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依恋

依恋

依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7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中国文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6篇、专利文献11篇;相关期刊605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科学、歌海等; 依恋的相关文献由1453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和平、王争艳、谢玲平等。

依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6 占比:99.02%

专利文献>

论文:11 占比:0.98%

总计:1117篇

依恋—发文趋势图

依恋

-研究学者

  • 梁和平
  • 王争艳
  • 谢玲平
  • 刘佩枫
  • 邹维兴
  • 施重阳
  • 曹明辉
  • 江贺
  • 赵守盈
  • 钟鑫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纪璇; 方桂珍
    • 摘要: 目的探讨任娠期慢性疼痛妇女的依恋类型、情绪状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Kessler10量表(K10),对248例姓娠期慢性疼痛妇女进行调研。结果①姐娠期慢性疼痛依恋类型安全型13例(5.2%),恐惧型131例(52.8%),专注型4例(1.6%),冷漠型100例(40.3%);②在焦虑维度上,恐惧型显著大于安全型及冷漠型(P<0.05);③在抑郁维度上恐惧型显著大于冷漠型(P<0.05);④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冷漠型妊娠期慢性疼痛妇女焦虑和抑郁水平最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
    • 周玉洁
    • 摘要: 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是个体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依恋与自我同一性发展有联系,被认为是同一性发展的基础,目前已有的二者关系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分歧。本文从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的角度,依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双环模型,建立了内部工作模型与双环模型之间的关系,发现积极自我模型和积极他人模型与承诺形成环有关,承诺评价环与积极他人模型有关,在此基础上对此前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解释,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亚楠; 侯晓晓; 郭婷婷
    • 摘要: 目的:从中学生的依恋关系角度出发,将存在孤独和意义危机作为中介变量,探究网络成瘾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存在孤独量表、意义危机量表和亲密关系体验—关系结构量表对河南省某中学435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1) 网络成瘾和不安全依恋、存在孤独和意义危机均存在显著相关。2) 存在孤独和意义危机在不安全依恋和网络成瘾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结论:不安全依恋会通过存在孤独和意义危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这启示我们可以考虑降低不安全依恋学生的存在孤独感,开展生命意义教育等活动有效减少网络成瘾问题。
    • 黄于飞; 史攀; 陈旭
    • 摘要: 以依恋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已证明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忽视了情绪调节作为一个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现有研究无法回答依恋为何会对情绪调节产生影响。扩展过程模型将情绪调节分为三个阶段,并清晰地描述了情绪调节的过程以及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该模型来看,在情绪调节的三个阶段均可发现与依恋有关的个体差异,并且依恋对于情绪调节早期阶段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后期阶段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在探讨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影响的同时关注环境因素的影响;设计新的实验范式以证实情绪调节三阶段的连续性并探索依恋影响情绪调节的潜在机制;探讨依恋对情绪调节灵活性的影响。此外,未来的干预研究应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非安全依恋个体的情绪调节。
    • 肖琛嫦; 田明旭; 何金超; 黄睿; 赵光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大学生的儿童期负性经历(ACE)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探究依恋、安全感和情绪调节在ACE对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度影响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研究ACE、依恋的焦虑和回避、人际安全感、情绪调节策略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检验依恋的焦虑和回避、人际安全感、情绪调节策略在ACE对亲密关系满意度影响的中介作用。结果ACE评分与依恋的焦虑和回避评分呈正相关(r=0.552,P<0.01),与人际安全感、情绪调节策略、亲密关系满意度呈负相关(r=-0.362、-0.427、-0.453,P<0.01)。依恋的焦虑和回避评分与亲密关系满意度呈负相关(r=-0.463,P<0.01),人际安全感、情绪调节策略与亲密关系满意度呈正相关(r=0.440、0.450,P<0.01)。依恋的焦虑和回避、人际安全感、情绪调节策略在ACE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ACE直接并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满意度。
    • 杨丹
    • 摘要: 研究目的:调查大学生父母同伴依恋质量,研究父母同伴依恋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以期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以修订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R)为工具,对某一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被试大学生父母依恋质量显著低于均值,同伴依恋质量显著高于均值;父母外出务工与父母依恋均有关系,其中,与父亲外出务工相比,母亲外出务工的孩子父母依恋质量较低;单亲家庭与父母依恋均有关,与单亲家庭相比,非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依恋质。
    • 张永洪
    • 摘要: 文章初步比较了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斯特恩的婴幼儿心理发展层阶理论以及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认为:连接和分离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两个侧面,一方的发展会促进另一方的发展。因此,“斯特恩理论的连接”与“马勒理论的分离”是相反相成、相互促进的,它们在心理发展效用上是等价的;依恋理论侧重于依恋和连接,但安全型依恋可以促进分离和个体化的发展。通过临床案例讨论,发现斯特恩理论的临床应用相对有限;分离-个体化理论和依恋理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精神分析的临床解释力,但需更进一步临床实践研究。
    • 李瑾
    • 摘要: 目的探讨初中生依恋、情绪自我调节效能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某区2所中学6~9年级1119名学生,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青少年依恋问卷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有254名(22.7%)学生存在抑郁问题。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初中生抑郁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依恋关系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年级学生在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和表达积极情绪管理自我效能感上显著高于7、8、9年级的学生;而在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上,7年级学生最低(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级、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初中生抑郁的发生受到性别、年级、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影响,应针对不同特点、不同时期的中学生开展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
    • 蔡旻旻; 王书剑; 陈云祥; 张爽; 刘翔平
    • 摘要: 新时期教师面临的教学和管理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心智化能力。这一能力也构成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本文在梳理心智化概念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提出教师心智化的内涵,即教师基于和学生、家长交往的先前经历和行为模式,觉察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并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反思与调整人际交往的心理过程。同时,介绍并分析了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侵入性、过度活跃、破坏性或具体化等伪心智化和非心智化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心智化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包括提升镜映能力、反思能力、学会正念教学以及加强情绪调节能力、提高抗压能力等。
    • 王蜜; 梁路生(指导)
    • 摘要: 远行的航船被清波荡漾的河水载着缓缓驶去,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中承载着白鸽飞行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的清晰,正如那流淌的依恋,还有天空中掠过的思念。那份乡情,让人总有些悸动……故乡有我太多的爱恋,还有那些怎么也理不清道不明的思绪。所以啊,对远行的游子来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