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仁政

仁政

仁政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8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3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576种,包括管子学刊、法制与社会、广西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纪念欧拉诞辰300周年暨《几何原本》中译400周年数学史国际会议等;仁政的相关文献由86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义成、崔玉霞、杨明等。

仁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3 占比:99.8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2%

总计:854篇

仁政—发文趋势图

仁政

-研究学者

  • 胡义成
  • 崔玉霞
  • 杨明
  • 汤一介
  • 王国良
  • 白子超1
  • 郑庆权
  • 鄢烈山
  • 丁颖
  • 任凤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摘要: 【成语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比倍之,惟此时为然。”【成语释义】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近义成语】一举两得【反义成语】事倍功半战国中期,战争不断,国家税收越来越重,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当时的大思想家孟子对此感慨不已,和他的学生谈论起天下统一的问题,他说:“当初周文王统治的是一个方圆只有一百里的小国家,但因为实施仁政,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为周朝的建立打下基础,而后他的儿子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现在,齐国的领土比周文王统治的国土多好几倍,人口数量也遥遥领先。如果齐国也推行仁政,统一天下就是迟早的事了,这肯定比打败商纣王容易得多。”
    • 文溪
    • 摘要: 梁惠王正站在园林里看风景,看风景的孟子在园林里看他。梁惠王看着自己私家园林里的麋鹿与大雁踱步、飞鸟共花朵同舞,心情特别舒畅。他问孟子,贤人也会有雅兴享受快乐吗?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些满口仁义的贤人,整天眉头紧锁忧国忧民,要懂得享受现实的快乐,别一说话就把话题引到仁政上去,正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孟子这次没有直接谈仁政,而是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
    • 刘凯
    • 摘要: 儒家经典《孟子》频引、广引、擅引《诗经》是其重要特征,其中主要为孟子本人所引。《诗经》是孟子借以阐发政治理念、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多方面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它是人们得以认识孟子政治思想的重要途径。总体而言,孟子在王霸之辨中引征《诗经》相关篇目阐发了宣扬实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在义利之辨中援引《诗经》相关篇目表达了宣扬施行仁政的政治举措,呈现了其政治思想的大概面貌。
    • 吴谨志
    • 摘要: 德、福观念由来已久,且均随着社会以及宗教观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先秦儒家文献中,关于“福”的表达,大多使用与“福”有关的要素进行了论述,从道德伦理角度来看,先秦儒家对“德福一致”思想的构建是将幸福与道德伦理结合起来,从道德情感中体验幸福的境界,即“君子之乐”“。孔颜乐处”是儒家所追求的人格理想。从政治哲学角度来看,孟子将君主、士大夫拥有德性与实施仁政相结合,以得到百姓与君子的幸福,阐释了关于“德福”的社会价值信念,表现过于理想“。德福一致”思想对当代中国依旧存在深远的影响,要从内心反身而诚,将德性修养放在首位;在制度上要吸收借鉴孟子民生、民主的合理思想。
    • 崔华滨; 贝淡宁
    • 摘要: 墨子和孟子均认为天下的理想状态是无战争的和平状态.面对战乱现实,墨子以维护天下之利为旨归,主张通过倡导"非攻"阻止战争发生,通过军事防御反制不义攻伐.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兼顾了正义战争的现实考量.孟子秉持一种基于仁的正义战争理论.他不仅对"仁"伐"不仁"的正义战争作出了规范性论述,而且对仁政与国力之间的关系有着现实性的理解.墨、孟战争伦理思想之分殊,主要源于兼爱与仁爱之别.墨、孟的战争伦理思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战争理论的不同思路,且至今仍有其当代意义.
    • 董海燕
    • 摘要: 民本思想是我国几千年来立国的基本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传统的民本思想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对当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实践、中国的具体国情,探讨了在民生、经济和生态等方面民本思想所蕴含的价值。
    • 黄亚薇
    • 摘要: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之学,是中国哲学智慧的源头活水.孔子作为儒家的始祖,为政之道是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在孔子的思想视域中,所谓政治,与道德和伦理密不可分.他总结和继承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智慧,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强调政治生活中道德的决定性作用."以德治国"思想,成为中国历代政治思想的主流,成为积淀在人民心中的珍贵政治遗产.酌古准今,"以德治国"思想中的真知灼见,仍熠熠生辉.
    • 黎千驹
    • 摘要: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思想.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性善论是其理论基础,“先王之道”是其历史根据,“薄税敛”与“制民之产”是重要的经济内容,“谨庠序之教”是重要的化民举措,“政在得民”与“民贵君轻”是重要的治国理念,“王天下”则是其终极目标.虽然孟子的仁政思想不合于当时诸侯的需要,但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孟子的仁政思想显示出巨大的价值,散发出灿烂的光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刘萌
    • 摘要: 圣王观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孟子更是将其奉为治道之方.圣王观主要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主张君主首先要具备崇高的德行,成为圣人,其次要拥有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即"内圣外王"之意涵.孟子圣王观的治道思想即是对"内圣外王"的具体阐释.孟子圣王观治道思想的基础是君主持仁心行仁政,以民为本;治道思想的方法是君主尊贤使能,以平等之心对待群臣;治道思想的最终归宿是君主要做到安民、养民、教民.孟子圣王观的治道思想对当今治国理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 傅恩玲
    • 摘要: 孟子基于性善论提出了系列思想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其音乐思想也表现了对仁义之德的追求.仁政与仁声并非一字之差,其中仁政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仁声既是其理想的音乐境界,又是仁政的表现形式."与民同乐"是仁政与仁声共同实践的结果,是实现乐与政通、乐与人和的最佳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