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5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21381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家庭保健、国际护理学杂志、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国第九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暨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2012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等;保护性约束的相关文献由106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柳柳、高静、叶君荣等。

保护性约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21381 占比:99.95%

总计:821823篇

保护性约束—发文趋势图

保护性约束

-研究学者

  • 徐柳柳
  • 高静
  • 叶君荣
  • 唐勇
  • 张卫东
  • 蔡壮
  • 许冬梅
  • 何昌九
  • 周晶
  • 罗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莉; 刘静; 王红娟
    • 摘要: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约束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均连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躁动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Ricker镇静-躁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结合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颅脑损伤患者的躁动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 张梦倩; 许冬梅; 高静; 蔡壮; 罗薇; 谷嘉宁; 李晓俞; 陈洋洁; 张卫东; 苑鸣顺; 高冬芳
    • 摘要: 目的:构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评估表。方法:在风险管理理论及《精神卫生法》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及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评估表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对13名护理专家进行函询,最终确立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评估表。结果: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8和0.8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90和0.18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含自伤自杀行为、攻击行为、意识状态、精神症状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评估表。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评估表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精神科开展保护性约束提供量化依据。
    • 王婷; 凌敏; 姚韵靓
    • 摘要: 介绍降级技术与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及两种措施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在精神科病房中,保护性约束是急性病人最常见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但是其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降级技术应用于精神病病人中,不能确定病人情绪的平稳以及治疗的顺利进行,但可减少病人被保护性约束的次数,从而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 曹榆; 谢宝昌; 蓝莉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保护性约束精神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统计2021年1-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行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凝血功能。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无患者发生下肢DVT,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和2周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比值(INR)含量均高于干预前,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干预前,且两组干预2周后PT、APTT、INR均高于干预1周后,FIB、D-D、PLT均低于干预1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周和2周后PT、APTT、INR均高于同期对照组,FIB、D-D、PLT均较同期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精神病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凝血功能,预防下肢DVT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高静; 许冬梅; 蔡壮; 张卫东; 苑鸣顺; 高冬芳; 谷嘉宁; 张梦倩
    • 摘要: 目的构建适合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为患者约束提供安全保障。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3个省、直辖市的2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立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的条目。进而请6名专家对评估表的内容效度进行评价。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08、0.950,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57、0.238(均P<0.05)。最终确立了5个一级指标(情绪情感、行为、合作程度、对约束健康教育的认知、意识状况),20个二级指标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该评估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62。结论初步建立的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评估表较科学、可靠,可以作为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解除的评估工具,以规范临床约束行为。
    • 祝红霞; 宋瑜婷; 程媛媛; 甘建光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抑郁症住院患者应用保护性约束联合共情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理学科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遵医依从性、生活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问卷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住院护士观察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抑郁症住院患者应用保护性约束结合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生活功能与遵医行为,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恢复自信心,值得推广。
    • 罗薇; 高静; 许冬梅; 邵静; 蔡壮; 张卫东; 高东芳; 李雪松
    • 摘要: 目的:构建精神科护士医学保护性约束使用现状调查问卷,为了解精神科医学保护性约束现状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工具.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形成精神科护士医学保护性约束使用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2轮德尔菲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9,0.947;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113,0.106.最终构建了包含医学保护性约束前期、医学保护性约束执行期、医学保护性约束实施期、医学保护性约束停止期4个维度、30个条目的精神科护士医学保护性约束使用现状调查问卷.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科护士医学保护性约束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可用于调查精神科护士医学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现状.
    • 伍丽嫦
    •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保护性约束的应用及对患者心理反应与躯体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保护性约束干预,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两组的心理反应及躯体功能,同时根据记录单对比两组的自伤或伤他率,根据是否能配合治疗来评估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应用保护性约束后,心理反应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应用保护性约束后,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应用保护性约束后,自伤或伤他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保护性约束的效果理想,可更好的改善患者心理反应与躯体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韩英; 周颖; 喻华英; 黄静
    • 摘要: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约束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能保障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获得更佳的护理效果,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