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雷诺数

低雷诺数

低雷诺数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97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150735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通风技术学术年会、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等;低雷诺数的相关文献由890位作者贡献,包括白鹏、邹正平、周洲等。

低雷诺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50735 占比:99.78%

总计:151074篇

低雷诺数—发文趋势图

低雷诺数

-研究学者

  • 白鹏
  • 邹正平
  • 周洲
  • 李锋
  • 叶建
  • 宋笔锋
  • 刘沛清
  • 翁培奋
  • 宋文萍
  • 杨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中云; 邓荣东; 姜克冰; 库建刚
    • 摘要: 针对低雷诺数下不规则颗粒的沉降阻力公式F_(阻)=12Aμu/d_(p)中,颗粒当量直径A不足以反映其三维形状对阻力所产生影响的问题,引入球形度系数k,得到改进阻力公式F_(阻)=12/k·A_(1)μu/d_(p).经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公式在高粘度、小粒径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显著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且颗粒的球形度越高,计算结果相对偏差越小.改进公式丰富了低雷诺数下不规则颗粒沉降理论,对选厂尾矿沉降、浓密等作业的工艺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惠仁; 方斌; 刘文玺; 金哲民; 李定远
    • 摘要: 为寻求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气动效率的翼型,进而提高潜艇指挥台围壳和尾翼的稳定性和气动性能,受到座头鲸和猫头鹰独特翼型结构的启发,首先设计两类锯齿状仿生翼型,通过数值求解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揭示相同雷诺数条件和相同攻角下不同锯齿尺寸的仿生锯齿翼型的气动特性与流场特性,并与NACA0012翼型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升阻比有所提高,流场品质有所提升,有利于气动效率的提高,为潜艇性能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 李帝辰; 魏闯; 张铁军; 杨威
    • 摘要: 为研究湍流度对低雷诺数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经过风洞试验验证的基于γ--R--e-θt转捩模型的RANS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典型低雷诺数翼型E387,选取不同雷诺数/湍流度状态开展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湍流度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且规律较为复杂。高湍流度可以在一定状态下使升阻比大幅提升,显著改善低雷诺数翼型的气动性能。失速前小迎角时通常受低雷诺数流动特有的层流分离泡结构影响,大迎角失速后主要受后缘分离影响,气动规律的复杂性与这两种主导因素受湍流度影响后的演化与转换密切相关。低雷诺数/高湍流度和高雷诺数/低湍流度的升阻特性与流场结构具有相似性,利用有效雷诺数方法可以对该相似性作定量分析。
    • 兰小杰; 赵伟文; 万德成; 邹丽
    • 摘要: 柱体绕流问题是流体力学领域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当流体流经柱体时,由于黏性的存在,会发生许多复杂的流动现象,如流动分离、涡旋周期性生成与脱落等,经常被作为标准验证算例。同时,柱体绕流广泛存在于实际工程中,并在一定工况下可能对工程产生巨大危害,因此对柱体绕流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拟将一种无网格类方法——半隐式移动粒子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 method,简称MPS)引入到柱体绕流问题的数值研究中,并对不同雷诺数下二维方柱绕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首先,使用基于MPS方法自主开发的MLParticle-SJTU求解器,结合入口边界条件和出口边界条件,模拟了雷诺数Re分别为40、200和1000时均匀来流条件下的方柱绕流。随后,将模拟的绕流结果与文献中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较好,并且在雷诺数为200和1000时,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方柱尾流中的卡门涡街现象,验证了MPS方法在柱体绕流问题模拟上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陈远龙; 林华; 陈培譞; 李回归
    • 摘要: 针对型面电解加工过程中的间隙温度分布难以预测和测量的问题,建立型面二维电解加工温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分别基于SA、k-ε、k-ω、SST和低雷诺数k-ε等湍流模型求解加工间隙流场分布,耦合电场、流场和温度场求解间隙温度场分布,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求解近壁区流速时采用低雷诺数壁处理比采用壁函数处理的精度高,间隙温升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准稳态,基于SST、低雷诺数k-ε模型的间隙温度仿真值非常接近,其耦合气泡的温度多场耦合模型仿真值与试验值更为接近。
    • 马利川; 石运军; 黄炳修; 孙勇堂; 晏硕
    • 摘要: 未来先进飞行器飞行高度不断增大,对风洞试验模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高超声速风洞具备更低真空的运行能力,常规多级引射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为提高风洞试验高度模拟范围,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在新建Φ1.2 m高超声速风洞基础上设计专用真空排气支路,实现了风洞压力真空模式运行。风洞系统调试及校测结果表明:经能力提升改造后,风洞各分系统工作正常且均达到性能设计指标,实现了马赫数5~8、高度40 km以上的高空低雷诺数高超声速试验条件模拟能力,试验段均匀区流场指标满足GJB 4399-2002高超声速风洞气动力试验的相关要求,为高空条件下飞行器气动特性及复杂高超声速流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试验平台。
    • 刘亚楼; 乔力伟; 肖俊贤; 宋欣洋; 彭湘华;
    • 摘要: 刘亚楼乔力伟肖俊贤宋欣洋彭湘华安阳工学院飞行学院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以NASA SC(2)-0412超临界翼型为研究背景,采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不同攻角下该机翼截面的流固耦合流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计算,对得出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翼型在攻角为10°的情况下达到临界攻角,在攻角为9°时机翼尾部开始出现气体分离现象,11°时机翼阻力系数急剧增长,机翼尾部出现严重的气流逆流区后机翼进入失速状态;Fluent与Profili结果相吻合,应用中可以用Fluent对机翼进行失速角度模拟分析。
    • 刘世杰; 莫逊; 涂爱民; 朱冬生; 谭连元
    • 摘要: 提出一种新型扭曲三叶管纵流油冷却器强化传热方案,对其壳程的传热与压降特性与扭曲椭圆管油冷却器和传统折流板油冷却器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油流量下,扭曲三叶管油冷却器壳程的传热系数、压降和传热系数比压降值(h/Δp)分别比传统折流板油冷却器高138.7%~90.5%、19.6%~37.8%和77.2%~130.4%;分别比扭曲椭圆油冷却器高257.8%~298.6%、140.5%~158.4%和40.1%~65.7%,表明扭曲三叶管油冷却器具有很好的强化传热效果。并对其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在壳程雷诺数(Re)为80~550的范围内,拟合获得了扭曲三叶管和扭曲椭圆管两种纵流油冷却器壳程努塞尔数(Nu)和摩擦因子(f)关联式。
    • 陈建炜; 姜敏; 陈道锦; 卢鸣声; 贺伟炜
    • 摘要: 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结合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采用流体动力学方法对30P30N多段翼型的低雷诺数地面效应进行数值研究,仿真验证30P30N多段翼型在不同高度、不同迎角状态下的气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低雷诺数条件下,迎角为0时,30P30N多段翼型的最大升力由尾部襟翼提供;受地面效应影响,总体上,翼型离地高度越低,升力系数及升阻比越大,失速迎角越大;小迎角状态时,30P30N多段翼型的中部主翼下翼面发生气流分离,产生层流分离泡,且随着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出现非典型“哑铃”形分离泡结构;增大迎角后,下翼面气流分离现象消失而上翼面开始出现气流分离。
    • 吴川; 赵军
    • 摘要: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非设计点性能和引起性能参数变化的原因,通过模型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载体,采用部件法对其建模,然后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给定控制规律下的转速特性、温度特性、速度特性和高度特性。结果表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发动机低压转子转速,耗油率先减小后增加,先减小主要因为单位推力增加,后增加主要由于油气比增加和涵道比减小,推力则不断增大;保持其他飞行条件不变,增加大气温度,在海平面时尾喷管中的气体都能完全膨胀,由于单位推力变化量较小,内外涵道空气流量减少较多,因此推力减小;研究速度特性时发现,随着飞行马赫数增加,单位推力减小是使耗油率增大的主要原因,马赫数小于0.8时,单位推力减小主导了推力减小,马赫数大于0.8时,空气流量增加较大最终导致推力增加;研究高度特性,对采取低雷诺数修正的高度特性进行研究;在高度大于11 000 m后,耗油率增加主要是由于低雷诺数导致部件效率降低进而引起油气比的升高,就压气机而言,高压压气机效率的下降大于低压压气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