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bA1c

HbA1c

HbA1c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4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全国铁路第五届内分泌学术会议等;HbA1c的相关文献由153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建妙、柳志强、沈骥冬等。

HbA1c—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5 占比:83.7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94 占比:15.91%

总计:591篇

HbA1c—发文趋势图

HbA1c

-研究学者

  • 徐建妙
  • 柳志强
  • 沈骥冬
  • 蔡雪
  • 郑裕国
  • 金利群
  • 一柳敦
  • 宁光
  • 张雪庆
  • 毛爱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潘翠琦; 聂韩永; 潘碧琦; 邓明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4-10月于广州市东升医院产科建档定期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对照组)及GDM孕妇65例(GDM组)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孕妇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HbA1c、Hcy及空腹血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较GDM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cy与FPG、HbA1c、FINS、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GDM组的FPG、Hcy、HbA1c、FINS水平及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的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与FPG、HbA1c、FINS、HOMA-β呈弱相关(r=0.294、0.198、0.253、-0.237,P<0.05),Hcy与HOMA-IR呈中等相关(r=0.367,P<0.05)。结论GDM患者Hcy水平与FPG、HbA1c、FINS有弱的正相关性,与HOMA-β有弱的负相关性,与HOMA-IR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性,应加强对GDM患者孕期血清Hcy、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监测,提升孕期管理质量。
    • 丁喆; 谢文皎; 王柔钧; 孙鑫; 王贵会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表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患者以HbA1c<7%、7%≤HbA1c<10%、HbA1c≥10%分组,每组50例。采集信息,使用同一台血糖仪检测血糖(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记录和计算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最高值、血糖最低值。受试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Lp-PLA2、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测量CIMT。数据采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HbA1c<7%组相比,7%≤HbA1c<10%组、HbA1c≥10%组的FBG、2hPG、LAGE、SDBG、Lp-PLA2、CI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发现,HbA1c、SDBG、Lp-PLA2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高糖化血红蛋白组血糖水平、Lp-PLA2、CIMT增厚比例均较低糖化血红蛋白组升高,HbA1c、SDBG、Lp-PLA2为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Lp-PLA2有望成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风险预测因素之一。
    • 肖江波; 诸清逸; 石中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孕中期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卡并分娩的8292例单胎GDM孕妇及其新生儿,孕妇于妊娠第20~24周行HbA1c检测。回顾分析和评价孕中期HbA1c与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妇HbA1c每升高1%,早产(OR=2.848,95%CI为1.859~4.363)、巨大儿(OR=1.585,95%CI为1.131~2.222)和大于胎龄儿(OR=1.603,95%CI为1.204~2.135)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GDM正常范围内较高的HbA1c水平是早产、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HbAc1可能有助于预防不良分娩结局。
    • 单家琦
    • 摘要: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9—12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西格列汀片治疗,对照组联合阿卡波糖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vs.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并且相对安全。
    • 周蒙蒙
    • 摘要: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减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同BMI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体质量分为超重组和肥胖组,每组30例。超重组BMI为24~28 kg/m^(2),肥胖组BMI为>28 kg/m^(2),每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降糖方案,分别记录治疗开始和治疗3个月后BMI、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脂指标。结果超重组及肥胖组均有28例完成观察。治疗前,肥胖组体质量、体质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均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脂、BMI、血尿酸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重组空腹血糖、HbA1c较肥胖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下降数值较肥胖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对初诊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体质量,降糖效果优于肥胖患者。
    • 陈伟金; 蓝恋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该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110眼,其中26例32眼为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另60例78眼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低HbA1c组(HbA1c≤7.0%,31例42眼)、高HbA1c组(HbA1c>7.0%,29例36眼)。分析3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形态变化、黄斑总容积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后1个月,低HbA1c组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形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0、1.539、0.541,P>0.05);而高HbA1c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较对照组和低HbA1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0、3.340,P0.05)。术前、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对比,高HbA1c组较低HbA1c组与对照组的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2.956、3.459、4.446,P0.05)。结论HbA1c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恢复、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可将其用于术后黄斑水肿的监测。
    • 史欣兴
    • 摘要: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尿酸、血脂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某医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体内HbA1c水平分为对照组45例(HbA1c≤7%)和观察组51例(HbA1c>7%)。比较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与尿酸、血脂水平,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胱抑素C(CysC)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指标与TC、TG、LDL-C和UA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及CysC呈负相关(P<0.05)。结论HbA1c水平不仅能够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还与尿酸、血脂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患者机体尿酸与血脂代谢情况。
    • 邱彬玮; 钱小芳; 张瑶; 张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T1DM)是的效果及血糖指标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66例T1DM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应用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治疗,研究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指标情况;两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及差异;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相关生存质量(PedsQL)量表指标水平及差异;两组发生低血糖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HbA1c水平为(8.4±1.3)%,比对照组治疗后的HbA1c水平(9.8±2.3)%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94,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耗时为(4.3±2.4)d,比对照组的血糖达标耗时(6.8±2.1)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57,P<0.05)。研究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分别为(8.3±1.4)%、(8.1±1.4)%,比对照组随访3个月、6个月的HbA1c水平(9.7±2.2)%、(8.9±2.4)%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52、18.021,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分别为症状(28.4±2.5)分、治疗障碍(10.2±1.2)分、依从性(9.5±1.4)分、担忧(8.3±1.4)分、交流(6.2±2.1)分、总分(60.3±3.3)分,比对照组患儿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症状(31.4±3.2)分、治疗障碍(13.1±2.1)分、依从性(11.1±1.6)分、担忧(10.5±1.7)分、交流(7.9±2.1)分、总分(75.2±5.9)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2、17.635、16.152、19.845、17.032、17.984,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父母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分别为体力(18.2±2.6)分、情绪(8.2±2.3)分、社会(10.1±1.6)分、学校(9.8±1.8)分、治疗(10.2±2.1)分、总分(56.9±2.2)分,比对照组患儿父母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体力(21.2±3.2)分、情绪(10.9±3.5)分、社会(12.7±2.3)分、学校(12.2±2.1)分、治疗(12.5±2.6)分、总分(68.5±2.6)分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2、19.032、17.452、19.021、17.452、19.354,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糖比率水平(3.0%),比对照组的发生低血糖比率(24.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结论给予T1DM患儿使用CSII治疗,可以显著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HbA1c水平,且可以更有效地提高T1DM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及比率较低。
    • 吴晓鹏
    • 摘要: 目的对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病情程度诊断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治疗2型糖尿病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再细分为两组,将病情轻微患者纳入A组,将病情严重患者纳入B组,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C肽、HbA1c,对比三组检测指标水平,分析血清C肽联合HbA1c检测水平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较高,血清C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单独检测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诊断特异度、灵敏度更高。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情轻度32例(A组),病情重度18例(B组),B组患者血清C肽水平低于A组,HbA1c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肽水平和2型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12,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病情严重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58,P<0.05)。结论血清C肽联合HbA1c检测对2型糖尿病病情严重预测价值较高,便于患者及时诊治、改善预后。
    • Katon Harwood; Joe Frye
    • 摘要: Objective: This study looks to review different methods of lifestyle changing interventions, examine and compare them to determine usefulness, efficiency, and outcome in regard to future ventures to help control the rise of this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Three systematic reviews were found and compared based on efficacy and key differences in their approach to the ever-growing problem of type 2 diabetes. Outcomes and intervention styles of the studies were noted and critiqued based on thei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first study revealed that multiple 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s (BCTs) correlate with a reduction in weight and HbA1c, especially when they work synergistically alongside one another. The second study spoke of how community intervention had an inclusive quality about it, which allowed for population variability to not affect implementation. It also showed that small incremental changes were best when trying to establish a change long-term across a large population. Finally, the third study revealed that, as the participant got closer to maintaining a good physical activity regiment, their self-efficacy also increased. The attributes of these studies give evidence that interventions that use multiple approaches are most effective when looking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 in Type 2 diabetic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