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伪问题

伪问题

伪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专利文献12709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国防伪报道、报林求索、现代交际等; 伪问题的相关文献由8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千城、曹林、王汝发等。

伪问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80%

专利文献>

论文:12709 占比:99.20%

总计:12811篇

伪问题—发文趋势图

伪问题

-研究学者

  • 丁千城
  • 曹林
  • 王汝发
  • 石锴明
  • 顾华君
  • Super Nature Design(图)
  • 丁一峰
  • 乌金
  • 云无心
  • 享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骆桢
    • 摘要: 冯金华教授的新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应用》①总结了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的主要工作。尤记得当年“冯金华方程”横空出世的耳目一新,以及“价值转形伪问题”的学术冲击,不想点滴积累已成如此系统完整的理论大厦。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主要集中于“价值—价格”体系的构建,并将其扩展到联合生产、国家贸易、效率测度和增长等问题。本书理论创新的起点就是“冯金华方程”,正是这个方程串起了整个理论体系,可谓“四两拨千斤”。②该方程不仅给出了价值规律的表达式,还直接应用于生产价格层面甚至更具体的问题。这一方面引来了学术界不少质疑;另一方面,冯金华教授为此构建的运行机制却鲜有人讨论。本文试图通过对“冯金华方程”背后的理论体系和运行机制的讨论,来说明该书的理论创新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方法论争议和启发。
    • 赵汀阳
    • 摘要: 中国哲学因其命名而成疑问。假如按照世界哲学联合会的分类学,就会有各地哲学,比如中国哲学、印度哲学或阿拉伯哲学等,这种标签提示的只是产地。产地无关紧要,成为争议的是,就理论性质而言,中国传统思想是否属于哲学。2001年曾有过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辩论。但“合法性”的提问本身就非常可疑,哲学的本意就蕴含思想自由,提出某种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本身就不合法,是个伪问题
    • 李文送
    • 摘要: 1.从来源或诱因来看,课题是基于问题。这就讲明,课题源于问题,问题是课题产生的诱因。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有怎样的问题就有怎样的课题。基于大问题的课题是大课题,基于小问题的课题是小课题;基于假问题、伪问题的课题是假课题、伪课题,基于真问题、好问题的课题是真课题、好课题。所以,在确立课题时,一线教师应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并根据课题组的团队实力,然后选定所要开展的课题。
  • 4. 论马克思的问题辩证法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文学平
    • 摘要: 马克思关于问题本身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问题是人们意识到的并想要解答的事物的矛盾.问题有真伪之别.问题得以成立的现实条件具备,而且前提预设正确,则为真问题;前提有误,或者其解答条件预设有误,则为伪问题.原则性问题与琐碎性问题是真问题谱系中的两极;抽象的、错误的和幻想的问题是伪问题中的三个主要类别.矛盾具有普遍性,求解一个真问题很可能会涉及与之相关的一切问题,因而必须借助抽象规定来避免重复.解答真问题的过程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其答案就是最终的思维具体;伪问题的正确解答方式是问题批判,其答案就是否定问题本身.
    • 何朝银; 邓安萌
    • 摘要: 21世纪前,当国力、学术弱时,学界对中国社会学的引入—应用—本土化的路径并没有提出质疑;进入21世纪,面对国力变强、学术依然弱的状况,学界对"何谓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界定出现了分歧.一些学者认为自卑—自我防御的"民族主义"推动的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虚假问题",而基于"学术内在逻辑"的才是"真问题";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不仅是"学术内在逻辑",而且是"学术话语权"问题.这是"认识论/方法论"与"本体论"之争.进入新时代,类似争论仍在继续,如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伪问题"与"超越本土化:新时代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之争.前者体现"认识论/方法论"与"本体论"是对立的;后者体现两者是统一的.当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愈发与"意识形态""国家战略"有关,且有自信—自主创新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倾向.
    • 陈志辉
    • 摘要: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这是很多人心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也曾问过一位睿智的前辈,他这样回答:“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不断进化适应环境。因此自然在进化出第一只鸡以前,必定有一种不是鸡而很像鸡的生物,但它不以生鸡蛋的方式繁育后代。所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个‘伪问题’,因为这两者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虽然这个回答还有很多未解释完全之处,但不失其科学性。
    • 徐碧辉
    • 摘要: 美的本质是美学学科的核心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争论不休,以致成为“伪问题”被有意识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忽视了问题域之区分:“美是什么”或“美的本质”的隐含主体是人类,而人们却常常从个体主体的具体审美活动或个体的审美感受出发去讨论这一问题。换言之,在追问美的本质的时候,人们混淆了类主体与个体主体两个层次。
    • 曹林
    • 摘要: 只有当拥有选题敏感时,才会关注那些真问题,而不会被伪问题牵着鼻子走。比如关于剩女剩男的问题,我写过这样一条微博:“剩女是伪问题,剩男才是真问题。其实,剩男也是伪问题,农村剩男才是真问题——农村光棍那是实实在在地剩下,甚至剩一辈子。甚至农村剩男也是伪问题,穷,才是真问题——哪有什么农村剩男,还不是因为穷。只要有钱,长得再丑,年龄再大,缺陷缺点再多,也不叫剩,那叫钻石王老五。这个定律只适用于男人,剩,就是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