、融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即禅宗.自古以来,禅是远离世俗争斗的.文人雅士和当时的许多士大夫都将禅当做自身境界的修炼和提升,整个社会这种意识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当时人们对人生理想追求的转变,例如人们对生活情趣的要求,从物质境界向精神境界转变.这种转变并不是单一的,处处体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由此可见禅宗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影响之大.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相碰撞融合形成的禅宗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儒家美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
    • 王丹
    • 摘要: 青铜乐器是礼乐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周原地区、平顶山应国、三门峡虢国等周王畿、地方封国青铜乐器的梳理,分析形制及原生情境、使用身份与场合.探讨西周时期青铜乐器的礼仪内涵与美学思想,进而讨论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 付蓉
    • 摘要: 尽管儒家美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强调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但是儒家美学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是解释生活和经验的日常生活美学。文章指出,当代生活美学的兴起为东西方美学提供了平等对话和互动的契机。生活美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显示出儒家美学对于生活之美的独特理解方式,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儒家美学对当代生活美学建构一种完善的美学理论可能做出的贡献。
    • 张鑫; 宋明月
    • 摘要: 作为儒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儒家美学不可避免地成为许多汉学家和翻译家的研究热点.汪榕培的《诗经》英译本对于中国传统儒家美学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更好地向世界读者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对儒家美学中语言之美、写实之美及人物品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传播作用;另一方面对东学西渐、寻求与西方文明平等对话起到了开拓作用;也为中华文化输出提供了一个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