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伪作

伪作

伪作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2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8篇、专利文献10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文史哲、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伪作的相关文献由267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晓东、潘深亮、金申等。

伪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8 占比:96.53%

专利文献>

论文:10 占比:3.47%

总计:288篇

伪作—发文趋势图

伪作

-研究学者

  • 徐晓东
  • 潘深亮
  • 金申
  • 黄鼎
  • 吴企明
  • 徐建融
  • 王辉斌
  • 黄震云
  • 二禾
  • 任梦璐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建平; 张真
    • 摘要: 《南宋院画录》反映了后世对南宋画史的接受。四库馆臣曾言此书“征引渊博”,但编者厉鹗有时疏于考证致使此书部分内容与原出处不一致。这不仅有可能混淆南宋画史的真实情况,也可能使此书陷入不可信之境地。厉鹗与南宋院画隐含着地域文化关联,其对南宋院画的推崇和维护影响了摘引内容的取舍,这一点鲜有学者研究。
    • 李剑锋
    • 摘要: 从曹娥故事的历史记载和南北朝传播状况来看,今传所谓邯郸淳《孝女曹娥碑》文乃伪作,所谓王羲之重书《孝女曹娥碑》文字内容与《古文苑》所录相同,当然也是伪作。而从唐代已经流传曹娥“抱父尸出”的传说和“欲堕不堕逢某某”句式乃唐人俗语等来看,今传所谓邯郸淳《孝女曹娥碑》书法当是唐人伪造。
    • 衣抚生
    • 摘要: 与李振宏教授的论文《〈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章是伪作》进行商榷,认为:李先生怀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关键证据有误;对"三十而立"的评价标准设定过高;对"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评价标准,是要求孔子的言行跟历史发展结果相一致,有事后诸葛亮之嫌,而且没有注意到该结果是法家所导致的,不会得到孔子的赞同;没有注意到孔子说的惑与不惑,判断标准应是孔子内心的想法,而不是他人的标准;李先生将"六十而耳顺"解释为"不动怒""不介意",尤为错误,这就要求孔子藏污纳垢,包容所有的假恶丑,跟《论语》中热爱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孔子形象完全相反.
    • 蒋惠雯
    • 摘要: 关于《九章》真伪的考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最让辨伪者们坚信《涉江》《惜往日》《悲回风》等篇为伪作的"内证",莫过于这些诗均表达了对伍子胥的哀悯与追慕.从后代家国、君臣观念来看,屈原作为楚国忠臣是不会对伍子胥这样的"逆臣"感到同情和怜悯的.但我们考察先秦文献史料,从先秦时期"天下一家"的氏族意识、盛行的"血族复仇"社会风气、双向选择的君臣关系以及楚地对儒学思想接纳等角度考证得出:《涉江》诸篇中谈及伍子胥所饱含的轸恤追慕之情与先秦社会风俗、君臣观念并不抵牾,屈原与伍子胥之间也并非忠臣与逆臣的截然对立,辨伪者们提出的伍子胥为伪作"重要内证"的说法并不成立.
    • 张嵚
    • 摘要: 先秦年间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里,《列子》一书被公认充满神秘色彩,也充满争议。关于其作者,有人认为是战国思想家列子,也有人认为此书经过了西汉学者刘向的补充整理,还有人认为此书是魏晋人的伪作。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目前残存的八篇《列子》中的文章,确实经过了西汉刘向与魏晋张湛的整理。
    • 周晓宇
    • 摘要: 2003年出土的《王绍文墓志铭并序》被视为 目前唯一留存的杜审言文章,但它是否确实为杜审言撰、宋之问书未有学者进行详细考证.从墓志铭的撰书时间来看,杜审言与宋之问此时并不在题署所记的官职任上;从墓志铭的记述内容来看,墓主父亲的官职以及墓主妻子的逝世时间存在事实性错误;从墓志铭的书写风格来看,笔画结体与初唐主流相差较大,还出现了未使用武则天改字的情况.综合诸多与史实相悖之处判断,《王绍文墓志铭并序》当是伪作,至于是何人伪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 王建新
    • 摘要: 今传《皇甫少玄集》卷二四《序》收有皇甫涍《奉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晋溪王公平土番序》一篇,然此序亦见于康海文集中,则二者中必有一非.笔者从此序流传及其内容考证,辨明皇甫涍非此序作者,《皇甫少玄集》中此序为伪.
    • 陈思琪
    • 摘要: 明代中晚期,"桃源图"盛行。辽宁省博物馆藏文徵明款《桃源问津图》是文徵明名下两幅传世的"桃源图"作品之一。本文通过比对法对该卷进行鉴定,以作品内容为主,着重从笔墨造型入手,分析山、水、树、人物、建筑画法,再结合文徵明的款识、印鉴进行探讨,最后梳理流传与著录,结论为《桃源问津图》是托文徵明名的伪作,且创作粗糙。一、《桃源问津图》的基本信息文徵明(1470—1559)款《桃源问津图》,长卷,纸本设色,纵32.88、长548.3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画真伪存疑,徐邦达《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中记载此画存有异议。
    • 张健
    • 摘要: 见于今本《琴操》和《古今注》的《公无渡河》诗、序,在唐以后的文献中也常见转引,历来受到学界重视。对于该诗的创作者及年代,学界说法不一,缘由典籍记载混乱所致。但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该诗表现出汉代中朝两国在音乐和文学上的交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琴操》与《古今注》向来有真伪之争,不能轻易据信。《公无渡河》诗、序文本并非产生于汉末,而且有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最初的雏形产生于南北朝晚期至唐初,大约唐代中前期产生了诗文内容,序文内容也得以扩展,至宋代则基本定型。该段本事非是信史,只是后人的附会之作。
    • 王犁
    • 摘要: 从浙江博物馆藏黄宾虹《临倪瓒山水图轴》(1913年)辨析,揭示这幅未见于公私收藏图录的倪瓒作品真伪,梳理考证黄宾虹在1908-1920年间接触的这件倪瓒作品实为并不高明的倪瓒赝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