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会计属性

会计属性

会计属性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6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专利文献17696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商情、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等; 会计属性的相关文献由65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明滨、刘峰、张清华等。

会计属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17696 占比:99.66%

总计:17757篇

会计属性—发文趋势图

会计属性

-研究学者

  • 万明滨
  • 刘峰
  • 张清华
  • 李冰
  • 李永强
  • 杨森
  • 翁穆丹
  • 陈帅
  • 丁庭选
  • 万仁章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建文; 黄国俊
    • 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会[2006]18号)之附录“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以下简称指南附录)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归属为损益类科目,它与其他损益类科目甚至与其他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有何区别与联系?其是否一定要被归属为损益类科目?本文拟结合具体案例来对此分析。
    • 王岳聪
    • 摘要: 在十余年会计专业教学和班主任生涯中,总是有一个问题:兴趣和知识,到底哪个在先,哪个重要?没有从方法论出发,另辟蹊径,基于会计学视角,笔者从会计属性(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角度,剖析当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结合课程思政,思考如何提升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兴趣.
    • 西志颖; 史本良
    • 摘要: 近年来,国内永续债市场蓬勃发展,与之相配套,我国也发布了一系列与永续债有关的会计政策和税务政策.本文首先介绍了永续债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永续债会计属性认定的政策依据,结合实践统计数据和具体合同条款从到期日及赎回权条款、投资者回售选择权、利率跳升条款和间接义务、减记条款、利息发放条款、偿付顺序六个方面探讨了会计属性分类的实践问题,并对照财税2019年64号文分析了不同条款下永续债发行人和投资者双方的税务处理模式及可能延伸出的实践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 任永平; 瞿珅
    • 摘要: 2018年12月,IASB发布了有关如何分类具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的讨论稿,之后我国财政部也出台了有关规定并宣布立即施行.从结果来说,讨论稿和我国新规都使得原来被分类为权益工具的永续债面临重分类,计入金融负债;此外,根据万得数据库,截至2018年12月22日,我国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存量永续债规模达到1.62万亿元,因此,新规的实施必定会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不小冲击,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研究永续债这种具有权益特征的金融工具分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梳理、分析了近年来IASB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会计属性分类方面的相关文件,总结了新规实施后会对我国目前存量永续债及其发行企业造成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
    • 王晓斌; 万明滨; 翁穆丹
    • 摘要: 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持有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的会计属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的会计处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借鉴相关文献及行业案例,文章认为:在表现形式上,该类资产属于有形资产,鉴于我国尚未针对企业公共基础设施出台具体会计准则,该类资产应确认为固定资产;在经济实质上,企业对该类资产的权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特许经营权,这种特许经营权具有可辨认性和非货币性,符合无形资产的界定.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出发,文章更倾向于建议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选择无形资产模式.
    • 万明滨; 翁穆丹
    • 摘要: 文章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持有的轨道交通隧道的折旧(摊销)方法进行探讨,借鉴相关文献及行业案例,认为:(1)在固定资产模式下,若轨道交通企业能通过良好的维护使该类资产的性能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伴随着企业的永续经营而永久维持,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存在无形损耗或法律限制等风险,该类资产的折旧年限可确认为无限期.(2)在无形资产模式下,该类资产应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
    • 邢杨昕
    • 摘要: 根据 2019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络游戏 市场已经达到 2600 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网络游戏中的虚拟道具却并不是探讨的热点。2016 年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的颁布,网络游戏所在的行业虽由营业税改增增值税,但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道具的会计属性问题却一直存在分歧。本文结合现行准 则,对我国网络游戏虚拟道具的会计属性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善建议,以期为相关税法准则的完善提供参考。
    • 陈帅
    • 摘要: 可交换债做为一种付换股权的创新债券品种出现在中国市场的时间很短.2014年底,首只公募可交换债"14宝钢EB"以票息区间下限发行,并在二级市场大受追捧,价格一度突破200元.之后随着付赎回和回售条款的"15天集EB"成功发行标志着该品种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可交换债的基本条款和特点.第二部分梳理了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可交换债券额发展历程和法律法规体系.第三部分对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并对可交换会计属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践案例选择具体入账科目.第四部分总结可交换债的特点与未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发展展望.
    • 陈帅
    • 摘要: 可交换债做为一种付换股权的创新债券品种出现在中国市场的时间很短。2014年底,首只公募可交换债"14宝钢EB"以票息区间下限发行,并在二级市场大受追捧,价格一度突破200元。之后随着付赎回和回售条款的"15天集EB"成功发行标志着该品种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可交换债的基本条款和特点。第二部分梳理了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可交换债券额发展历程和法律法规体系。第三部分对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并对可交换会计属性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实践案例选择具体入账科目。第四部分总结可交换债的特点与未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发展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