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

代际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43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0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9115篇;相关期刊417种,包括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当代青年研究、青年探索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等;代际关系的相关文献由75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明宝、廖小平、李俏等。

代际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0 占比:3.09%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9115 占比:96.75%

总计:19758篇

代际关系—发文趋势图

代际关系

-研究学者

  • 周明宝
  • 廖小平
  • 李俏
  • 王德福
  • 王跃生
  • 穆光宗
  • 贺雪峰
  • 杨华
  • 杨晶晶
  • 郭俊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雪; 杨向荣
    • 摘要: 数字代际鸿沟表征了数字时代的文化差距、认同危机所引发的文化隔阂及由现代文化衍生出来的心理距离。《后浪》和B站跨年晚会作为现象级代际互动实践提供了分析数字代际鸿沟的新视角。当下基于数字传播场域展开的代际互动通过话语实践和符号互动建构了想象的共同体,代际文化的“破壁”直接源于资本动因,也是其网络空间相遇的必然。然而这一共同体是认同的幻象,其话语实践的策略性揭示出主流文化、消费文化对于青年亚文化的意识形态收编和商业收编,其话语博弈的普遍性也彰显了后喻文化的生命力。
    • 黄叶青; 王凯哲; 蒋一晨; 张雅琪
    • 摘要: 本文在老龄化、少子化社会背景下,通过分析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从代际关系、文化观念和个人因素三个角度分析独子老人养老安排及其影响因素,讨论独子老人面对的养老问题。研究发现独子老人及其子女的经济状况、独子老人的养老观念对养老安排具有显著直接影响。尽管代际关系不是养老安排的直接影响因素,但代际关系中的情感亲近程度以及经济支持的流向会通过影响养老观念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独子老人的养老安排。本文呼吁关注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武新军
    • 摘要: 邵丽的长篇小说《金枝》从爱恨生死、代际关系、阶级与血缘等角度进行家族史的书写,显示出对女性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弱小者的人性关怀。在历史叙述方面,作者尝试采取多种叙述角度,以期更多地呈现历史的复杂性。若能处理好个人经验与社会学视野的关系,小说在表现家族史与民族国家史的关系时,会获得更为开阔的表现空间。
    • 牛荦菲
    • 摘要: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运用Nvivo11.Plus对访谈资料、微信公众号文章和网友评论进行词频分析和三级编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全民逆反心理理论,最终构建了关于青年“躺平”现象的概念逻辑体系、理论解释体系和类型转化体系。本研究认为,躺平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且两种状态可以转变,即“躺平”类型是动态的;“躺平”现象的产生主要包含外界环境、个人经历与认知以及代际关系三方面影响因素。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改进建议。
    • 李永萍
    • 摘要: 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轴。随着家庭资源逐渐充裕和家庭渐趋少子化,家庭矛盾从传统时期聚焦于家庭资源的竞争逐渐转向代际之间的日常生活摩擦,家庭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向。生活政治主要源于两代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聚焦于生活话语权的争夺,体现在消费观念、育儿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具有日常化、微观化、私人化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伴随着家庭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发生转变,进而形塑新的代际关系样态,呈现出“亲而不密”、私密化以及个性化与多样化等特点。生活政治的启示在于,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的样态并不完全由家庭资源和家庭伦理决定,而是取决于两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之道。因此,代际关系研究要深入探究转型期农民家庭关系的实践逻辑,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揭示农村代际关系的变迁形态。
    • 张嗣曼; 王露
    • 摘要: 在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转向人才红利,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运用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家庭养老保障体系参与度与人力资本投资间关系,运用Tobit模型和CLAD模型对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养老保障领取金额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正向关系,中年群体具有养老保障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应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深化其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促进作用。
    • 钱科娜; 吴祐昕
    • 摘要: 缓解数字化背景下的代际冲突,探究以涵化效果为导向的新型亲子共育模式,营造一种文化共生与契洽的代际交流氛围。通过文献检索法、跨学科研究法等方法分析国内互联网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现状以及新媒体语境下的涵化模式。为实现代际社交平台的设计目标提供详细设计方案,同时扩展了涵化理论在实践应用领域的研究。
    • 袁梦
    • 摘要: 21世纪以来,农村早婚现象重新变得普遍。不同于华中地区出现的父母主导型早婚,西南地区形成子代主导型早婚,即早婚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子代个体,父代在其中更多发挥兜底作用,具有女性为主、自由恋爱和未婚先孕的特点。这类早婚是现代婚恋自由文化与传统代际关系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低度代际责任和有限代际依赖为农村青年创造了婚恋自由空间,是子代主导型早婚形成的结构性原因。子代主导型早婚在给予青年充分婚恋自由的情况下,由于缺乏规范约束产生出离婚风险较高、儿童抚育隔代化增加和父代家庭负担加重等问题。农村早婚现象的重返表明农村青年婚姻秩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具有风险性,需要针对家庭和个体加强青年婚恋教育。
    • 张妍琳; 谷珵
    • 摘要: 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是父母的愿望,但现实中,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得已”往往会把父母留给孩子的时间“偷去”。当工作向左,生活向右,跨地育儿成了很多家庭面临的现状,也给家庭内部带来了冲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都在悄然发生改变。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给予孩子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缝补亲子关系?或是两全,或是两难。
    • 王天夫; 王欧
    • 摘要: 现有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父母之间的资源与情感联系紧密。通过沿海工业区与内地农民工输出地的城乡追踪调查,可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龄单身男工群体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资源断裂、情感疏离的代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建立经历了三个时期:打工生涯早期的代际相对独立,成婚困难时期的代际冲突,成婚无望之后的资源与情感的交流停滞与关系疏离。这种代际关系的背后,是家庭化困境导致的代际间家庭目标的错位、家庭合作事务的缺乏、工作与生活空间的隔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际纽带的断裂。这种代际关系显示了,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结构转型具有多重面相与多元路径。而大龄单身男工成为了一种脱离家庭合作的个体家庭,也成为了潜在的城市新困境群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