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从宽

从宽

从宽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专利文献1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律方法、法制博览等; 从宽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恒、丁胤豪、何静等。

从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91.45%

专利文献>

论文:13 占比:8.55%

总计:152篇

从宽—发文趋势图

从宽

-研究学者

  • 赵恒
  • 丁胤豪
  • 何静
  • 叶建丰
  • 周莹莹
  • 夏正希
  • 姜秉台
  • 安迪(安德鲁)·希尔
  • 宋凤基
  • 延海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闫召华
    • 摘要: 附条件认罪认罚是指被追诉人为自己的认罪认罚态度附设一定的前提条件。为认罪认罚附设条件可能会影响认罪认罚的层次或程度,但并不必然妨碍认罪认罚的合法性、适格性。专门机关依然是认罪认罚利益的决定主体,附条件认罪认罚虽然凸显了被追诉人自主性的增强和沟通条件的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专门机关与被追诉人之间听取意见式的关系模式和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职权从宽的本质。为认罪认罚附设条件有可能成为悔罪的否定性表现之一,但附条件认罪认罚也完全可能满足真诚悔罪的要求。面对附条件认罪认罚,专门机关要防止简单拒斥,更要防止过度从宽
    • 李作; 刘珂
    • 摘要: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优先植入,司法实践中不乏将诉讼流程加快、强制措施从轻、审理程序从简等诉讼程序的调整认为是从宽处理的做法.鉴于此,应当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法谦抑性的价值实现、刑罚轻缓化观念转变等方面寻找从宽的正当性基础,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从宽明确为实体性的从宽处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体现为相对不起诉,在我国《刑法》上体现为认罪、认罚和认罪认罚独立的量刑情节,并赋予可以从轻、必要时减轻或免除处罚的量刑裁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认罪认罚与自首、坦白等量刑情节的评价问题,使量刑结果能够做到罪责刑相适应.
    • 王瑞君; 贾文超
    • 摘要: 认罪认罚案件的"从宽",包括实体从宽和程序从宽.实体法层面的从宽,引入了节约司法成本的考量,从宽在控辩协商中达成.从"程序即是惩罚"这个意义上说,程序简化也是从宽.当然,程序上的从宽还包括强制措施的宽缓化、审判流程的简化及审限的缩减、程序选择等更丰富的内容.认罪认罚案件中从宽的空间变大,但也要讲究适当性,以兼顾对整体法秩序的维护.程序上从宽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从简",也有适当性的问题,需要做到"从简不减损权利".
    • 周静
    • 摘要: 我国司法实践过程中的量刑建议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出台以来就由原来的一元模式变成了二元模式,这两种量刑模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由于认罪认罚的量刑建议出现时间较短,因此其进行量刑时,需要以非认罪认罚的量刑建议作为基础.但是根据当前的实践结果来看,两者的量刑建议存在巨大的差异.因为两者产生的性质、发挥的功能以及发挥的效力有很大的区别.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出台试点时间并不长,所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量刑建议仍存在很多问题.根据相关从业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这项制度中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完善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建立健全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制度体系;(二)厘清检察院量刑建议与法院刑罚裁量之间关系;(三)规范认罪认罚从宽量刑建议.
    • 张阳; 朱瑞可
    • 摘要: 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体价值的关键在于量刑规则的构建.一方面,对于认罪认罚在《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语境下适用范围的差异问题,应当认为调查阶段与侦查阶段的认罪认罚具有同质性,因能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内涵,给予调查阶段的认罪认罚最大的量刑优惠具有正当性;另一方面,应以刑罚体系化的建构为方向,通过与《刑法》中现有法定及酌定情节进行比对,准确界定认罪认罚各情节的逻辑地位以及应然定位,从而为以时间阶段为依据的层级化、动态化从宽幅度的设定提供合理依据.在宏观上以精准化的量刑原则为方向,在微观上对各个情节要素既全面评价又避免重复评价,在操作上参照吸收原则、设置上限以及额外计量的量刑方法,最终全面、充分设定不同情形认罪认罚案件阶梯式的从宽幅度.此外,对存在与立功情节竞合的认罪认罚案件,必要时可以在保障刑罚功能的前提下准予突破责任刑的上限.
    • 石向梅
    • 摘要: 伴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结束,该制度已经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不可否认的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缓解司法压力、促使刑事案件化繁为简的进程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但是该制度在实践运行中也暴露了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对广西地区检察机关的实地调研,发现该制度在运行中存在值班律师作用发挥有限、检察官精准量刑经验和能力储备不够、司法行政机关认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如何及时厘清对该项制度的一些错误认识,确保这项制度能够在实践中稳定运行,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孙海光
    • 摘要: 本文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分析对象,首先概述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内容,接着分析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困境表现,最后论述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反思,以便可以有效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效率.
    • 谭金星
    •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2018年12月在湖北省检察机关实施以来,全省各级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案件比例、量刑建议采纳率、简易程序及速裁程序的适用率都在稳步上升.回顾两年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施行之路,我们发现这项新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思想认识、法律依据、配套措施、实务操作层面上的一些问题.
    • 赵光东
    • 摘要: 从目前的认罪认罚从宽司法适用情况看,现有执法规范化要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案件的办案实际存在不相匹配的情况,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应尽快修改出台符合司法实际的执法规范化标准.
    • 王波; 卢灵灵
    • 摘要: 2016年11月在全国部分地区推行刑事案件认罪认罚工作试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在2018年正式将其写入刑事诉讼法中.认罪认罚制度即指当被告人或是嫌疑人对所犯案件如实陈述,且同意量刑建议并进行具结书的签订即可对其依法从宽处理.此制度对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办案资源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认罪认罚案件判决后当事人上诉或法院未采纳量刑建议检察机关又抗诉的情况.本文对适用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案件中,被告人或是犯罪嫌疑人的上诉权适用问题以及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