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道

体道

体道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专利文献585675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学理论、贵州社会科学、南都学坛等; 体道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维正、叶东升、吴程前等。

体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85675 占比:99.98%

总计:585810篇

体道—发文趋势图

体道

-研究学者

  • 刘维正
  • 叶东升
  • 吴程前
  • 姚世贵
  • 岳永洁
  • 张鲲鹏
  • 曾志军
  • 朱剑
  • 杨士林
  • 林东坡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周诗华
    • 摘要: 成玄英,字子实,是隋唐道教重玄学的集大成者。援佛入道的成玄英在修道之人的体道境界这一关键问题上,基于其“不滞于不滞”、彻底无分别的重玄之道提出了“动不乖寂”的境界论。成玄英认为体道圣人能够冥会至道、得道成仙,这是体道圣人的自利。同时成玄英又提出仅仅自利还不足以为最高境界,须得利他,即引导、慈救众生。如果说体道圣人利他的境界是动的话,那么心神凝寂冥会至道而自利则是寂。
    • 王宗英
    • 摘要: 中国古代绘画品评体系主要分为三大序列:以气韵生动为纲领的六法论,以体道为中心的品第说,以及人品即艺品的文艺道德品评。这三个序列构成了中国古典绘画品评最重要的标准,并引领和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走向与价值标准。三个序列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其建立和演变是古典哲学、美学、社会人文在画论中的必然反映,其流行及稳定性是社会对文艺的价值预期和绘画在古代的演变相对简单所决定的。三个序列除了自身的内在逻辑,相互之间也有逻辑性:"六法"是奠基性的品评标准,其他两个序列均是其不同维度的演绎、生发。
    • 许结
    • 摘要: 《庄子》以“三言”为方式,以“论道”为目的,而在体道的过程中,多以寓言加以呈现,其间使用了大量创造性的词语,在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文献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回响。在具体使用与书写间,庄子采取词语链的形态作递进式的体道认知,与文学创作构思颇为契合;而我们通过对其词语的诠释观测他对文道本论的构建,考量其对文学创作鉴赏理论的献益,尤其是喻理在像的书写给予文论的启示,均可获得新的意涵与省思。
    • 朱志荣
    • 摘要: 中国古代的意象本体是指意象的本源和本然状态及其内在规律,始终体现在感性形态之中."本"是本源和本性的统一,体现了时间的维度;"体"则是体性和体貌的统一,体现了空间的维度.意象本体一本万殊,体现了意的丰富性和象的圆融性.意象本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以物象和事象中审美价值的潜质为前提,体现了物我统一的体用关系.其中既包括瞬间直觉的个体生成,也包括历史生成.艺术作品中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师法天地化育万物的生命精神,在对物象与事象的取舍、组合和创造中,通过摹象、拟象灌注生意的结果.在意象本体中,气象和神气共同构成感性形态的整体,并臻于体道境界.艺术意象则是艺术语言与气象、神气和体道的统一,从中体现了生命意识.
    • 陶明玉
    • 摘要: "转述"是《庄子》文本中出现较为频繁的一种话语方式,它呈现对话特征以及转述者与被转述者的复杂关系.《庄子》中的"转述"作为一种话语方式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它既是上古闻道传统在《庄子》文章中的反映,又是战国时期辩对散文的构成部分和体现.转述言语的运用让庄子散文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它营造了缥缈虚无的意境,形成了层叠交叉的结构,同时还增强了文章的"小说"趣味性.在《庄子》中,"转述"是一种话语方式,也是一种闻道方式,它一方面引出和论述了"道",另一方面又背离了不可言说的"道".但是在形式上,却是与"道"的理念相契合的,这种转述模式本身就是"道"的演绎方式的反映或隐喻.
    • 朱剑
    • 摘要: "静"体现在传统山水画中,有静谧和静寂两种类型,分别对应着道家的"道"观念和佛学的"道"观念.静谧体现的是一种动静统一的状态,静寂体现的则是一种现象孤离于变动时空之后的凝定状态.二者都是从视觉形式上对"道"进行匹配;同时也都强调要将体道作为创作状态的目标.
    • 朱剑
    • 摘要: 传统画学中的"体道"问题深受传统哲学中心性修养思想的影响.在其影响下,传统画学中的"体道"因不同哲学流派的心性修养思想而主要分为道家和儒家两条理路.进言之,两条"体道"理路既有重合也有不同,其中儒家理路相对来说更具实操性,它奠定了一条"下学而上达"的"体道"进路,继而通过这条进路完善了画学中的"人品"内涵,将画家的人生境界纳入"体道"所需的条件,从而保证了心性与境界的统一.
    • 罗美云
    • 摘要: 道家精神修养从逻辑方面来说,有心斋、坐忘、体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体道的修养工夫就是与道合一的精神极度和谐的逍遥游的修养层次及生存状态。这种修养工夫就在庸常生活中实现。因此逍遥游的修养工夫要求虚己以游世。虚己以游世就是以道合一的至美至乐的生活方式。
    • 柯小刚
    • 摘要: 书法不只是写字,而是通过写字来游艺、体道。所以,在书法教育中,写字的技艺和体道的功夫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然而,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分化越来越细,读书人不再写字(电脑打字成为日常书写方式),写字人多不读书(如艺术类院校对高考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读书写字的人都不体道(即使哲学专业也不再以体道为任务)。“道术将为天下裂”,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为了解决书法教育中的文化底蕴缺失问题,书法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在呼吁提高人文素养、实践经典通识教育了。
    • 盛丽萍; 付泽裕
    • 摘要: 《逍遥游》 所描绘的是一种在道的状态,而达其道的步骤或方法是在 《齐物论》 中,"齐物"之旨在于"化".庄子之"齐物",不仅涉及"超本体论的境界说""语言与实在"所隐含的相对主义,而且还以禅入道去领会"齐物"与"物物"等.在《齐物论》中,其体道之法层层递进:其一是通达"我"与己的一种疏离割裂姿态,其二是消解彼我为名而相竞相争的终身役役之状,其三是要明了天下万物向死所在,生死同一,并且了悟"天下一气,圣人贵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