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以意为主

以意为主

以意为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专利文献4135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船山学刊、齐鲁学刊、唐都学刊等; 以意为主的相关文献由195位作者贡献,包括胡蓉、王兰芝、何富镯等。

以意为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4.68%

专利文献>

论文:4135 占比:95.32%

总计:4338篇

以意为主—发文趋势图

以意为主

-研究学者

  • 胡蓉
  • 王兰芝
  • 何富镯
  • 凌华光
  • 刘晓林
  • 华叙冬
  • 吴在庆
  • 张兆勇
  • 张玲
  • 朱茂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许炳辉
    • 摘要: 文以意为主,课以意为魂。的确,要进行准确的教学立意,需要在笼统的“课程内容”中寻找到具备“课魂”作用的关键内容,并以主题形式对“课程内容”和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整合和立意,让课堂教学站在一个较高的思想高度,自始至终都能围绕一个中心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去开展,保持“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境界。即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立意”。
    • 杨晖; 郝丽梅
    • 摘要: 吴乔是明末清初江南极具影响力的诗论家,他的《围炉诗话》在清代诗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以意为主"的创作原则,丰富了传统诗论中"意"的内涵,肯定其含蓄的特征,强调诗人要有境遇和学识,重视寄情于景,反对无"意"之应酬诗,表达了他的诗学追求.吴乔的诗学思想具有史学价值,其"以意为主"的创作原则对拨正明末清初残留的明七子摹古遗风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我们今天进行文学创作也极具启示价值.
    • 丁向红
    • 摘要: 庄子在《庄子·天道》中说:"语之贵者,意也。"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意合是语文中的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抓手。下面笔者将从语言、汉语、文法、文体层面介绍意合律这个抓手及其运用方法。一、按照语言结构关系停连停,即停顿;连,即连接。语言结构关系停连准确能使内容表达明晰,停连不当则会使内容表达混乱。
    • 刘秋红
    • 摘要: 王夫之在他的著作《姜斋诗话》中提到:"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段话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中心,就像是缺少主帅的乌合之众。因而,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中心。中心是贯穿全文的核心,在文章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想要阐明的道理。
    • 施仁港
    • 摘要: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议论文中常是中心论点。高考议论文的主旨更是上承作文试题的材料和要求,是判断文章是否切题的直接依据;下启文章的逻辑结构框架,往往决定着文章论证说理的体式或范式。
    • 关丙卿
    • 摘要: 如何切实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质量?要求越多越繁琐,学生越无以适从。对中学生写作,只须八字法诀:中心明确,内容足够。足够,就是内容丰足,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既不单薄,也不芜杂赘余。“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意”鲜明、“气”十足,自可率起“兵卫”。
    • 曾艳红
    • 摘要: 转眼间,2020年中考已经离我们不远了,想必大家都在忙着复习备考。温故而知新,回望2019年长沙中考,老师在阅卷过程中感觉到不少同学在写作材料作文时,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材料主旨,以至于作文立意也是五花八门。作文的审题立意至关重要,只有审清材料了,才能立好意,行文才有价值和意义。如果审题审偏了,立意没有体现材料的题旨,即使文笔再好,也称不上好作文,更拿不了高分。
    • 王艳艳
    • 摘要: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准角度,准确立意,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第一阶段: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阅读优秀范文,自己总结出常用的立意方法,并与其他学生交流,让他们对"如何立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一)引导学生攻其一"点".
    • 黄意明
    • 摘要: 一、“意”:从“文体思想”到“美学意象”内涵的扩充(一)“意”乃文学之主线“意”指文章的主题,一般来讲是不错的。祁志祥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将“意”解读为作者的思想,认为是先有作者的思想,后有作品的主题。这是有理论依据的。譬如《易传·系辞上》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讲“意”先于“言”。道家也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之说,突出“意”超越语言的本体性质。之后陆机撰写《文赋》就欲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在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言辞如何能将心意贴切、充分地表达出来。
    • 宋烨
    • 摘要: "以意为主"是中国古代文论思想中一个被历代批评家反复提起和推重的命题,从文学创作论的视角看,"以意为主"被不少思想家等同于"意在辞先".然而,自明代诗论家谢榛正式提出"辞后意"的主张以来,"意在辞先"的说法便不再是往日独擅文场的话语,"意"与"辞"在创作构思中孰先孰后,便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考察和辨析的问题.苏联神经语言学家A.P.鲁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就思维到言语的路径提出四个阶段的划分学说,通过把鲁利亚的学说与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汇通结合起来,并对实际创作过程给予细致的还原与分析,可以洞晓诗歌创作过程中"辞前意"与"辞后意"相互依赖、循环往复运动的真实情况,理解文学创作背后的规律,并指导当今的旧体诗创作实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