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加利亚乳杆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8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微生物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2394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奶牛、乳业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十一次年会、2011年信息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分会学术年会(CMES)等;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相关文献由1191位作者贡献,包括舒国伟、陈合、田洪涛等。

保加利亚乳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1 占比:1.2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2394 占比:98.73%

总计:32810篇

保加利亚乳杆菌—发文趋势图

保加利亚乳杆菌

-研究学者

  • 舒国伟
  • 陈合
  • 田洪涛
  • 吕嘉枥
  • 万红兵
  • 张和平
  • 霍贵成
  • 冯谦
  • 刘丽波
  • 刘彦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禾
    • 摘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进口益生菌,对中国人群的肠道来说,未必是最合适的。来自中国人肠道或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菌株,将是中国本土化益生菌产品发展的最佳原动力。消费者去超市购买酸奶或饮料时,经常会在配料表里看到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字样。近年来,与益生菌相关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 曹怡芳; 周爱莲; 白泓; 余以刚; 肖性龙
    • 摘要: 该研究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牛奶发酵剂,研究了牛奶发酵过程中阪崎克罗诺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阪崎克罗诺杆菌存活量的变化情况,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MA-qPCR方法分析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发酵过程中是否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结果显示,保加利亚乳杆菌在牛奶中发酵48 h后pH值可达到3.40,酸度值可达212.00。在发酵前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48 h后pH值和酸度值分别为3.50和193.30;在发酵中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48 h后pH值和酸度值分别为3.47和214.30。发酵前期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污染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结果的影响更大。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中生长48 h后菌浓度可稳定在9.08 lg(CFU/mL);不论在牛奶经发酵前期或中期接种阪崎克罗诺杆菌,发酵后期平板计数法均检测不到阪崎克罗诺杆菌,但16s rDNA和PMA-qPCR技术均可检测到阪崎克罗诺杆菌活菌的存在。该研究结果说明,阪崎克罗诺杆菌在牛奶发酵后进入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该状态的存在会导致该菌检测时活菌数量的低估,从而引发乳及乳制品的安全隐患。
    • 卢野; 董右铭
    • 摘要: 通过PCR的方法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噬菌体CC34中e基因进行克隆,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b(+)-e,转入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并通过SDS-PAGE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和溶菌试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裂解基因e的表达体系,并初步鉴定e基因为裂解基因。
    • 唐凯伟; 黄晓英; 易宇文; 朱成林; 邓静; 冶海潇; 唐俊妮
    • 摘要: 为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单菌发酵与复配发酵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单菌发酵和复配发酵两种方式,通过对比两种发酵方式制得酸奶发酵特性、流变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等指标,系统全面揭示两种发酵方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发酵的酸奶凝乳时间为8 h,比单菌发酵酸奶的发酵时间更短,更先达到发酵终点70°T。感官评价表明,复配发酵方式制得的酸奶感官评分优于单菌发酵制得的酸奶,且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最佳复配比为3:7。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复配发酵酸奶的表观黏度为0.4~0.5 Pa·s低于单菌发酵酸奶的1.6~1.9 Pa·s。质构数据显示,复配发酵酸奶的硬度、黏度和黏聚性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单菌发酵酸奶(P<0.05)。将单菌发酵酸奶和最佳配比复配发酵酸奶进行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复配发酵酸奶挥发性风味在电子鼻传感器上的气味响应值强于单菌发酵酸奶。在滋味方面,与单菌发酵酸奶相比,复配发酵酸奶在电子舌各个探头的响应值表现更为均衡。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电子鼻和电子舌均能有效区分两种发酵方式之间的差异。综上,与单菌发酵方式相比,复配发酵方式能够有效缩短酸奶发酵时间,且发酵出的酸奶品质更好。
    • 马章献
    • 摘要: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酸奶发酵剂中常用的菌种,对酸奶的黏度、酸度、发酵时间及酸奶中活菌数有重大影响。为进一步得到铁强化酸奶优良菌株,本文对有机酸Fe^(2+)(富马酸亚铁、柠檬酸亚铁与柠檬酸铁铵)与无机酸Fe^(2+)(硫酸亚铁)分别驯化传代培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酸奶接种6%富马酸亚铁驯化传代的保加利亚乳杆菌种子液时,酸奶发酵时间最短,产酸和产黏能力最强,酸奶活菌数最高,发酵活力最强。本研究为酸奶的铁强化及发酵剂优化选择提供了参考。
    • 万倩; 黄晓英; 李启明; 吴华星; 刘绒梅; 唐俊妮
    • 摘要: 为探讨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MG-1(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LMG-1)的抑菌机理,本研究利用硫酸铵沉淀、超滤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对乳酸乳球菌Q13(Lactococcus lactis Q13)所产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纯化效果和分子质量,同时通过研究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细胞膜通透性、胞内酶活性及菌体形态结构等的影响,阐明乳酸链球菌素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Q13所产细菌素硫酸铵沉淀的最适饱和度为60%,硫酸铵沉淀得到粗提物超滤后仅分子质量大于10 kDa组分具有抑菌效果,将具有抑菌活性的超滤组分利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后,共收集到2个具有抑菌活性的洗脱峰,电泳图谱仅呈现出一条分子质量约为17.5 kDa的蛋白条带,分析其可能为乳酸链球菌素的多聚体形式,并将其命名为乳酸链球菌素Q13;抑菌机理实验结果显示,乳酸链球菌素Q13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MG-1的抑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在靶细胞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内容物外泄,胞内Na^(+)/K^(+)-ATP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关键酶含量降低,影响细胞正常能量代谢活动,最终诱导菌体细胞死亡。
    • 芦隐月; 宋馨; 夏永军; 王光强; 艾连中; 熊智强
    • 摘要: 酸奶发酵剂是由多种乳酸菌复配用于酸奶发酵生产的微生物材料,主要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是细菌中常见的信号机制,经典TCS由跨膜受体组氨酸蛋白激酶和同源胞质内应答调控蛋白组成,使得细菌能够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并且调控自身生理生化过程。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天蓝色链霉菌等模式细菌相比,乳酸菌TCS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系统阐明其响应和调控机制。该文总结酸奶发酵剂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TCS近年来研究进展,以期为乳酸菌TCS解析和酸奶工业化生产控制提供帮助。
    • 张鑫; 李晨; 张帅; 王羽; 田洪涛; 王妙姝
    • 摘要: 保加利亚乳杆菌是发酵乳制品常用主要菌种,经常受到多种环境胁迫。为了深入揭示其抗逆保护机制,在确定保加利亚乳杆菌模式菌株ATCC 11842不同环境胁迫(酸、盐、胆盐、氧、冷)下的亚致死与最低致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环境胁迫亚致死条件处理后的菌体细胞的存活率变化,研究菌体细胞在多重胁迫环境下的交互保护作用。根据前期ATCC 11842菌株在酸胁迫和酸冷胁迫条件下转录组学测序结果,从响应酸胁迫的基因中选取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转运系统、分子伴侣、应激等相关11个基因,利用RT-qPCR技术分析11个基因在不同环境胁迫下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ATCC 11842菌株经酸胁迫和氧胁迫亚致死条件(pH 4.8,40 min;15 mmol/L H_(2)O_(2),1 h)预处理后,均可显著提高最低致死条件下的存活率,在ATCC 11842菌株体内响应酸胁迫的11个基因中,有10个基因也响应其它不同环境胁迫,并探明这10个响应酸胁迫的基因(LDB_RS02110、LDB-RS00810、LDB_RS04920、LDB_RS05285、LDB_RS00230、LDB_RS06340、LDB_RS05615、LDB-RS01180、LDB_RS06995、LDB_RS03130)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表达变化。
    • 王成凤; 李柏良; 岳莹雪; 陈紫育; 闫芬芬; 霍贵成; 李艾黎
    • 摘要: 为了研究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后酸化的关键基因,为酸奶发酵剂的开发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基础.本实验以实验室现有的8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其生长性能以及对酸敏感性筛选出KLDS1.0207、KLDS1.0205、KLDS1.1001、KLDS1.1011产酸差异性明显的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通过对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单菌株发酵乳的凝乳时间、滴定酸度、乳糖消耗进行检测,分析得到菌株KLDS1.1011后酸化能力最弱.通过Illumina HiSeq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菌株菌株KLDS1.1011进行基因组测序,得到KLDS1.1011基因组全长1887491 bp,平均G+C含量为39.83%,基因组中共预测出2098个CDS,其总长度为1622760 bp,编码区域总长度占全基因组比例85.97%,编码基因的平均长度为773 bp;利用同源聚类分析方式比较保加利亚乳杆菌KLDS1.1011和KLDS1.0207基因组,发现两者有1631个共有基因,KLDS1.1011有353个特有基因,KLDS1.0207有320个特有基因,进而通过对特有基因进行KEGG通路的注释以及后酸化相关通路的分析得到6个与后酸化相关的基因,1.1011_GM000805、1.1011_GM002068、1.1011_GM000803、1.1011_GM000804四个基因是关于生物膜的形成,菌株的物质转运、1.1011_GM000260基因属于丙酮酸代谢通路,是乳酸生成过程的重要通路、1.1011_GM000194基因是蛋白水解的关键酶基因.在基因水平上为菌株KLDS1.1011较弱的后酸化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黄先敏; 韩立乾; 陈宇; 范莉; 张可满
    • 摘要: 以添加纯净水的乳酸菌培养基作为对照,测定添加天麻提取液的乳酸菌培养基中不同发酵时间段的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在595 nm波长下对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为,添加天麻提取液的培养基起始蛋白质含量为18371.78μg/mL,最低蛋白质含量为446.24μg/mL,出现时间为360 min,蛋白质降解量为17925.54μg/mL,蛋白质转化率为97.56%;CK组的起始蛋白质含量为15803.75μg/mL,最低蛋白质含量为451.73μg/mL,出现时间为420 min,蛋白质降解量为15352.02μg/mL,蛋白质转化率为97.14%.经方差分析得F=30.8896,F>F0.01,表明具有差异极显著性(α=0.01).结论为,天麻对乳酸菌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