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

侵染过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75160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菌物学报、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第五届年会、201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09年海峡两岸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等;侵染过程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康振生、韩青梅、刘刚等。

侵染过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5160 占比:99.79%

总计:75315篇

侵染过程—发文趋势图

侵染过程

-研究学者

  • 康振生
  • 韩青梅
  • 刘刚
  • 商鸿生
  • 黄丽丽
  • 高必达
  • 丁克坚
  • 任慧英
  • 余贤美
  • 刘利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海英; 兰建强; 刘林
    • 摘要: 炭疽菌是一类地理分布广泛、寄主范围广泛的真菌,在作物成熟前和成熟后都能侵染植株和果实,特别对成熟的热带作物危害极大,造成果实腐烂,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影响产品的出口质量。为探讨胶孢炭疽菌侵染芒果的过程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关系,揭示该病菌对果实和叶片的侵染方式和扩展途径,以元江本地品种‘三年芒’病果上分离、筛选的强致病菌株CG16接种健康‘三年芒’果实和叶片,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炭疽菌侵染芒果果实和叶片的过程、受炭疽菌侵染后寄主的组织病理学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胞炭疽菌在侵染芒果12 h后,形成初期侵染菌丝(初生菌丝),在初生菌丝穿透寄主细胞壁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漏斗状的菌丝锥,在与寄主细胞壁接触的菌丝部位缢缩,并在缢缩处常常形成1个隔膜,穿过细胞壁后迅速膨大成正常菌丝。从接种芒果至出现症状需要1 d左右。随着初生菌丝的侵入和扩展,寄主细胞逐渐消解死亡,初生菌丝先在细胞间扩展,不断建立新的活体营养寄生关系。2.5 d后随着菌丝的侵入,寄主细胞最终坏死消解,在死亡的寄主细胞中扩展的菌丝逐渐变细、分枝增多,即形成次生菌丝,次生菌丝在寄主体内大量繁殖扩展,分散或成菌丝束。4 d后寄主组织和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病理变化,包括寄主细胞变形,细胞壁的变薄、畸形、部分消失,原生质体解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崩解、坏死,细胞死亡等。接种5 d后,死体营养阶段的次生菌丝在死亡的寄主细胞中大量繁殖和扩展。接种6 d后分生孢子盘形成,接种8 d后,孢子开始成熟脱落。本研究通过揭示胶孢炭疽菌在芒果果实和叶片中的侵染方式和扩展途径,以及侵染过程中寄主组织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为芒果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 谢琪; 刘玉梅; 韩风庆; 庄木; 李占省
    • 摘要: 为了明确十字花科与茄果类蔬菜作物根肿菌侵染根细胞的变化特征,本试验选取十字花科蔬菜青花菜品种中青10号和中青16号(感病组),番茄品种中杂302和辣椒品种中椒115(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两组试验对象进行根部染色及细胞学观察,揭示青花菜、番茄和辣椒在根肿菌侵染过程中的根部特征和差异变化。分子辅助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河南新野)为4号生理小种。以水培法培育青花菜、番茄和辣椒幼苗,在根肿菌接种后14 d内,根肿菌侵染途径基本一致:根肿菌最先进入3种蔬菜作物的根毛区,然后继续侵入根部皮层细胞,形成分生孢子或孢子囊。在根肿菌侵染率方面,青花菜与番茄、辣椒存在明显差异:根肿菌在接种后7 d和14 d能够快速侵染青花菜,并在14 d时的皮层细胞内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和孢子囊;根肿菌侵染番茄的速率明显低于青花菜,且根肿菌侵染数量明显减少,仅在根毛区形成分生孢子,能侵染皮层细胞但不能形成孢子囊;辣椒根毛区根肿菌侵染速率最慢,且根肿菌侵染效率最低,只在根毛区形成少量的分生孢子,极少数孢子能进入皮层细胞,但不能形成孢子囊。本试验揭示了我国主要根肿病致病菌(4号生理小种)在水培环境下侵染青花菜、番茄和辣椒的变化特征,为科学解释茄果类蔬菜抗根肿病机理提供了依据,也为创制十字花科抗根肿病种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荆丹; 岳晓凤; 白艺珍; 丁小霞; 张奇; 李培武
    • 摘要: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机制对黄曲霉抗性品种选育、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与源头防控策略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黄曲霉侵染循环、定殖位点、侵染过程、影响因素、侵染机制等方面对花生、玉米中黄曲霉侵染过程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产品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 张奕妍; 黄兰兰; 王夕予; 丁士明; 刘子鹤; 童银栋
    • 摘要: 噬藻体是环境中一类以蓝藻为主要宿主的浮游病毒.由于其能特异性裂解蓝藻细胞,因而成为蓝藻种群密度的重要生物调控因子,并被探讨用作蓝藻水华的潜在生物治理方案.噬藻体与蓝藻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降低宿主细胞丰度、改变浮游生物群落构成,促进碳、氮、磷等关键生命元素在水体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文总结了近60年来分离的噬藻体及其对宿主藻的侵染机制,重点介绍了噬藻体对蓝藻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噬藻体裂解蓝藻对水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浮游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并评价了噬藻体对蓝藻水华调控的潜在生态效应.噬藻体实际环境治理应用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例如噬藻体在水体中易与蓝藻形成共存;噬藻体感染、裂解水华蓝藻后水体中藻毒素消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安全性,相关科学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噬藻体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评估噬藻体对蓝藻群落结构的调控和水体中物质循环过程的影响.
    • 郝雅琼; 刘红星; 王泽华; 聂兴华; 李伊然; 陈旭; 王维香; 秦岭; 邢宇
    • 摘要: 栗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栗属植物的病害。为了明确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及侵染的关键时间点,本研究利用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栗疫病菌后0~5 h,菌丝先降解枝条表皮,进行横向营养生长的同时沿着伤口纵向侵染,为进入皮层做准备;接种后6 h病菌开始在表皮定殖,并侵入皮层;接种后9 h在皮层可观察到侵染性菌丝沿着细胞间隙向相邻细胞延伸;接种后12 h栗疫病菌侵入韧皮部,在皮层的侵染面积扩大。随着侵染程度加深,皮层、韧皮部等处细胞被菌丝降解,最终在形成层附近聚集。接菌后9 h为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关键时间点。
    • 杨苗; 李英; 郭建刚; 任海潮; 许子怡; 李会平
    • 摘要: 为探明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体壁的过程及其对美国白蛾卵及各龄幼虫的致病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致病过程,并采用喷雾法以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10^(8)孢子/mL、1×10^(7)孢子/mL、1×10^(6)孢子/mL、1×10^(5)孢子/mL、1×10^(4)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卵及1~6龄幼虫,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09接种美国白蛾3龄幼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分生孢子以芽管形式入侵美国白蛾表皮并穿透体壁,对美国白蛾进行侵染;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卵无致病力;对于同龄幼虫,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致病性逐渐增强,对同一浓度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随幼虫龄期增大,累积死亡率逐渐降低,以1×10^(8)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1到3龄幼虫,第7天的累积死亡率为98.89%、97.78%、87.78%,致死中时(LT_(50))估计值为0.43~1.88 d,1.13~2.49 d,3.05~4.01 d;通过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DM)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的剂量效应在前4 d变化较大,死亡率较高。综合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低龄幼虫较高龄幼虫有更高的致病性,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 郭荐硕; 孙凌俊; 马丽; 高圣华; 朱绍坤
    • 摘要: 葡萄根癌病是葡萄产区重要的致死性病害之一。该文主要从葡萄根癌病的致病菌、致病机理、侵染过程、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对葡萄根癌病的研究现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任竹玲; 高贤涛
    • 摘要: 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白毛病,是淡水养殖动物常见致病菌。水霉(Saprolegnia)隶属于茸鞭生物界(Stramenopila)、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卵菌纲(Oomycet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科(Sprolegniaceae),主要包括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丝囊菌属(Aphanomyces)等。水霉病常年发生,尤其是在冬春两季。水霉病的发生主要是水霉孢子大量繁殖、鱼体表受伤或免疫力下降和温度骤变等原因共同造成(Behrens等,1994;Khulbe等,1995)。
    • 郭志明; 郭闯; 王明明; 宋烨; 陈全胜; 邹小波
    • 摘要: 采集不同侵染阶段的苹果表层组织的拉曼光谱图像,对比标准品的拉曼光谱对拉曼峰进行解析,分别构建多糖、纤维素和果胶等主要成分分布的伪彩色图像,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合线性判别算法建立5种优势腐败菌侵染苹果组织不同阶段的判别模型。研究发现,苹果细胞在1645 cm^(-1)和2946 cm^(-1)等拉曼位移处具有特征响应峰;多糖、纤维素和果胶在苹果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中分布不均匀,且随着腐败菌侵染程度的加剧,其特征拉曼光谱峰强度呈下降趋势;PCA结果表明腐败菌侵染不同阶段的拉曼光谱具有聚类趋势,判别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识别精度均达95%以上。结果表明,拉曼化学成像可以有效表征苹果腐败菌的侵染过程
    • 袁靖泽; 冯毅; 曹成全; 陈浩
    •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和超清显微系统观察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分生孢子对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体表和伤口的侵染过程以及伤口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当普通齿蛉幼虫体表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孢子多散布于节间膜、背部褶皱、体表管状凸起和体表凹陷处及其刚毛窝附近,并在节间膜和背部褶皱、刚毛窝及体表管状凸起部位入侵。分生孢子可能直接经由芽管进入表皮,也可能形成附着胞后再入侵。正常试虫接菌后48 h反应迟钝,72~120 h后开始死亡,96~120 h后死亡率达到83.33%;带有伤口的试虫接菌后症状与正常试虫基本相同,但死亡数量的高峰提前约12 h。研究结果对降低普通齿蛉人工养殖过程中因球孢白僵菌侵染而造成的死亡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