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冻结

人工冻结

人工冻结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8381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森林工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等;人工冻结的相关文献由313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俊、王志鑫、岳丰田等。

人工冻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8381 占比:99.86%

总计:68476篇

人工冻结—发文趋势图

人工冻结

-研究学者

  • 胡俊
  • 王志鑫
  • 岳丰田
  • 张勇
  • 杨平
  • 石荣剑
  • 刘文博
  • 曾东灵
  • 王彬
  • 荣传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禹暄; 胡俊; 熊辉; 任军昊; 占健健; 王志鑫
    • 摘要: 为了探究新型管幕冻结法是否能够对河堤进行有效的防渗加固,利用有限元软件基于温度场对新型管幕冻结法在防渗固堤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设置4条分析路径,对冻土帷幕的基本情况和各路径的冻结效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帷幕自冻结管处形成后向周围蔓延,从第8天起,0.5 m深度上侧的冻土帷幕发展开始“加速”,相较于另一侧冻土帷幕,其发展更快、强度更高、冻结更密实。冻结完成后,0.5 m深度上侧冻土帷幕均匀密实,坡面上温度最低可降至-25.34°C,各观测点温度均在-24°C以下,最终冻结温度和降温速率均呈现出“M”形特征;堤面最快可在第11天开始冻结,在第14天冻土覆盖整个堤面,土体最终冻结温度与深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管幕钢管边界冻结差异较大,最高温点与最低温点温度分别为-24.94°C和-2.89°C,相差约22°C,冻土帷幕最小厚度约0.78 m。所得结果可为将来的相关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 刘瑞瑞; 王屹
    • 摘要: 本文以袁大滩煤矿主斜井冻结降水为背景,采用人工冻结法,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在保证箱型冻结帷幕强度足够的基础上,采取降低地下水的技术措施,掌握斜井底板下部竖向位移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际监测沉降数据得到:降低地下水时,会立即导致地层的竖向位移发生,且沉降值随地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地下水回灌时,地层的竖向位移会逐渐变小,随时间的推移,其竖向位移沉降值保持稳定。
    • 王天亮; 何亚梦; 吴镇; 李君君
    • 摘要: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地下工程中水渗流对砾石地层人工冻结过程的影响,分析砾石地层的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冻结壁的形成过程、交圈时间和厚度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人工冻结管的冷量扩散与地下水渗流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效应;无渗流时,人工冻结过程中砾石地层上下游温度场呈现对称分布特征,且冻土圆柱和冻结壁厚度均匀一致;地下水渗流导致砾石地层上下游温度场呈现显著的不对称性,且渗流速率越大,不对称性越明显;冻结壁交圈时间随地下水渗流速率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长,渗流速率达到5.00 m·d^(-1)时为无渗流时的3.2倍;由于地下水渗流的"冲蚀"作用,上游冻结壁厚度随渗流速度线性减小,下游冻结壁厚度则线性增大,冻结壁呈现"马鞍"形状。
    • 白天麒; 叶超; 李忠超; 梁荣柱; 肖铭钊; 蔡兵华
    • 摘要: 为探究椭圆形冻结管在地层中的土体冻结发展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温度场和渗流场耦合基本理论,建立不同截面形状椭圆形冻结单管和双管土体冻结发展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研究了不同冻结条件下土体冻结温度场、冻结壁厚度和冻结壁交圈时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椭圆形冻结管有利于管内与周围水土进行冷量交换,有效提高冷量的热力扩散效应,使得椭圆形冻结管土体的冻结区域面积大于圆形冻结管;随着椭圆形冻结管长、短轴长度比值n的增大,土体冻结区域面积相应地增加;在地下水渗流影响下,椭圆形冻结管单管土体冻结壁发展速度快于圆形冻结管,冻结完成时椭圆形冻结管土体的冻结壁厚于圆形冻结管;在双管冻结过程中,椭圆形冻结管土体冻结壁交圈时间和冻结完成时间均远远小于圆形冻结管,说明椭圆形冻结管相比于圆形冻结管可以提高人工冻结效率,节省冻结成本。
    • 朱泽萱; 刘红伟; 吴永哲; 杨平; 张婷
    • 摘要: 为解决因环境限制而出现的60 m级联络通道冻结设计施工的系列技术难题,以福州地铁2号线紫阳站—五里亭站区间的66 m超长联络通道工程为背景,针对该联络通道关键技术难题,设计采用双集水井结构、减小联络通道尺寸等优化措施。针对60m级冻结施工重难点,提出以下关键技术:1)钻孔时采用高精度测斜仪测定钻孔方位角、合理设置钻进参数等纠偏技术;2)合理设置并优化冻结帷幕尺寸和冻结工期;3)采用2次支护、分区开挖等开挖构筑措施;4)合理设置注浆孔,采用初期跳点、自下而上、少量、多点、多次、均匀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精细化跟踪注浆,控制地面沉降。通过冻结测温和地表沉降等实测数据分析可知,该技术保证了冻结质量,控制了冻胀融沉,顺利完成了超长联络通道的建设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 孙桃; 荣传新; 王彬; 孙世成; 龙伟; 张世琪
    • 摘要: 为了研究渗流速度在冻结管三角形不同排布方式下对冻结帷幕形成规律的影响,基于建立的水热耦合数值模型,分别对冻结管排布间距L为0.2、0.3、0.4 m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间距情况下,渗流速度对冻结帷幕交圈时间和平均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结管排布间距L的增大,冻结帷幕的交圈时间持续增加,渗流速度越大,冻结帷幕发展越缓慢,交圈时间变长,且冻结管排布间距L对冻结帷幕交圈时间的影响要大于渗流速度对冻结帷幕交圈时间的影响;随着流速增大,形成的冻结帷幕面积减小;随着流速的增大冻结帷幕的平均温度逐渐升高,0~-16°C范围内的冻结区域面积比例增加,低于-16°C范围内的冻结区域面积比例减小。
    • 王升福; 吕亮; 刘光炎; 罗成文; 薛凯喜; 李栋伟
    • 摘要: 为探究江西地区典型红黏土层人工冻结条件下冻胀融沉变形、温度场和水分场变化规律,该文采用封闭系统单向冻融试验,对不同冻结冷端温度条件下重塑红黏土试样开展研究,获得冻胀率、融沉系数、冻结温度场和水分场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试样在单向冻融过程中,冻胀、融沉位移变化可分为7个阶段;冻胀率、融沉系数随冻结冷端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且融沉系数大于冻胀率;冻结冷端温度越低,冻结完成时间越短,且冻结完成时间与冷端温度呈指数相关。(2)土样冻结过程中,试样冷端温度越低,冻结锋面高度越高,冻结锋面高度与冻结时间呈指数关系。(3)试样在封闭系统单向冻融后水分场发生重分布,试样近冷端位置土体含水率略有增大,靠暖端位置含水率减小,冻结冷端温度越高,水分迁移量越大,冷端温度为-5°C时比为-15°C时含水率增加了4.97%。
    • 范长新; 温智; 王旭; 施瑞
    • 摘要: 为了解决青藏铁路运营过程中,由于多年冻土地基的升温退化,部分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承载性能下降,产生有害沉降变形,进而造成桥梁上部结构移位破坏,甚至部分桥梁桩基础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这一严重问题。基于当前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沉降病害快速抢修技术空缺,提出人工冻结技术处置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础沉降病害的新设想,利用数值软件建立冻结管-桩基础三维模型分析该技术的可行性与调控效果,分析冻结参数、场地冻土条件等对冻结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冻结法可以快速降低桩周多年冻土温度;同时,冻结96 h可以对桩基地温场起到较好的冷却效果;冻结管至桩的距离对冻结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冻土的含冰量越大,则降温速率越慢。
    • 周建军; 蔡光远; 孙飞祥; 彭正勇; 郭瑞; 曾帅; 石荣剑
    • 摘要: 为分析钢管冻土组合结构的受弯过程特点,依托室内试验的研究成果,利用ANSYS软件分析钢管冻土组合结构受弯过程中的承载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冻土结构底部布置钢管后形成钢管冻土组合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较常规无钢管冻土结构可提高52.6%,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截面应力分布呈“分层”现象,其应力计算过程仍满足梁的平截面假定;2)当冻土与钢管之间的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钢管与冻土会发生滑移,但钢管和冻土各自独立承载仍可发挥组合结构的承载能力;3)钢管直径和壁厚的增加,可以提高钢管冻土组合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布置在结构截面底部的钢管对提升组合结构的承载力效果明显,其极限承载力较钢管位于截面中心或者顶部位置时提高约30%。
    • 叶超; 李忠超; 梁荣柱; 肖铭钊; 蔡兵华; 吴文兵
    • 摘要: 目前对于人工冻结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水渗流对冻结效果的影响,未考虑地下水含盐量的影响,对地下水含盐量对冻结效果的影响机制认识不深入.含盐量将会影响地下水的热力学性质,在近海地层和海底进行临时地层冻结加固时,高含盐量地下水将会影响地层冻结效果.基于热流耦合模型,采用COMSOL多场耦合分析软件对双管冻结条件下高含盐量地下水冻结机理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冻结温度场、冻结交圈、冻结管间距对冻结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地下水含盐量高于4%时,下游的冻结范围受地下水含盐量增加的影响较大.随着地下水含盐量的增加,冻结前期用时较长,积极冻结阶段用时逐渐缩短;当冻结壁完全交圈并冻结完全时,冻结壁中心位置处温度随地下水含盐量的提高而有所升高;冻结管间距的增加将会放大地下水含盐量对冻结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