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伊犁盆地

伊犁盆地

伊犁盆地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原子能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82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六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金属矿山成矿理论与深部找矿新技术研讨会等;伊犁盆地的相关文献由500位作者贡献,包括邱余波、李胜祥、张虎军等。

伊犁盆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32.50%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3.83%

专利文献>

论文:382 占比:63.67%

总计:600篇

伊犁盆地—发文趋势图

伊犁盆地

-研究学者

  • 邱余波
  • 李胜祥
  • 张虎军
  • 刘红旭
  • 蔡煜琦
  • 郑恩玖
  • 韩效忠
  • 张占峰
  • 陈戴生
  • 宋友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双双; 王文峰; 王文龙; 陆青锋; 邵峰军; 王昱龙
    • 摘要: 为查明伊犁盆地煤中关键金属的富集情况,通过工业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逐级化学提取试验(SCEE)方法及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S),结合盆地北部皮里青矿区西山窑组煤与顶底板样品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煤中关键金属的分布赋存特征。结果表明:伊犁盆地煤中关键金属质量分数整体上并不高,只有局部地区受砂岩型铀矿影响出现了U,Se,Mo及Re等元素的高度富集。在水平上,伊犁盆地的伊宁凹陷呈现南缘显著高于北缘及中部,而北缘又略高于中部的分布特征,这与南缘受到后生富铀溶液渗入、南北缘距离物源更近以及北部的同沉积断裂构造有关。在垂向上,伊犁盆地不同成煤时期的关键金属分布表现为中段的三工河组>下段的八道湾组>上段的西山窑组:受后生富铀溶液渗入,三工河组煤中关键金属质量分数较高;由于构造条件、沉积环境、沼泽地下水位等不同,八道湾组煤中关键金属质量分数高于西山窑组。皮里青矿区西山窑组煤中关键金属富集程度与盆地整体分布情况相符,处于亏损~正常水平,且具有更强的无机亲和性:Li,Zr,Hf,Nb等元素都主要以硅酸盐结合态形式赋存,主要存在于黏土矿物中;Be,V,In,Sr等元素主要以碳酸盐或硫酸盐结合态形式赋存,主要存在于方解石、菱铁矿、石膏中;W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形式赋存,与煤中黄铁矿关系密切;Mo,Se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皮里青矿区煤中不富集U,Se,Mo和Re等元素,主要是由于缺少后生富铀溶液的入渗及不具备富铀海西期花岗岩蚀源区这样的地质条件及可淋溶性条件。
    • 何旋
    • 摘要: 前人对新疆伊犁盆地西北缘的新生代构造研究较少,本文着重于伊犁盆地西北缘的研究,综合野外地表地貌现象以及室内ESR、光释光等测年实验数据,判断萨尔布拉克断裂和红山嘴断裂地理位置、活动时间以及地层年代。研究区内南北部的控盆断裂地表均表现高角度逆冲叠瓦状断层,由南北两边向中间层层推进,过渡为中间的低洼平缓盆地,表现出该研究区受南北向挤压,在造山带区存在隔槽式褶皱空间上呈NS向分布,并发育典型的薄皮构造。研究区内第四纪以来发生3期构造活动,研究区整体为褶皱冲断带。
    • 张磊
    • 摘要: 把青春投身于我国铀矿采冶事业的发展,从新疆的伊犁盆地到吐哈盆地,再到内蒙古的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从技术员做起,近二十年如一日,扎根于祖国边陲,长年与风沙为伴,以铀矿床为家,他就是邢拥国,现任中核矿业科技(核四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 苗辰若
    • 摘要: 为了了解阔斯加尔地区铀矿层中铀元素的迁移和富集特征,为矿床资源量修正提供重要参数,以该地区西山窑组上段铀镭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铀镭平衡系数特征研究,探讨了铀镭平衡系数与样品铀含量、样品粒度、铀矿体不同赋存部位、矿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山窑组上段铀镭平衡系数为0.84,样品铀镭平衡系数介于0.66~1.16,变异系数为15.09%,铀镭呈略微偏铀的正态分布形态。铀镭平衡系数与铀含量和样品粒度呈负相关关系;卷头矿体样品铀镭平衡系数比翼部小。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上段样品中铀元素的迁移明显,铀成矿作用一直持续至今,矿段中铀元素存在富集叠加现象。
    • 张磊
    • 摘要: 以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上段砂岩型铀矿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砂体和铀矿体相关参数来研究砂体空间展布及内部差异特征与铀矿体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稳定连续,具备完整的泥砂泥地层结构,利于成矿流体的汇聚和运移,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流体运移通道和赋矿空间。矿体多发育在受沉积微相变化控制的砂体及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部位,如砂体产状由陡变缓、厚度由厚变薄、泥岩夹层由无到有或由少增多、砂岩碎屑物由粗突然变细等,其对铀成矿起明显的控制作用。矿体主要赋存于孔隙度高、渗透性好、富有机质的粗砂岩中,砂体厚度为10~20 m对成矿最为有利。砂体中强烈的地球化学反差度有利于铀成矿,并且矿石品位与砂岩中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 陈文正; 张虎军; 张磊; 党龙
    • 摘要: 通过大量野外钻孔编录、室内岩矿测试结果分析,结合区内钻孔连井剖面、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分析,总结了蒙其古尔矿床西山窑组下段砂体结构、垂向岩性序列、平面展布形态等特征,认为西山窑组下段砂体连通性及稳定性较好、厚度适中、固结疏松,为含矿流体运移提供了良好的运移及存储空间.砂体垂向岩性序列组合样式、平面展布形态共同决定了矿化发育的有利部位,砂体本身富含有机质及黄铁矿等还原、吸附介质促进了矿体的沉淀、富集;通过岩石、测井等相标志分析,目的层砂体以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为主,测井曲线多呈钟状、箱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内西山窑组下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区内发育两条北东向展布的稳定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于郎卡一带延伸入湖,由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转变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两个微相的相变对成矿有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矿体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
    • 郭建平
    • 摘要: 阿登套铜金矿位于新疆伊犁盆地南缘阿登套山脉东段,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的一套浅海相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金属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等,矿床成因类型属火山热液型铜金矿床.
    • 倪仕琪; 宋继叶; 蔡煜琦; 张晓; 李真真; 邱余波; 张虎军; 蒋宏
    • 摘要: 针对伊犁盆地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铀矿地质勘查中对沉积相研究存在的问题,以钻孔岩芯精细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测井、地震、粒度等分析资料进行沉积相标志、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研究区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西山窑组中段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整体呈现出湖退过程,辫状河三角洲进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在三角洲前缘亚相占主导地位.
    • 邓薇; 叶腾飞; 张成勇
    • 摘要: 氧化流体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关键条件,而沉积的非均质性是控制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查明制约氧化带发育的砂体参数,对铀矿勘查至关重要.为系统查明氧化带发育的控制因素,选择洪海沟西地区山窑组上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提取影响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并结合成矿条件和平面图件编制,探讨氧化带和铀矿化空间定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洪海沟矿床西山窑组上段主河道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砂体厚度和砂体比两个参数与氧化流体的大规模发育相关性最好;在铀矿化钻孔中,砂体与高含砂率和较大的夹隔层厚度均有较密切的相关性;砂体的均质性和非均质性则直接决定着铀矿体的空间定位,均质性较高的厚大砂体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围绕其边缘的非均质性砂体则直接定位铀矿体的产出.研究结果对砂岩型铀矿氧化带的探索和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为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精细化勘查提供依据和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