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学思想

人学思想

人学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99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303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管子学刊、邓小平理论研究、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湖北省农业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二届“南湖 中国农村法治狮子山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等;人学思想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黎明、韩庆祥、杨尚昆等。

人学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 占比:10.7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303 占比:89.22%

总计:3702篇

人学思想—发文趋势图

人学思想

-研究学者

  • 刘黎明
  • 韩庆祥
  • 杨尚昆
  • 王春华
  • 胡利敏
  • 辛世俊
  • 雍涛
  • 丁原明
  • 刘云
  • 吕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佶; 高静
    • 摘要: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肯定了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能动性作用。文章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学思想的梳理,分析了人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目标,肯定了实践中人的主体价值。以人学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能够更好地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创造新的历史“合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董卫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在深入研究人的本质、价值、人与人关系等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体现着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集中凝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挖掘和研究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闫翠娟
    • 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现实的人”出发,对以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了批判,实现了哲学范式的彻底转向,其蕴含的丰富的人学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种种现实问题,归根结底源自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现实的人”关注不足、理解不足、把握不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路向就在于从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教学素材人物三个层面推动“现实的人”的回归。
    • 邵园荔; 吴宪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人的价值感、存在感降低,面对人机界限的逐渐模糊,催生了关于人的性质、本质等人学问题的辩论。马克思人学思想将人置于现实之中进行思考,得出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解放的科学性、革命性论断,对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马克思人学思想捍卫了人类的类特性、生存意义以及生命的至高无上地位,回应了人工智能对现代生命观发起的挑战;引领人工智能背景下用尊重规律、道德干预的理念指导生命观,用甘于奉献、重于知识的精神锻造生命观,用以人为本、长于合作的人文关怀修润生命观,能够进一步深化医学价值观以及为医学实践提供伦理辩护。
    • 林艺容
    • 摘要: 一、五育融合的时代内涵和推进意义五育融合强调“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为基础,融入了西蒙斯的“联通主义”和卡希尔的“人学思想”,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的生成性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更新。
    • 刘黎明
    • 摘要: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人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人是上帝的形象,人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最完善的造物,人的本质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人心是"种子""蜡"和"白板",人的和谐发展和人的自然本性.由这些人学思想展现出的教育学意蕴包括:教育的理念、自然教育、教育的内在要求、和谐教育、教育的路径、感觉教育、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及教育者应拥有宗教的情怀.研究夸美纽斯的人学思想及其教育学意蕴,有助于我们把握夸美纽斯的人学思想与教育学的本质联系,展现教育学的意蕴.
    • 刘中猛
    • 摘要: 历史教育的价值是历史教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人类在产生之后就不断尝试认识自我,形成各种丰富的人学思想。本文试图从人学视阈,对历史教育价值进行初步的讨论。一、个体之人:自我认同人学理论认为,人首先是作为具有个性的独立个体而存在着,"人是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人的特殊性使人成为一个个体,成为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1]作为个体之人的学生具有知识、能力和情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但自我认同无疑是其中一种有价值的发展和素养。
    • 陶群
    • 摘要: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在"十三五"发展期间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思考,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回响.透过理念现象探寻理论本质可以发现,共享发展理念实质上是人学思想的新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本文旨在研究共享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通过对比二者的相同点与差异,寻找共享发展理念和人学思想结合发展的可能性,最终将落脚点回归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上,找寻共享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郭曼瑞
    • 摘要: 关于教育本质的问题,数千年来争论迭起,但这些争论都离不开"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人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要素,追问教育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追问人的本质,因此,人学思想的演变是教育思想演变的主要依据.探究教育本质不能陷入某一种或某几种教育思想的静止泥潭,而是要在整个历史长河的动态演进中辩证把握.问题不在于教育本质的终极回答是否存在,而在于追问本身及其过程.从教育本质看,教育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是要在历经数千年的不同教育思想的争鸣中理解教育.同时,回归现实进行整合思考,对教育实践做出符合时代哲学思维特点的启发.
    • 赵梦苑
    • 摘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在批判黑格尔"绝对精神"、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和施蒂纳"利己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形成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本质为核心内容、以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当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的集中表现就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