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储热性能

储热性能

储热性能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88701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年中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技术研讨会、“德科纳米”杯2014国际功能性纺织品及提高纺织品附加值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印染在线网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储热性能的相关文献由390位作者贡献,包括柯惠珍、蔡以兵、孙长平等。

储热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8701 占比:99.97%

总计:288799篇

储热性能—发文趋势图

储热性能

-研究学者

  • 柯惠珍
  • 蔡以兵
  • 孙长平
  • 尹立坤
  • 蔺新星
  • 谢宁宁
  • 魏取福
  • 黄锋林
  • 李永贵
  • 杨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新宇; 栾道成; 胡志华; 凌俊华; 文科林; 刘浪; 阴志铭; 米书恒; 王正云
    • 摘要: 相变储热技术与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减缓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环境压力。本文通过分析相变储热材料的选择标准,对筛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含碳二元系相变储热材料的性能特别是热物理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硅、硼、铝、铬、铁单质材料与碳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或固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形成的含碳二元系相变储热材料在高温相变储热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含碳二元系相变储热材料中,Fe-C二元合金可满足高温相变储热系统1100~1500°C的相变储热要求,当合金为含碳4.3%的Fe-C共晶成分时,Fe-C二元合金的相变潜热理论值为611 kJ/kg,热导率约为(40±16)W/(m·K),相变温度为1148°C,具有相对其他合金成分更为优异的综合储热性能可用于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储热。
    • 朱孟帅; 王子龙; 张华; 孙向昕; 周翔
    • 摘要: 基于石蜡和高孔密度的泡沫铜制备了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视化储热实验装置,分析了高孔密度下泡沫铜的填充率对石蜡储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泡沫铜填充率从0%增至2.15%时,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融化时间从992 s缩短至872 s,缩短了11.69%,温度梯度从23.23 K减至7.77 K,降低了66.55%,储热量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20.92、21.22、21.02和20.22 kJ,储热速率先降低后升高,分别为21.08、20.91、21.67和23.25 J/s。此外,自然对流是低泡沫铜填充率下相变材料融化的主导机制,热传导是高泡沫铜填充率下相变材料融化传热的主导机制,并且随着融化时间的进行,导热逐步向自然对流转变。
    • 储瑶; 王烁; 张子诺; 王艺博; 蔡以兵
    • 摘要: 以三聚氰胺泡沫(MF)经高温碳化后制得的碳泡沫(CF)为基体,以氯化铜(CuCl_(2))和水合肼(N_(2)H_(4)·H_(2)O)溶液为前驱体,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泡沫骨架上生成铜粒子,然后通过真空浸渍法将聚乙二醇(PEG)封装在基体中制得相变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红外热成像仪等研究了相变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当CuCl_(2)浓度为1.0 mol/L时,Cu粒子均匀致密地沉积在CF骨架表面,制得的相变复合材料在具备良好密封性能的前提下,相变潜热可高达145.2 J/g,热效率超过80%,光热转换效率达到83.8%,且呈现出优异的储热能力和调温性能.本文为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相变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策略,有利于拓宽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 张玉洁; 李嘉仪; 王劭琨; 安冬
    • 摘要: 针对传统暖通用的储热材料导热性能差的问题,用石墨粉改性膨胀珍珠岩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并对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粉添加量为1%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储热和导热性能良好,热导率为0.392W/(m·K)。以该材料为原材制作的蓄热砖同样发挥出较好的储热作用,热导率可达0.412W/(m·K),养护28d后,力学强度超过15MPa,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可以用于建筑节能保温材料。
    • 刘建军; 沈梁玉; 杨效田; 王彩龙
    • 摘要: 水合盐相变储热材料普遍存在的过冷和相分离现象是影响其热稳定性和热储存性能的关键问题.以中低温水合盐相变储热材料MgCl_(2)·6H_(2)O(MCH)为主体材料,MgSO_(4)·7H_(2)O(MSH)为调节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MCH和MSH复合相变储热体系,研究了MSH对复合相变体系的相变焓、相变温度、过冷度及相分离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MSH的构筑的MCH/MSH体系相变储热性能较MCH显著增加,当MSH含量为5%时,体系具有最小的过冷度、对相分离抑制效果最好、储热性能最佳,其初始焓变值可达到330.91 kJ/kg,经过往复循环后相变焓能够稳定在254.43 kJ/kg,表明所制备MCH/MSH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 张雪松; 张艳荣; 高亮; 刘晓勇; 杨小笨; 庞晓凡
    • 摘要: 研究了相变微胶囊(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MPCM)对水泥石力学性能和储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微观机理.首先制备掺有0、5%、10%和20%相变微胶囊的水泥石,标准养护至3 d和28 d,测试其抗折、抗压强度和相变潜热;然后采用等温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压汞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水泥石的水化程度、孔结构以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MPCM的掺入使水泥石具备一定的储热性能,相变潜热为9.36 J/g.MPCM在相变过程中的吸热明显延缓水泥水化进程,降低放热量;而在30 h之后,水化放热量随MPCM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水化产物含量明显增加,这可能与MPCM为水化产物提供成核位点促进水化有关.MPCM在水泥石中主要以团聚体形式存在,团聚体内部胶囊大多呈皱缩状并伴随破裂外壳,部分团聚体边缘呈现因芯材泄露凝固形成的细胞壁状结构.MPCM增加凝胶孔、过渡孔、大孔和气孔等各类孔的含量,明显增大水泥石的孔隙率以及平均孔径,最终显著降低水泥石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
    • 徐照芸; 罗团生; 马登杰; 海万秀; 何思霖
    • 摘要: 以微米级SiC粉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具有连贯层状孔结构的SiC陶瓷。以多孔SiC陶瓷为基体,石蜡为相变芯材,通过真空浸渍法制备多孔SiC陶瓷/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研究了石蜡在层状多孔SiC陶瓷内的浸渗行为及复合材料的储热性能。结果表明,层片状多孔SiC陶瓷的显微形貌对石蜡的浸渗过程及储热性能有明显影响。当石蜡负载量为21.7%(质量分数)时,复合相变材料熔融温度为59.6°C,凝固温度为53.9°C,相变潜热为28.4 J/g,室温下的热导率为2.4 W·(m·K)^(-1)。复合相变材料吸热峰和放热峰强度随着石蜡负载量减少而降低,当温度为200°C时,多孔SiC陶瓷/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失重为5%(质量分数),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复合相变材料在100°C热处理30 min后陶瓷基体未发生形变,经100次热循环后具有稳定的相变潜热和良好的定型能力。
    • 徐运飞; 吴水木; 李英杰
    • 摘要: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其通过配备储热系统可解决太阳能不连续供给与连续的电能消耗之间的矛盾。CaO-CO_(2)热化学储热技术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及储热密度高等优势,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对CaO-CO_(2)太阳能储热系统展开回顾与总结,介绍了其储热原理及与太阳能电站集成方案,分析了影响钙基材料储热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提高钙基材料循环储热性能及机械性能的方法,以期为高性能钙基储热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在太阳能发电厂中的大规模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与指导。
    • 霍英杰; 闫霆; 王凯; 潘卫国
    • 摘要: 选用十二水硫酸铝钾(钾明矾)为相变材料,采用化学改性后的膨胀石墨为支撑材料,利用“熔融共混凝固定形”法制备了定型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分别研究了样品的微观形貌、相变焓及其熔化过程。改性膨胀石墨质量分数为20%的样品能够均匀吸附大量相变材料。DSC分析结果表明,其熔点和熔融焓分别为84.39°C和473.52 kJ/kg。经过50次的充放热循环测试,改性膨胀石墨质量分数为20%的样品的熔融焓仅下降7.48%。改性膨胀石墨与钾明矾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充放热测试表明,该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相变热储存材料,在建筑物节能领域和太阳能热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琳琳; 王艺博; 李林刚; 余学永; 蔡以兵
    • 摘要: 以羽绒羽毛纤维(down feather)作为基体,在其表面合成聚多巴胺(PDA)并黏附无机二氧化硅(SiO2)为壳材、以正十八烷为有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MEPCM),制备了蓄热调温羽绒羽毛(MEPCM/down feather)。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及防泄漏测试对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421.9 nm,且成球性能良好;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包覆性及形状稳定性。其次,对蓄热调温羽绒羽毛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考察了MEPCM的添加量对羽绒羽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均匀且有效黏附在羽绒羽毛上;当MEPCM的比例为10%,制得的蓄热调温羽绒羽毛熔融温度为26.3°C、熔融热焓为10.9 kJ/kg;且呈现良好的亲水性能、抑菌性能和热管理能力,水洗5次后,熔融热焓仍然能达到8.3 kJ/k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