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群密度估计

人群密度估计

人群密度估计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1181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人天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21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大会等;人群密度估计的相关文献由35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瑞、李文熙、唐斯琪等。

人群密度估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1181 占比:99.92%

总计:81247篇

人群密度估计—发文趋势图

人群密度估计

-研究学者

  • 冯瑞
  • 李文熙
  • 唐斯琪
  • 潘志松
  • 刘寒松
  • 刘瑞
  • 李云波
  • 李晓华
  • 王国强
  • 王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瑞; 李平; 代明睿; 马小宁; 李国华
    • 摘要: 为破解超大视觉场景下人群密度估计的局限性,提出1种适用于铁路客站的多视角特征图投影融合的人群密度估计模型,包括多视角特征图提取处理和多视角特征图投影融合处理2部分。首先,对站内多路旅客视频图像分别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分离背景和前景人像,得到注意力密度特征图;再将不同视角下经过提取处理后二维的特征图投影到三维地面坐标系;然后,对投影后的特征图进行融合计算,实现整体融合特征图的密度估计;最后,在传统密度估计损失基础上增加注意力密度特征损失,设计得到损失函数。依托公开数据集和基于清河站的自建数据集,对比验证模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均值绝对误差上优于当前同类先进模型;引入的注意力机制模块进一步优化了模型对人群密度估计的效果;200次迭代后模型平均损失梯度下降逐步稳定,梯度策略设置合理,收敛效果较好;在清河站实际应用场景下,该模型能基于3个不同视角视频图像准确估计人群密度。
    • 刘光辉; 王秦蒙; 陈宣润; 孟月波
    • 摘要: 人群密度估计与计数是指对拥挤场景中人群分布及数量进行统计,对安全系统、交通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密度图像在人群密度估计中特征提取困难、空间语义信息获取较难、特征融合不充分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元信息聚合人群密度估计方法(Multivariate information aggregation,MIA)。首先,设计多元信息提取网络,采用VGG-19作为骨架网络提高特征提取深度,利用多层语义监督策略编码低层特征方式提高低层特征的语义表达,通过空间信息嵌入丰富高层特征空间信息表征;其次,设计多尺度上下文信息聚合网络,通过两个带有步长卷积的轻量级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Simplify-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S-ASPP)结构在进行全局多尺度上下文信息聚合的同时缓解模型参数冗余;最后,网络末端采用步长卷积,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加快网络运行速度。采用ShanghaiTech、UCF-QNRF、NWPU数据集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典型数据集ShanghaiTech的Part_A部分上的MAE、MSE分别为59.4、96.2,Part_B部分分别为7.7、11.9;超高密度多视角场景数据集UCF-QNRF的MAE为89.3,MSE为164.5;NWPU数据集的MAE为87.9,MSE为417.2。本文方法较对比方法性能有一定提升,且实际场景应用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效果较好。
    • 朱利华; 朱玲玲
    • 摘要: 针对人群图像中尺度变化大及现有密度估计网络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注意力机制的人群密度估计方法。该网络模型基于VGG-16网络,由空间注意力模块(Spatial Attention Module, SAM)、全局注意力模块(Global Attention Module, GAM)及融合模块(Fusion Module, FM)等几个模块组成,通过在网络不同层级中引入注意力机制来选择性地增强网络的功能,提高多尺度级联的有效性。设计一个弱监督学习来扩展提出的密度估计网络,使人群密度估计模型可以适应不同的场景和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尺度、不同场景下的人群密度图像都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算法性能也优于现有的人群密度估计算法。
    • 邸慧军; 宋凌霄; 余晓; 王蔚然
    • 摘要: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群计数方法促使人群计数精度取得了显著提高.然而,密集人群中的人头尺度变化与复杂环境干扰仍是影响网络计数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全局双分支网络对密集人群计数.局部分支主要由尺度感知特征提取模块实现,以建模密集人群中人头的尺度变化.全局分支主要由位置感知注意力模块实现,以增强网络对人群与背景之间的判别力.提取到的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会送入特征融合分支处理,回归人群密度图.本文方法在3个常用的人群计数数据集与一个遥感目标计数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定量与定性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 余鹰; 李剑飞; 钱进; 蔡震; 朱志亮
    • 摘要: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人群计数算法取得长足进步,但在计数准确性和算法鲁棒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复杂场景人群计数任务中存在的目标多尺度及背景干扰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抗背景干扰人群计数网络(Anti-Background Interference Crowd Counting Network Based on Multi-scale Feature Fusion,AntiNet-MFF)。在U-Net网络架构基础上融入多层次特征分割提取模块,借助深度学习强大的表征能力提取人群多尺度特征。同时,为了提升计数模型对人群区域的关注度,减少背景噪声干扰,在解码阶段生成背景分割注意力图,作为注意力引导计数模型聚焦人头区域,提升人群分布密度图的质量。在多个典型人群计数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AntiNet-MFF在准确性和鲁棒性上都取得良好效果。
    • 付倩慧; 李庆奎; 傅景楠; 王羽
    • 摘要: 考虑目前对具有透视畸变的高密度人群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融合全局特征感知网络(GFPNet)和局部关联性特征感知网络(LAFPNet)的人群计数模型LMCNN.GFPNet是LMCNN的主干网络,将其输出的特征图进一步序列化并作为LAFPNet的输入,再利用循环神经网络(RNN)在时序维度上对局部关联性特征感知的特点将单一的空间静态特征映射到具有局部序列关联性特征的特征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减了透视畸变对人群密度估计造成的影响.为了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在Shanghaitech Part A子集和UCF_CC_50数据集上与原子卷积空间金字塔网络(ACSPNet)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至少减小了18.7%和20.30%,均方误差(MSE)分别至少减小了22.3%和22.6%.LMCNN注重空间维度上前后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对空间维度特征与单图像内序列特征的充分融合,减小了由透视畸变引起的人群计数误差,能更加准确地预测密集区域人数,提高人群密度回归精度.
    • 李鹏博; 王向文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集人群计数任务的计数精度,提出一种利用深度语义特征逐步降维重建的密集人群计数网络.前端采用深度卷积网络得到基本的深度语义特征;后端采用基于空洞卷积的多尺度特征融合块来丰富深度语义特征.通过语义重建块与上采样相结合,在进行多次降维重建以后生成与原始图像相同分辨率的人群密度图,并由此得到人群数量.将该模型在公开的数据集ShanghaiTech、UCF_CC_50、UCF-QNRF上与历年的主要方法进行对比,该方法无论是在人群计数精度还是密度图质量上都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多个数据上的验证实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翁佳鑫; 仝明磊
    • 摘要: 提出了一种以Unet++为基础的卷积神经网络,适用于人群密度估计.该网络的优点是用并行连接的方式进行多尺度融合,结合浅层网络的细节信息和深层网络的高阶语义信息来消除两者之间过大的语义鸿沟.此外,还引入了膨胀卷积来提高网络性能.在Shanghai Tech和UCF_CC_50两个通用人群密度估计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选取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两个数据集上该网络均有效降低了MAE和MSE,说明其在人群密度估计方面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 翁佳鑫; 仝明磊
    • 摘要: 提出了一种以Unet++为基础的卷积神经网络,适用于人群密度估计。该网络的优点是用并行连接的方式进行多尺度融合,结合浅层网络的细节信息和深层网络的高阶语义信息来消除两者之间过大的语义鸿沟。此外,还引入了膨胀卷积来提高网络性能。在Shanghai Tech和UCF_CC_50两个通用人群密度估计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选取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两个数据集上该网络均有效降低了MAE和MSE,说明其在人群密度估计方面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 钮嘉铭
    • 摘要: 作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人群密度估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智能监控、智慧城市建设及社会安全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当下由新冠肺炎全球流行带来的急剧增长的公共场所的流量监管需求,更是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人群统计仍面临着包括遮挡、尺度变化及透视失真等在内的诸多挑战,这也意味着该领域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这篇文章中对当前人群密度与计数领域的主流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我们主要从传统方法和基于CNN的方法两个方面对这些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