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仕宦

仕宦

仕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徽州社会科学、齐鲁学刊、殷都学刊等; 仕宦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昱枫、张金铣、李亚辉等。

仕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100.00%

总计:245篇

仕宦—发文趋势图

仕宦

-研究学者

  • 刘昱枫
  • 张金铣
  • 李亚辉
  • 程刚
  • 关四平
  • 刘亚龙
  • 刘军
  • 刘正刚
  • 吕来好
  • 张诗芳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沈国光
    • 摘要: 通过对《东魏赫连明墓志》的考释,结合多方赫连氏墓志,可以复原大夏灭亡后赫连氏在北朝至唐时期的发展状况。赫连昌反叛北魏后得到“大酋统主”这一形式上类似于领民酋长的称号,一方面是由于北魏对于赫连氏旧部的安抚,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赫连氏及其原属部族进入到了北魏政权之中。就仕宦而言,北朝赫连氏多能成为地方上之刺史、镇将,乃至魏帝近侍之臣。直至唐代,赫连氏开始衰落。以赫连山、赫连简兄弟为例,他们虽然参与了唐廷对抗突厥的战争,但战后仅获“论实在于胥吏以下”之勋官。至此,赫连氏往日的荣光已不复存在。
    • 张懿德
    • 摘要: 王在晋作为晚明政坛较为活跃且颇有争议的人物,万历二十年进士及第入仕,官至兵部尚书、辽东经略。万历朝是王在晋仕宦生涯中的重要时期,其最初在部院任职,后赴闽省军旅历练,转湖广任参政、督学,又于浙江任藩臬之长,此后相继主政江西、山东。王在晋在万历年间实心任事,颇具政声,逐步成长为主政地方的封疆大吏,为他在泰昌、天启年间于兵部和辽东担任要职奠定了基础。王在晋虽在辽东经略任上因守辽主张而引发争议,但也应结合其生平仕宦活动尤其是他在万历朝所做出的政绩,给予这一历史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对王在晋仕宦活动的探究也有助于深化对晚明的认识。
    • 梁亚琼
    • 摘要: 赵鼎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臣之一,政治成就尤为突出,有“中兴贤相”之称。他才学出众,又因追随宋高宗南渡得到赏识,两度拜相,但又因受到同僚陷害而最终客死他乡。赵鼎为相期间,对南宋的军政做出了极大贡献,尤其是面对金人南侵的局面,他坚定抗金立场,主张建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和作战根据地,稳固了当时的南宋政权。赵鼎的仕途走向顶峰后,因主张皇帝立嗣而引起高宗的警惕,加之他有植党专权之嫌,又坚持抗金,遭到高宗厌恶,进而罢相。赵鼎为官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南宋朝廷的建设和军政时局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 王庆昱
    • 摘要: 吴兴沈氏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著名的士族,其家族在北朝晚期由南入北后,逐渐重视文化和儒学。《沈从道墓志》的出土,为我们研究沈氏家族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研究沈从道墓志,不仅得以大致了解其家族情况和仕宦历程,对于研究唐代科举、士族等问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刘军
    • 摘要: 北魏洛阳时代锐意进取,拓跋王朝迅速迈过门阀士族化的门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反映时代变迁的墓志铭在语言风格和书写范式方面随之改变,尤以志文末尾附记三代家世履历最为显著,此举刻意迎合厘定姓族门第之规章典制,额外强调身份等级和资源分配之决定要素家世门第。其中,既有父系的官资履历,亦包括母系的族姓出身,体现北朝士族社会高度重视婚宦的特点。结合中古门阀制度的背景知识,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了解当时的仕进程式和婚姻状况,亦不难发现中古贵族社会阶级固化、对流停滞局面的形成机理。通过与明清联系比较,足可揭示古代中国由世袭格局向对流形态演进的总体趋势。跳脱文本窠臼,在尊重“史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史义”之阐释功能,把石刻文献研究由“史料”推向“史学”的层次,此乃当代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 谭雅心
    • 摘要: 在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中,若要发挥才能、实现抱负、体现价值,仕宦之路是中国士大夫的不二选择,理想意志也因此与进退仕隐相联系。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抑、时代的鲜血和玄学的兴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广泛地思考仕隐冲突的问题,此后,仕隐矛盾成为中国士大夫共同的矛盾。
    • 宋芬芬
    • 摘要: 自李广显名西汉,陇西李氏成为中国最显赫的姓氏之一.唐高祖李渊系西凉王李暠之后,李暠祖籍陇西(今甘肃临洮县),系李广十六世孙.李夷简,出生长安,系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曾任宪宗朝宰相,正直清廉,与武元衡、元稹等交谊深厚.通过对新旧《唐书》和《宗室世系表》及《李夷简家庙碑》中李夷简家族相关文献的考述,力求弥补李夷简家族的仕宦资料,并纠正相关文献的讹误.
    • 雒三桂; 陈茜
    • 摘要: 在元代初期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赵孟虽然出仕元朝,但从其传世的诗文来看,其内心依然充满了对故国与家乡的怀念,以及出仕新朝、受人排挤鄙视的无奈.仕宦生涯的颠簸与现实政治的黑暗,又增强了赵孟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从其心理状态与仕宦形迹考察,赵孟一直处于"遗民"状态,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故乡的怀念、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一直是赵孟内心的主要倾向,也是其诗文创作的主旋律.虽然其传世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对这种心理状态少有触及,但诗文创作更能反映其真实的内心世界.理解这一点,对我们深入理解赵孟的书画艺术极有帮助.
    • 张显运
    • 摘要: 姚崇,河南陕州区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四朝,功勋卓著,两度为相,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创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学界对姚崇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近20年来,出现了深入拓展的趋势.研究范围涉及姚崇的生平、宗族世系、仕宦生涯、为人品德、救灾思想及文学诗歌等诸多方面.尽管如此,姚崇研究仍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如对其文学与诗歌的研究仍需继续拓展.
    • 程刚; 程霞
    • 摘要: 呼延家族原本是匈奴贵种,随鲜卑南迁,后逐渐趋于汉化.通过对呼延章及其先世渊源、仕宦沉浮的梳理,可为探究唐岭南贬谪官员家族的官历及与当时政治和社会文化之关系,补充弥足可贵的史料.同时,呼延章墓志也可为学界探讨唐中央政权如何治理和控制岭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