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际伦理

代际伦理

代际伦理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社会学、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6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伦理学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论坛暨中国第二届老年生命伦理与科学会议、第五届全国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第三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会议等;代际伦理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小平、方玮蓉、赵培军等。

代际伦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51.7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2.72%

专利文献>

论文:67 占比:45.58%

总计:147篇

代际伦理—发文趋势图

代际伦理

-研究学者

  • 廖小平
  • 方玮蓉
  • 赵培军
  • 马成俊
  • 林凯
  • 梁秋
  • 王敬华
  • 王春林
  • 祝成生
  • 郭荣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周婷婷
    • 摘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急剧转型和变迁,催生了很多现代性问题,代际关系便是其中之一。代际公平、代际伦理以及传统代际冲突与数字代际冲突等问题不断显现出来,并深刻地影响和重塑我们的生活。现代性不仅是代际关系变化的背景,而且也是理解代际关系变化的新角度,从这一角度出发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代际关系的新变化,也利于找到对应措施,精准谋求代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 马成慧
    • 摘要: 环境伦理学自产生之初就包含了“非人类中心论”和“去人类中心论”的向度。然而自21世纪初,国际地质学界主张地球已经进入了“人类世”,指出人类活动将持续对地质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非人类中心论”面临着现实效用和逻辑结构的双重困难。在环境伦理学中引入代际伦理的视角、确立未来人类的主体地位,能够解决“非人类中心论”的理论困境。同时,代际伦理研究可以促进跨文化、跨领域的共识,是“人类世”背景下完善环境伦理责任的可行路径。
    • 罗海燕; 王桃花
    • 摘要: 在对《时间的噪音》的评论中,很多评论者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成为“懦夫”是被动的无奈选择,却忽视了这些无奈选择之中的主动因素。他在面临爱情、代际、政治的伦理选择时,试图颠覆传统的婚恋伦理,突破母性桎梏的代际伦理,反对黑暗统治的政治伦理。他主动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挑战伦理和社会结构间的关系。从后现代伦理学角度分析肖斯塔科维奇身处集权社会困境下做出的伦理选择,有助于读者深刻而全面认识这位作曲家,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未来。
    • 杨博琨; 周妍彤
    • 摘要: 信息时代,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在媒介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逐渐沦为“数字难民”,老年数字鸿沟问题已不容忽视。在代际伦理视域下,代际失衡导致老年群体不能平等享受信息社会发展的福利。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研究关于数字鸿沟现象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接入沟和技术等层面,而基于代际伦理视域的数字鸿沟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本文将从家庭和社会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数字鸿沟中的三个维度: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进而探讨代际伦理视域下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成因和解决方案。
    • 宋君玲; 盛楠; 李平
    • 摘要: 代际友善是将代际伦理从人与自然伦理关系扩展到社会关系和代际关系的理论探索.代际友善是指不同代际社会成员之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友善为中心的社会活动方式.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社会资源财富占有的差别、文化观念的嬗变、信息技术的影响等造成了代际之间的冲突.缓和代际冲突,建立代际友善的社会互动原则.在大学生和谐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当从构建共同的社会发展愿景、代际反哺消弭信息鸿沟、志愿服务实现代际积极互动等实践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 马成俊; 方玮蓉
    • 摘要: 在承认"礼物之灵"的理论基础上,文章回顾了人类学对礼物流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发现礼物回馈的发生机制甚少成为学者们思考的中心,尤其没有从发生原因的角度进行规范性分析,进而造成对客观伦理和主观意愿二者的含混,使得彩礼回馈的微观运作过程成为"黑箱".基于一系列的深度访谈,以青海省循化县为田野点,获取质性研究的案例数据,通过搭建礼物流动边界的理论模型,揭示"彩礼"与"陪嫁"所引起的两种不同礼物流动的回馈机制.概言之,彩礼流动的启动是婚姻市场的调节机制,而陪嫁流动的原因机制则是亲代背负的伦理义务,彩礼与陪嫁的流动同时受到婚姻匹配意志自由度的限制.但当婚姻匹配的意志自由度提高时,彩礼与嫁妆的流动机制不再受到市场和伦理的约束.这提示我们,礼物流动在有效范围内可能受到伦理与市场双向评价,而并非是与赠与者不可分割物之必然.
    • 马成俊; 方玮蓉
    • 摘要: 在承认"礼物之灵"的理论基础上,文章回顾了人类学对礼物流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发现礼物回馈的发生机制甚少成为学者们思考的中心,尤其没有从发生原因的角度进行规范性分析,进而造成对客观伦理和主观意愿二者的含混,使得彩礼回馈的微观运作过程成为"黑箱"。基于一系列的深度访谈,以青海省循化县为田野点,获取质性研究的案例数据,通过搭建礼物流动边界的理论模型,揭示"彩礼"与"陪嫁"所引起的两种不同礼物流动的回馈机制。概言之,彩礼流动的启动是婚姻市场的调节机制,而陪家流动的原因机制则是亲代背负的伦理义务,彩礼与陪嫁的流动同时受到婚姻匹配意志自由度的限制。但当婚姻匹配的意志自由度提高时,彩礼与攻家妆的流动机制不再受到市场和伦理的约束。这提示我们,礼物流动在有效范围内可能受到伦理与市场双向评价,而并非是与赠与者不可分割物之必然。
    • 陈新宇; 薛慧娴
    • 摘要: 在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1976)中,以达丽娅为代表的老一辈是乡村秩序、乡村文化的体现者,在他们身上承载了作家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捍卫.在叙事上,作家通过达丽娅、巴维尔和安德烈三代人的形象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他们对搬离马焦拉的态度,因此在代际伦理视域中分析代际关系,代际差异成为我们在本文重新解读《告别马焦拉》的新视角.以空间和时间为向度,阐释老中青三代人在关于留在马焦拉还是离开马焦拉的选择中,在向前还是后退的选择中表现出的对现代化进程接受和理解上的冲突,以此揭示作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反现代性叙事特征.
    • 马成俊; 方玮蓉
    • 摘要: 在承认"礼物之灵"的理论基础上,文章回顾了人类学对礼物流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发现礼物回馈的发生机制甚少成为学者们思考的中心,尤其没有从发生原因的角度进行规范性分析,进而造成对客观伦理和主观意愿二者的含混,使得彩礼回馈的微观运作过程成为"黑箱"。基于一系列的深度访谈,以青海省循化县为田野点,获取质性研究的案例数据,通过搭建礼物流动边界的理论模型,揭示"彩礼"与"陪嫁"所引起的两种不同礼物流动的回馈机制。概言之,彩礼流动的启动是婚姻市场的调节机制,而陪嫁流动的原因机制则是亲代背负的伦理义务,彩礼与陪嫁的流动同时受到婚姻匹配意志自由度的限制。但当婚姻匹配的意志自由度提高时,彩礼与嫁妆的流动机制不再受到市场和伦理的约束。这提示我们,礼物流动在有效范围内可能受到伦理与市场双向评价,而并非是与赠与者不可分割物之必然。
    • 胡守勇
    • 摘要: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深厚的伦理意义:第一,契合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要求,倡导自由、开放、共享的新时代精神,引导社会交往,提升了社会形态演进中的人际伦理;第二,着力破解制约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民族关系、区域关系、城乡关系和阶层关系深入发展,完善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际伦理;第三,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治理需要,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重构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国际伦理;第四,体现了对共同价值的追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突出从历时性维度追求人类利益均衡,建构了支撑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代际伦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