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护教育

保护教育

保护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9118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教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度北京动物园科技大会暨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作研讨会、中国动物园协会华东协作区2016年年会等;保护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54位作者贡献,包括程翊欣、白亚丽、周学红等。

保护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1181 占比:99.97%

总计:391288篇

保护教育—发文趋势图

保护教育

-研究学者

  • 程翊欣
  • 白亚丽
  • 周学红
  • 刘珑
  • 刘群秀
  • 卫泽珍
  • 崔媛媛
  • 李琢
  • 林明贞
  • 涂荣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牧菁; 刘乔伊; 周娜; 钟乐
    • 摘要: 在保护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动物园核心使命的今天,我国动物园正逐步将其作为重要职能。近5年对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研究中,国际上缺少对亚洲区动物园保护教育项目的整体研究,国内多引入西方国家动物园作为先进案例,也缺少对亚洲区的关注。本研究以WAZA亚洲会员中的34家动物园和水族馆的295项线下保护教育活动为研究样本,从保护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和项目动物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疫情,探讨了动物园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线上拓展教育资源模式。研究表明,动物园保护教育除了使游客建立与动物的情感联结、认知和了解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关注物种和栖息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引导和激发游客的环境友好行为等常规功能外,还呈现出新的趋势:建立科普与科学研究的联结,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培养后续人才;全面阐释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引发人们对乡土物种和当地生态环境的关注。
    • 张丽敏; 王俊丽; 杜娟
    • 摘要: 动物园保护教育工作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它的目的是用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观念教育、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建立起符合环境保护理念的、和谐的、新的生活方式。保护教育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现代动物园已经成为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活动中心,保护教育已成为动物园中心工作之一。目前中国动物园在保护教育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拥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由于保护教育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动物园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动物园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危机;缺乏系统的动物园管理规范;保护教育体系不健全等影响保护教育完善发展的因素。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阅读专著、查阅有关研究资料、访问调查和文献调查等具体方法,研究保护教育的基本理论,从保护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重要意义着手,对现阶段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认为增加政府的支持;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动物园的生机和活力;制定中国动物园国家体系工作标准;建立系统规范的保护教育体系;在动物园的管理中融入保护教育的理念是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的主要发展对策。
    • 刘振华; 李国红; 刘冰许
    • 摘要: 为了揭示河南省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机构在河南省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担当的角色,本文介绍了河南省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机构针对野生动物救护、野生动物训练与野化、野生动物繁殖种群建设、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与营养、野生动物丰容、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科普宣传等开展的系列工作情况。河南省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机构在河南省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大力支持。
    • 吕鸿达; 周晓雯; 刘辉; 陈欣兰; 程鲲
    • 摘要: 动物园是对公众进行保护教育的重要基地,游客观赏和教育项目偏好是影响游客管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选择实验法构建深圳野生动物园庭院探秘之旅项目的随机参数模型(random parameter logit,RPL),将观看项目动物、体验项目、动物生态解说、纪念品及费用5个属性纳入评估模型,分析各属性的偏好及愿付价值(willingness to pay,WTP)。结果表明:游客希望该项目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属性提升,且相对偏好于观赏多种动物以及进行深度体验,这两个属性的WTP分别为28.71和11.86元/(次·人);若项目费用升高,则游客对其选择性随之下降。利用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进行该项目游客市场区隔分析:第一个类群为偏好多样化的游客,占受访者的35.7%,第二类群为偏好单一型游客,倾向于深度体验项目,这部分游客较多,占64.3%。可开展后场参观、动物饲料制作等游客参与式深度体验项目,招募志愿者辅助完成讲解站、主题日等保护教育活动,以提高动物园对游客的吸引力。
    • 吕鸿达; 周晓雯; 刘辉; 陈欣兰; 程鲲
    • 摘要: 动物园是对公众进行保护教育的重要基地,游客观赏和教育项目偏好是影响游客管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选择实验法构建深圳野生动物园庭院探秘之旅项目的随机参数模型(random parameter logit,RPL),将观看项目动物、体验项目、动物生态解说、纪念品及费用5个属性纳入评估模型,分析各属性的偏好及愿付价值(willingness to pay,WTP).结果表明:游客希望该项目在现状基础上进行属性提升,且相对偏好于观赏多种动物以及进行深度体验,这两个属性的WTP分别为28.71和11.86元/(次·人);若项目费用升高,则游客对其选择性随之下降.利用潜在类别模型(latent class model,LCM)进行该项目游客市场区隔分析:第一个类群为偏好多样化的游客,占受访者的35.7%,第二类群为偏好单一型游客,倾向于深度体验项目,这部分游客较多,占64.3%.可开展后场参观、动物饲料制作等游客参与式深度体验项目,招募志愿者辅助完成讲解站、主题日等保护教育活动,以提高动物园对游客的吸引力.
    • 申珂
    • 摘要: 动物科普剧是从动物角度出发,以动物视角创作的科普剧,是一种将动物相关知识与艺术、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全新的科普形式。本文以北京动物园近年来发展科普剧的实践探索经验及获得的成果为例,分析了科普剧在选材和舞台编排上应考虑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娱乐性、艺术性五个创作要素。从物种起源、演化,动物生物学知识,动物保护,传统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动物科普剧的创作主题,倡导将动物分类学;保护本土物种;丰容工作,医疗工作真实案例;传统文化与项目动物的故事作为素材编入科普剧剧本中,探究动物科普剧的发展,使游客通过观看科普剧从内心更贴近自然,自发做出有利于保护自然的选择。提出四个发展建议:聘请专业老师培训,提升舞台表演基本功;优化服饰和道具,丰富舞台效果;完善背景视频与音乐的制作,收集动物鸣叫,栖息地场景,营造身临其境的意境;扩大受众人群,科普剧要“请进来,走出去”将游客请进科普剧场,走出动物园走进社区、学校,让科普剧惠及更多观众,更有效地传播环保理念。
    • 宋志帆; 周学红; 苗震; 张伟
    • 摘要: 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导致许多物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十分有必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调整公众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和方式.世界上一些国家关于物种多样性保护教育的法律法规包含在环境教育法中,少数国家制定了专门针对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法律.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主要有:重视学校的保护教育以及师资的培养;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力量;利用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教育等.世界保护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经验对加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启示有:完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法律法规;重视中小学及高校的正规保护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非正规教育;规范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教的内容;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宜性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