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AMMI模型

AMMI模型

AMMI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5565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种子、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八届家(柞)蚕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AMMI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0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华、蒋开锋、杨仕华等。

AMMI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5565 占比:99.81%

总计:145835篇

AMMI模型—发文趋势图

AMMI模型

-研究学者

  • 张华
  • 蒋开锋
  • 杨仕华
  • 王磊
  • 罗俊
  • 郑家奎
  • 郑桂萍
  • 何友勋
  • 余本勋
  • 张时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锐; 路战远; 金晓蕾; 林团荣; 郭斌煜; 郭景山; 张志成; 韩志刚; 周继鸿
    • 摘要: 【目的】探明马铃薯品种(系)在内蒙古中西部主产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AMMI模型在该区域进行品种(系)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13个马铃薯品种(系)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武川县可镇,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包头市固阳县金山镇4个试点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AMMI模型中主成分值(IPCA1、IPCA2)能解释总互作平方和的86.37%。晋1021-5产量高,为41954.30 kg/hm^(2),品种稳定性参数为1.6493,属于高产稳产类型;D860、BF1020.1、晋0905-14产量较高,但稳定性参数较大,适宜在特定区域种植;BF0743.13虽稳产但丰产性较差。4个试点分辨力为和林格尔(E1)>集宁(E3)>武川(E2)>固阳(E4),环境分辨力参数分别为5.8576、5.0288、4.9906、3.2214,对品种选择性最高的试点是和林格尔(E1),对品种选择性最低的试点是固阳(E4)。【结论】晋1021-5丰产性、稳定性较好,适宜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推广;AMMI模型可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且结合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可准确分析和判定马铃薯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 王仙; 罗正乾; 徐琳黎; 周志林; 唐君; 高海峰; 刘恩良; 金平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甘薯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新疆各试验区的鉴别力,筛选出适合新疆种植的甘薯新品种,为新疆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新疆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的5个甘薯品种、3个试验点综合评价,分析5个甘薯品种的稳定性及丰产性,以及3个试验点的鉴别力。【结果】Z15-1和H6-1的稳定性较强,徐薯18号的稳定性较差;Z15-1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可作为示范推广品种;H6-1、印尼紫薯属于低产稳产品种;烟薯25号和徐薯18号属于高产不稳产品种;乌苏试验点对品种的选择性最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伊宁试验点对品种的鉴别力低。【结论】Z15-1整体表现较好,可在新疆甘薯产区推广种植;烟薯25号和徐薯18号属于高产不稳产品种,可在局部地区示范推广。
    • 周长军; 田中艳; 吴耀坤; 于吉东; 马兰; 李建英; 刘冰; 李肖白
    • 摘要: 为探究抗线虫大豆品种(系)在不同生态环境的产量表现规律及综合性状表现,并对其作出客观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本研究采用AMMI模型分析10个抗线虫大豆品种(系)在2015-2016年5点试验数据中的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情况,用DTOPSIS法分析品种综合性状,观察不同品种(系)的表现。结果表明:AMMI模型参数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品种G1、G3稳定性参数D_(i)值较小,说明其遗传稳定性好,品种G4、G7、G8稳定性参数D_(i)值较大,稳定性差。DTOPSIS法分析各品种综合性状数据得出,品种G1与理想品种综合性状值的相对接近度C_(i)值为0.6123(2015年)和0.7020(2016年),在参试品种综合性状分析中排在第1位,G2排名3~8位,G3排名1~4位,G8排名2~9位,G9排名8~10位。综上,结合品种田间产量表现,AMMI模型分析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DTOPSIS法分析品种综合性状优势得出,G1、G3是可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的高产稳产型品种;G2为适应特殊生态环境的高产型品种;G6是可利用回交改良其产量的性状型品种;G8是抗倒性及抗病性突出的亲本材料型品种;G9是低产的淘汰型品种。
    • 侯美玲; 任秀珍; 刘贵峰; 尹强; 肖燕子; 刘庭玉
    • 摘要: 为了全面评价内蒙古自治区苜蓿品种产量的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个试验点的代表性,为当地建立优良苜蓿栽培草地提供优良种质。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内蒙古自治区4个不同地区的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干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和试验地点的选择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AMMI模型中IPCA1和IPCA2差异极显著(P<0.01),能够较好地分析基因型和环境的互作效应。WL343HQ、驯鹿属于高产稳定型的苜蓿品种,赤峰、鄂尔多斯地区的环境条件具有较好的品种分辨力。AMMI模型可以为内蒙古自治区苜蓿品种区域试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 舒中兵; 苟晓松; 陈浪; 王春梅; 任洪
    • 摘要: 以2019年贵州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第二组的鲜重亩产量数据为资料,8个试点及12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对象,采用AMMI模型对其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品种平均鲜重产量在3 199.5~3 976.6 kg/667m^(2)之间,其中有5个品种增产;品种变异占总变异的10.51%,试点变异占总变异的63.22%,品种和试点交互作用变异占总变异的26.28%;IPCA1、IPCA2分别占交互作用变异的50.7%、31.2%;IPCA3变异占交互作用的7.25%。g_4、g_8、g_9、g_10、g_11和g_12品种对e_1、e_2、e_6和e_7环境的适应性较好;g_1、g_2、g_3、g_5、g_6和g_7品种对e_3、e_4、e_5和e_8环境的适应性较好。结合产量水平来看,g_1(惠农青2号)、g_9(鑫玉666)两个品种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g_3(禾睦玉905)、g_8(物华玉3号)和g_11(凉都191)品种稳定性一般,产量超过对照;g_12(金都玉999)稳定性最差,产量也较低。
    • 郑龙
    • 摘要: 为明确红菜薹产量的基因型、环境效应,利用AMMI模型对福建省莆田市6个试验地点种植的6个红菜薹品种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菜薹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1.93%、39.76%、8.31%,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稳定性和互作效应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生产上和推广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品种的培育,还要注重品种对种植地区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品种的高产、稳产潜力。根据AMMI模型获得的稳定性参数Di和相应的红菜薹产量综合分析可知,九华红菜薹、科兴浓香菜苔产量高但稳定性一般,生产上应选择合适地点利用有利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发挥品种的最大潜力;红靓1号产量低且稳定,从产量考虑不适宜大面积生产。选择特定环境、采取适当技术措施,采用地区控制和品种搭配相结合的策略以提高红菜薹产量的途径更为有效。
    • 黄婷; 杨钟秀; 李倩玲; 徐艳存; 赵自仙
    • 摘要: 为筛选出云南中海拔地区的稳产性较好的玉米品种,运用加性主效性和乘积交互作用(AMMI)模型对12个参试品种在11个参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试点和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稳定性参数和分辨力参数可知,赵禾866、云良6号和秋硕玉7号是稳定性最好的玉米品种,试点宣威、新平和祥云的分辨力最高;产量与IPCA1双标图中品种赵禾866、云良6号和良禾364的稳定性最好,试点新平、祥云和曲靖的分辨力最强;IPCA1与IPCA2双标图中赵禾866、云良6号和秋硕玉7号等3个品种的稳定性最好,试点宣威、新平和祥云的分辨力最强。结合上述3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与产量可知,品种云良6号、赵禾866和朝禾188的稳产性最好,试点新平和祥云的分辨力最强。
    • 谢文锦; 李宁; 杨海龙; 付俊; 李方明; 张中伟; 高旭东; 丰光
    • 摘要: 利用AMMI模型对2020年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以期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筛选出适宜辽宁省种植推广的优良玉米品种。AMMI模型分析结果表明,g7(TF1901)、g11(ZT1601)和g1(辽盛禾198)是丰产性好、稳定性高的优良品种,适宜在辽宁省大部分生态区推广种植。g2(S918)、g6(铁3109)、g8(沅锡101)和g9(铁研3103)平均产量较高,产量稳定性居中,在其适宜的生态种植区推广丰产性较好。
    • 郑龙
    • 摘要: 为明确小白菜镉(Cd)含量的差异及基因型、环境的效应,利用AMMI(additive main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模型对福建省莆田市6个地点种植的6个小白菜品种的Cd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白菜在不同试点的Cd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及试点土壤Cd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基因型、环境及两者间互作效应对小白菜Cd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对于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环境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87.04%和65.97%,基因型与环境间的互作效应次之,基因型效应最小;表明环境差异是引起Cd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是降低小白菜Cd含量的主要途径,因此为减少小白菜Cd含量,采取地区控制和品种搭配相结合的策略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根据Cd含量的表型值、AMMI双标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品种‘田园青冠’在兴沙村和东大村试点的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低且稳定,生产上可优先选择。
    • 李想; 李小飞; 王健斌; 朱丽丽; 张业猛; 王其才; 毛小锋; 陈志国
    • 摘要: 为研究高原环境对藜麦营养成分的影响,将来自青海西部地区柴达木盆地乌兰县、德令哈市(3000 m,高海拔干旱地区)和青海东部地区大通县(2300 m,高海拔半干旱地区)的8个藜麦品种(系)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运用AMM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粗纤维、蛋白质、β-葡聚糖、碳水化合物和α-维生素E等含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总糖含量受品种和环境双重影响,交互作用对粗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2)参试藜麦品种(系)各营养成分稳定性存在差异。在高原藜麦栽培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优势,在重视基因型和环境互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宜品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