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代际

代际

代际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0篇、专利文献10篇;相关期刊440种,包括政工研究动态、中国青年、青年探索等; 代际的相关文献由67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海婧、李学勇、李杰明等。

代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0 占比:98.36%

专利文献>

论文:10 占比:1.64%

总计:610篇

代际—发文趋势图

代际

-研究学者

  • 孙海婧
  • 李学勇
  • 李杰明
  • 汤敏
  • 谭建光
  • 金微
  • 霍俊明
  • 余世存
  • 冯剑侠
  • 刘海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威
    • 摘要: 将“代”的概念引入对文学创作的考察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常见方法之一。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搉而论之,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淡。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开篇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2)胡适认同文学进化说:“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
    • 谭建光
    • 摘要: 中国的“80后”“90后”“00后”“10后”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陆续走上社会历史舞台,形成青少年“四代同堂”的群像。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饥荒和特殊的政治动荡,是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然而,这四代人也存在代际差异,“80后”青年在市场竞争影响下,经历了从突变到发展;“90后”青年在国际视野中,呈现出从自我到责任;“00后”青年在全面小康发展中,表现为从懵懂到活力;“10后”少年在伟大复兴进程中,经历着从享乐到奋进。每一代青少年都遇到不同的问题与困惑,但是每一代青少年都是在社会的变革中锻炼和成长。中国青少年“四代同堂”从20世纪80年代的“三信危机”和“垮掉的一代”,到21世纪20年代的“佛系”和“躺平”,都经历过社会发展与启迪,逐渐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中坚力量。“四代同堂”青少年具有更强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将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 岳鹏程
    • 摘要: 中国即将应对一个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期。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群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包含代际双方所有的交互内容和形式,并集中体现为义务、责任、权利、亲情等关系由于两代人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两代人的信息传播过程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断层”。本文旨在通过代际间微信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来探析如何增强代际间传播效果。
    • 汤湃; 董楠楠
    • 摘要: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标准之一是儿童可以独立自由探索城市空间。在我国,城市儿童的自由出行通常受到父母的严格控制。然而,作为拥有自由权利的独立个体,儿童实际践行的独自出行范围会一定程度上超越父母允许的范围。因此,该研究以北京什刹海地区为例,通过半构建式访谈的方法对三代童年的自由出行范围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在城市环境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的自由出行范围在父母允许和儿童实际践行两个层面究竟有怎样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体环境变化和城市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父母允许层面的儿童自由出行范围逐代缩减;而且,儿童实际践行的独自出行范围与父母允许的范围之间差异也逐代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儿童在城市环境中的自由出行范围、创建儿童友好的城市环境建设提供思路。
    • 唐超(编辑/整理)
    • 摘要: 当前,世界在加速变化,各个阶层的领导者也必须跟上步伐。与此同时,劳动力也在发生巨大变化,领导力和团队合作必须应对这些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团队正在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代际增长以及文化差异。团队价值观、宏观战略目标以及具体的团队和个人目标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催化型领导力就从这时开始发挥作用。
    • 袁革
    • 摘要: “银发网红”形象类型大致分成情感维系的家庭互动型、长者身份的励志教育型、年轻形态的生活展现型及幽默搞笑的场景表演型4种,其形象传播存在“逐新求异”“追名逐利”“以偏概全”等问题。为优化“银发网红”的形象传播路径,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进行个性形象定位,深耕内容价值;尊重老人个体权利,带动银发经济产业链;担当老年群体发声者,消解网络代际壁垒。
    • 崔昕平
    • 摘要: 在儿童文学作家坐标谱系中,孙卫卫属于“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以代际视角考察孙卫卫的儿童文学创作可见,文学的时代背景构成了孙卫卫文学生长的代际标识与横向参照。在此背景下孙卫卫的自身创作以及从中体现出的某种恒定与更替,则构成了孙卫卫文学内生性的纵向纹理,凸显了孙卫卫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版图中自具的标识意义。
    • 胡飞; 时吉星
    • 摘要: 1962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召开了“设计方法会议”,开启了英国设计方法研究之路,迄今已经60年。历经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方法运动、20世纪70年代对设计方法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设计研究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设计方法的社会科学转向、21世纪最初十年设计方法的工具化、21世纪第二个十年设计方法的新趋向。总体而言,20世纪的英国设计方法研究主要从其他学科引入方法,21世纪设计学科内部已经能够产生足够丰富且适应不同情境的新方法,并积极向其他领域输出。英国设计方法研究60年历程,不仅完成了从艺术经验→科学方法→设计研究的“否定之否定”,更实现了设计方法的客观性研究→主体性研究→规范性研究的学理闭环;整体呈现出以设计本体的研究为主轴,不断拓展、反思进而螺旋式发展的路线。
    • 姚晓雷
    • 摘要: “50后”作家是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队伍里承上启下的一代,其提供的文学经验的代际特征非常突出。学界对于“50后”作家的研究,一方面在作家、作品个案或局部现象方面喧哗异常,成绩斐然;另一方面又在整体探讨方面严重不足。时至今日,将“50后”作家视作一个代际群体进行整体性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在当代文学史上已经充分地呈现出其他代际无法媲美的整体性特征。“50后”作家代际经验整体性研究突破的关键点是他们的群体文化人格和文学话语的共同基因密码,这也是他们能凝结为一个代际群体的根基。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缠绕在“50后”作家这一代际群体身上的诸多内在矛盾和本质奥秘才能进一步获得令人信服的解答。
    • 谢永飞; 梁波; 郑诗泽
    • 摘要: 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数据,从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迁移经济理论出发,基于“家业”“三类留守家人”“代际”和“社会变迁”维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外出的“业”和留守的“家”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的“业”减弱农民工回流意愿,留守的“家”则提升农民工回流意愿。比较而言,外出的“业”的影响大于留守的“家”。在留守家人中,留守子女、留守配偶和留守父母的影响依次递减。从代际差异看,外出的“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老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老生代农民工,留守配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则小于对老生代农民工。从社会变迁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出的“业”和留守子女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增强,但留守配偶和留守父母的影响减弱。论文补充和拓展了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迁移经济理论的观点,发展和深化了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实证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