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
人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111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9篇、专利文献105篇;相关期刊694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人治的相关文献由1278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工、李晓蓉、田广清等。
人治
-研究学者
- 方工
- 李晓蓉
- 田广清
- 陈伟
- 丁国强
- 刘港
- 帅国文
- 张郃
- 李敏
- 李昂
- 李晓兵
- 蒋德海
- 邬沈青
- 任勇
- 伍俊斌
- 何奇
- 余子新
- 侯英明
- 关九英
- 冯君伟
- 刘彦胜
- 刘欣
- 刘浩
- 刘秋华
- 吴亚辉
- 吴景岚
- 周围
- 周志华
- 咸屹
- 唐金玲
- 夏纪森
- 孙育玮
- 宋惠昌
- 尚九宾
- 尚九玉
- 席志刚
- 张先昌
- 张国祺
- 张婷
- 张恒山
- 张扬
- 张未然
- 张锐智
- 徐运良
- 成思危
- 戴如莲
- 戴立辉
- 曾晓强
- 李国文
- 李建华
-
-
李彪
- 《海外文摘·学术》
| 2020年
-
摘要:
国家提倡以德治国、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带头干,以身作则,提出不断提升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新要求。而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同学们生活、学习、成长的园地,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管理好班级开始[1]。本文浅析德治、法制、人治的内涵,深入阐述三种治理方式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能解决的问题及灵活应用。
-
-
蔡金娥
- 《文渊(中学版)》
| 2020年
-
摘要:
"班"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用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是班级的"法治".班主任用其博爱和"身正为范"的自我要求来感染孩子,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即为"人治".在低年级班级管理中,"人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
王杰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年
-
摘要:
自周公援德入礼、孔子援仁入礼以来,荀子援法入礼,主张隆礼重法,实现了礼制思想的第三次变革.礼是荀子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本文从礼的内涵变迁及基本政治功用、礼的核心(等级制度的确立与维护)、礼为修身立命和治国安邦之本、礼法的互补性(援法入礼与隆礼重法)、理论困境(陷入人治——圣人万能论的怪圈)等五个方面阐释荀子的重礼思想.在荀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中,荀子的礼论具有许多合理的思想内涵,但最终没能跳出圣人万能论的窠臼.
-
-
-
傅添
-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 2020年
-
摘要:
一、教育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含义教育行政自由裁量权可被视作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所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教育行政机关所自由掌握的行为决定权。一方面,行政机关必须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才能正常履行职责。而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对自由裁量权加以监管和限制就很容易被“长官意志”“人治”所主导,引发权力滥用和腐败,极大地损害法治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
-
- 《公民与法:法学版》
| 2020年
-
摘要:
祖籍宋国、"洛阳问道"、周游列国、创立儒家的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从社会的长治久安出发,在继承和发展周公"礼治"和"明德慎罚"思想的基础上,提倡"仁者爱人",要求"克己复礼",为统治阶级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旨在维护"礼治"、重视"德治"、强调"人治"的法律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
-
-
-
-
-
董学飞
- 《锋绘》
| 2020年
-
摘要:
在中国漫长的刑狱史上,酷吏政治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总是反复出现,甚至在汉武帝和武周时期有了高峰,深究酷吏现象,对于实践依法治国的今天,或许会有某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