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龟兹石窟

龟兹石窟

龟兹石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绘画、宗教、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9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佛学研究、西域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8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区域研讨会、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龟兹石窟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波、霍旭初、赵莉等。

龟兹石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55.8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97%

专利文献>

论文:89 占比:43.20%

总计:206篇

龟兹石窟—发文趋势图

龟兹石窟

-研究学者

  • 杨波
  • 霍旭初
  • 赵莉
  • 苗利辉
  • 彭杰
  • 王征
  • 中川原育子
  • 刘韬
  • 史晓明
  • 吴丽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海燕
    • 摘要: 龟兹石窟“因缘故事画”的构图形式主要有四种:菱格构图、方形大画面构图、平列方格构图和多场景连环画构图。根据这些故事画不同的分布位置和构图形式解读其题材内容,建议不再使用“因缘故事画”这一模糊笼统的概念,而是具体图像具体对待,如“方格佛陀教化说法图”“菱格佛陀教化说法图”和“誓愿授记故事”等。这些题材主旨涉及因果业报、度化皈依、供养布施、譬喻说法以及持守戒律等,体现了说一切有部的“因果观”“佛陀观”“菩萨观”以及“四波罗蜜”相关思想。不再将“譬喻”和“戒律故事”专门作为两类故事,其意涵体现在包括菱格说法图在内的大量故事画中。
    • 李静杰
    • 摘要: 佛教以金翅鸟擒蛇比喻修行者制伏其心,具有这种象征意义的金翅鸟图像创始于古印度贵霜朝,伴随着犍陀罗文化获得初步发展,之后在古龟兹地区、汉传佛教文化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再后藏传佛教金翅鸟造像盛行于汉地。金翅鸟图像经历几近两千年岁月,分布在绵长又广阔地域,成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象征性佛教文化符号。
    • 摘要: 《龟兹石窟题记》主编:赵莉、荣新江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20年11月龟兹作为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地方王国,最盛时包括今天新疆的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从汉代以来,也是中原王朝统辖下西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留存下来的龟兹石窟成为追忆东西文化交流、龟兹历史文化、佛教美术融会贯通的最佳场域。
    • 姚崇新
    • 摘要: 最近由中西书局出版的《龟兹石窟题记》,是由新疆龟兹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合作的“新疆现藏吐火罗语文字资料调查与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是首次对龟兹石窟题记的全面调查与整理。该成果集十年之功,其学术意义相信在今后一个时期会逐渐显现出来。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是《龟兹石窟题记》的主要特点。该书的出版,终结了龟兹语文献研究一直以来由西方人独领风骚的历史,因而对我国的龟兹学、吐火罗语研究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包雪梅
    • 摘要: 古代新疆有大量的人体艺术出现,说明当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艺术文化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是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交融的有力体现。任何一种艺术的繁荣终归依赖于自身特定文化的背景,由于丝绸之路的日渐兴盛,贸易文化的交流融合,古代新疆绘画受到了印度佛教及希腊艺术的一定影响。因此,古新疆壁画艺术离不开新疆本土强大的文化基因。新疆壁画人体艺术中,大多数分为全裸和半裸,每幅壁画人物造型极具风格又带有丰富的内涵,技艺娴熟、线条匀硬朴拙且极具表现力。古代新疆壁画中人体艺术主要以龟兹石窟和高昌石窟为代表,其题材独特、内容繁复,极具审美和文化价值。
    • 张腾
    •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龟兹石窟中日月星辰图像的起源,阐释研究龟兹石窟日神月神源流的意义,分析龟兹石窟日神月神服装与不同社会时期龟兹石窟日神月神色彩,旨在为梳理龟兹石窟相关历史文化,揭开神秘面纱,领悟美学思想,缔造新时期文艺理念与作品,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 刘帆; 滕树勤
    • 摘要: 佛教东渐,丝绸之路新疆段天山南麓遗存了大量的佛教石窟建筑.龟兹石窟通过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往中继承印度佛教文化,广泛吸收中、西亚地区文化和我国中原文化,同时融合本民族固有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具龟兹风格的建筑形式.从建筑形制的角度来看,其形成原因主要受其内部空间功能需求、建筑理念及建构技术、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影响.虽然古印度佛教石窟是龟兹石窟最原始的传入形式,但龟兹石窟在此基础上广泛适应不同时期的佛事活动和僧侣生活的实际需要,创造出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龟兹式"石窟建筑.
    • 王雨
    • 摘要: 前言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年代约3—8世纪,现有洞窟编号269个,洞窟形制有大像窟、中心柱窟、方形窟和僧房窟,现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壁画题材有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天相图、天宫伎乐图等。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洞窟、菱格构图、晕染法和线描法、"天宫伎乐"和壁画布局等,构成了有较大影响力的"龟兹石窟艺术模式"1。克孜尔第38窟被视为龟兹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心柱洞窟2,建窟年代碳14测定数据为公元310±80年3。
    • 赵丽娅
    • 摘要: 龟兹,汉唐时期的西域古国。其最强盛时,西与疏勒接壤,东与焉耆相邻,北枕天山,南邻塔克拉玛千大沙漠。龟兹石窟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这条伟大的纽带,将东西方优秀文化因子汇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为主的艺术风格体系。多元的文化元素给龟兹工匠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进而创造出瑰丽多姿、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
    • 苗利辉
    • 摘要: 位干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上的龟兹,与犍陀罗地区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两地的佛教艺术也因此互相影响。关于龟兹石窟中的犍陀罗艺术因素,以往的研究.为对现象的描述,对其进入龟兹地区以后的发展演变并未给于足够关注,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有鉴于此,作者特撰本文,从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个方面对龟兹石窟中的犍陀罗因素进行探讨,发现龟兹石窟艺术的发展是从开始对犍陀罗艺术的模仿,逐渐演变为将犍陀罗因素融合进自身的审美体系,从而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龟兹风佛教艺术,并向外传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