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优势菌群

优势菌群

优势菌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微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6781篇;相关期刊137种,包括菌物学报、生态学报、江苏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学术年会、第四届国际人体微生态大会、第十三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五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我国感染病学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山东畜禽健康养殖与福利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山东省健康养殖及动物福利高层论坛等;优势菌群的相关文献由75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元彩、刘超翔、吴祖芳等。

优势菌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6781 占比:99.80%

总计:96973篇

优势菌群—发文趋势图

优势菌群

-研究学者

  • 陈元彩
  • 刘超翔
  • 吴祖芳
  • 张净瑞
  • 朱葛夫
  • 李建政
  • 沈锡权
  • 翁佩芳
  • 赵永威
  • 陈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树梅; 范少辉; 官凤英; 肖箫; 张美曼
    • 摘要: 探讨毛竹林带状采伐宽度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带状采伐毛竹林短时间内对土壤密度改变不明显,3~9 m采伐宽度显著降低毛竹林地的土壤储水力,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减少。土壤w(C)∶w(N)、w(P)∶w(K)随采伐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中小采伐宽度促进了土壤w(N)∶w(P)、w(N)∶w(K)质量分数比及土壤肥力的提高,采伐宽度过大阻碍了土壤养分的分解循环;(2)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先升后降,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其中蔗糖酶最为活跃;(3)采伐宽度对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但对单个优势菌门的丰度具有显著影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及绿湾菌门,丰度占比达到85%~90%。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变形菌门丰度增加,酸杆菌门、绿湾菌门丰度降低,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丰度与速效养分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与土壤含水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
    • 海丹; 乔明武; 宋莲军; 沈玥; 孟静南; 黄现青
    • 摘要: 鸭皮作为肉制品中常用的添加原料,其在不同热杀菌处理状态下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非常重要。将鸭皮分别在60、70、80、90、100、110、120°C条件下热处理后25°C恒温放置1周,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鸭皮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60°C热处理的鸭皮中主要菌属为假单胞菌属(33.52%)和不动杆菌属(18.55%),70°C热处理的鸭皮中主要菌属为不动杆菌属(18.46%)、狭义厌氧梭菌属18(12.41%)、变形杆菌属(11.04%)、假单胞菌属(10.17%)、狭义厌氧梭菌属7(8.62%),80、90°C热处理的鸭皮中优势菌属为狭义厌氧梭菌属18,相对丰度分别为63.04%和84.11%,100°C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49.50%)、狭义厌氧梭菌属18(29.19%)和厌氧杆菌属(17.20%),110°C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99.23%),120°C热处理组优势菌属为狭义厌氧梭菌属18(52.41%)、芽孢杆菌属(33.07%)和狭义厌氧梭菌属7(12.23%);样品聚类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温度对鸭皮中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差异影响较大。
    • 万宁威; 雷帮星; 李彪; 杨悦; 何劲
    •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宏基因技术分析白酸汤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变化,并采用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fun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O2PLS)模型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酸汤在发酵过程中维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vini)、法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farinalis)是优势细菌,毛榛毕赤酵母(Pichia mandshurica)是优势真菌。白酸汤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以乳酸和乙酸为主,其含量分别达到5.58、1.04 mg/mL。通过O2PLS模型对微生物菌群与有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15个与有机酸相关重要性指标[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pred)]大于1的细菌及真菌种,包括Lactobacillus vini、Acetobacter farinalis、Pichia mandshurica等。该研究为揭示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有机酸动态变化规律,实现白酸汤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提升白酸汤品质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 谭艳妮; 施法; 李欣蔚; 李勇; 张健; 孙佳星; 韩世宁; 刘宏生
    • 摘要: 为研究调味面制食品中微生物菌群分布的多样性与结构特点,以期把握其特定的致病菌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调味面制食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通过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中的均质拍击法提取调味面制食品中的微生物基因组,并选择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以及可变区域V3-V4进行测序。结果表明,3种调味面制食品中的细菌菌群多样性虽不高,但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还有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泛菌属(Pantoea)等。为后续加强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卫生,防控微生物污染,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安哲; 薛汇; 高雪珂; 朱香镇; 雒珺瑜; 崔金杰; 马德英
    • 摘要: 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其体内微生物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调节寄主的多种生命活动,例如生殖、代谢等。在黄河流域棉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明确绿盲蝽体内共生菌的种类与群落结构,通过HiSeq平台对棉田绿盲蝽体内共生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绿盲蝽体内共生菌的种类与多样性。结果显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9.1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99%)、厚壁菌门Firmicutes(2.48%)为绿盲蝽的3个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32.86%)、欧文氏菌属Erwinia(20.21%)为优势菌群。本文初步明确了绿盲蝽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绿盲蝽与共生菌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为今后从共生菌出发防治绿盲蝽提供新思路。
    • 谭惠璇; 赵昌林
    • 摘要: 从黄腻苔的形成原因入手,阐述黄腻苔与口腔菌群失调的关系,探讨黄腻苔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认为黄腻苔的形成原因与口腔菌群失调存在很大关系,其中形成的优势菌群可能为普雷沃氏菌属和韦荣球菌属。
    • 梁蕊芳; 张邦建; 高丽霞; 梁国良; 李瑛; 王德宝; 徐龙
    • 摘要: 以清酒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及木糖葡萄球菌为复合发酵剂(1:2:2)制作发酵牛肉干,通过色差计及高效液相等仪器测定不同阶段牛肉干的pH、水分活度、色泽及生物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旨在探究复合发酵剂对发酵牛肉干理化品质和生物胺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上述复合发酵剂促使肉干中乳酸菌快速成为优势菌群,加快产品酸化速率,发酵结束时清酒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木糖片球菌复合发酵剂组(LSS组)pH降为4.43,显著低于对照组(CO组)(P<0.05):pH的快速下降促进肉干中水分快速蒸发和Aw的降低,显著抑制了肉干中肠杆菌的数量,使得LSS中肠杆菌数量降低到2.04 CFU/g.复合发酵剂的快速繁殖抑制了肉干中腐胺和尸胺的积累,LSS组尸胺和腐胺含量显著低于CO组(P<0.05).随着加工温度和优势菌群数量的变化,对组胺产生较大抑制作用,使添加复合发酵剂的LSS组组胺含量(22.56mg/kg)仅为CO组的1/2.因此,添加上述复合发酵剂有利于缩短发酵牛肉干加工周期、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能.
    • 蒋慧丽; 水珊珊; 吴琼静; 陈晓楠; 张宾; 苏来金
    • 摘要: 以蒸汽开壳后获得的新鲜紫贻贝肉(FS)、-18 °C冻藏1周紫贻贝肉(FS-1)、冻藏3周紫贻贝肉(FS-3)和冻藏9周紫贻贝肉(FS-9)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贝肉表面微生物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各样本的有效序列区间为31 896~42 812条、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范围为289~681,其中OTU最少的是冻藏9周样品,最多的是新鲜紫贻贝肉.分析多样性指数可知,菌群丰富度最低的是冻藏3周紫贻贝肉.在属水平上,各样本优势菌群中均包含弧菌属(Vibrio).随冻藏时间的延长,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占比逐渐降低.冻藏9周时新增希瓦菌属(Sh-ewanella)且相对丰度很大,另外仅新鲜紫贻贝和冻藏9周样本的优势菌群中含有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 张秧; 艾为党; 冯海艳; 靳向丹; 陈艳武; 张良长
    • 摘要: 为明确小麦秸秆好氧堆肥各典型发酵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该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各典型发酵阶段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各阶段中的优势功能菌群各有不同.在升温期微生物种类主要以片球菌属(Pediococcus)、曲霉属(Asperg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68.68%、59.17%和12.21%;嗜热霉菌属(Therm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在高温期占据优势地位,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45.21%、29.87%和19.79%;降温期优势菌群演变为嗜热霉菌属、绿屈挠菌科(Chloroflexaceae)和嗜热链球菌属(Mycothermus),相对丰度分别占细菌和真菌的79.84%、16.92%和7.97%.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功能通路丰富,对糖类、油脂和木质纤维素等相关的代谢功能突出.该研究结果可为研制高效降解小麦秸秆的微生物菌剂提供依据,为解决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小麦秸秆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 摘要: 微话题:原产地仓储有什么优势?@庄生晓梦:普洱茶的后发酵是固态发酵的过程,虽然与葡萄酒略有不同,但是同样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原产地仓储的优势,就是微生物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某些特定区域的微生物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繁衍多年,甚至可以追溯上亿年,成为独特生态环境中的优势菌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