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龙江剧

龙江剧

龙江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戏剧艺术、音乐、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专利文献180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黑龙江史志、活力、剧作家等; 龙江剧的相关文献由1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娜、白淑贤、任梦莹等。

龙江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45.45%

专利文献>

论文:180 占比:54.55%

总计:330篇

龙江剧—发文趋势图

龙江剧

-研究学者

  • 李娜
  • 白淑贤
  • 任梦莹
  • 刘大权
  • 张丽宏
  • 张艳影
  • 徐永波
  • 沈承宙
  • 王正波
  • 胡芝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燕
    • 摘要: 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东洋钎说书,它是以启东二字命名的。所以,启东人倍感荣幸。以前,他被广大的民众,称为“小镗锣”,后称“钹子书”“洋钎书”,解放后,被称为“启东说书”。他和“海门山歌”同根同源,都是从启海的方言来演绎的。之所以被称为“启东说书”,是因为他走了苏州说书的道路。山歌剧之所以后来被称为“剧”,是因为他走了舞台表演的道路。正如东北的二人转,演绎成了龙江剧。纵观江南的地方戏曲,其起源是:农民在农闲之时,外出唱山歌,以贴补家用。
    • 陈思璐
    • 摘要: 阮是一件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固有乐器,其在当代的专业化转型过程中展现出了对专业作曲、演奏、教学系统适应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民间以戏曲为主的音乐语境。龙江剧是黑龙江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其特有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的构成中,包括声乐唱腔与器乐演奏两个彼此间紧密关联、支撑、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阮在龙江剧乐队中的演奏,无疑也吸收并充分反映了龙江剧的戏曲音乐风格,中阮音乐创作与演奏实践的地域性戏曲风格把握则显得尤为重要。
    • 郭会燕; 黄澳平; 马云驰
    • 摘要: 龙江剧是中国50年代晚期诞生于黑龙江的地方剧种中最年轻的戏曲之一.作为黑龙江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龙江剧体现了黑龙江民俗和民风,继承了一定的历史和时代精神,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涌现,龙江剧变得鲜为人知.本文在结合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分析阐释传承龙江剧的重要意义及传承龙江剧的具体策略.
    • 蔡蕾; 邵悦; 马云驰
    • 摘要: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更注重它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各旅游企业也纷纷推出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戏曲旅游因此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龙江剧作为黑龙江的地方戏曲,随着时间的推移龙江剧的发展由盛转衰,由于龙江剧是黑龙江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表地方文化特色,因此开发龙江剧能促进戏曲旅游的繁荣和发展.文章通过对龙江剧戏曲旅游产品营销方面展开研究,促进龙江剧文化旅游的传播与发展.
    • 刘颖
    • 摘要: 肇东市原创大型龙江剧《芦花谣》(许丹编剧、王建仁作曲、李文国导演)立在了舞台上,引起全省上下的轰动.肇东人趁势而上,往高站,往远看,要打造肇东名牌.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主持召开由省里专家参加的剧本研讨会,决心把《芦花谣》打造成龙江剧精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通过研讨,我们看到《芦花谣》仅就目前的演出,已经出现诸多亮点和广阔的再造空间.
    • 李娜
    • 摘要: 本文通过对龙江剧新时代传承中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经验总结,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发展的方向与具体举措,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引领时代风尚、 鼓舞人民前进、 推动社会进步,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得出的结论也为其他传统艺术的传承保护、 助力各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作用.
    • 张宇
    • 摘要: 龙江剧作为黑龙江特有的地方剧种,在地域文化品牌建构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龙江剧传播与发展策略不仅可以助推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还可以为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提供全新的思路.
    • 刘大权
    • 摘要: 龙江剧的表演让观众记住了"黑土地上的刘金定"、"关东的贾宝玉"、"塞外的花木兰"、"东北的樊梨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身上,都被打上了龙江剧的标识,体现出只有龙江剧人物才会拥有的性格和个性.无论这些人物来自哪里,在龙江剧中就是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黑龙江人.
    • 张丽宏
    • 摘要: 龙江剧的人物是东北化的,龙江剧的程式是"二人转"化的,龙江剧的"土"味沁透了整个表演,正是这种"土"味让龙江百姓感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是二人转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手段与中国戏曲的诗、歌、曲、舞、杂的综合性在龙江剧表演中的结合,形成了龙江剧特有的表演体系.吸收了二人转非戏曲、非说唱第三体的表现灵活性、善于"剖析"人物内心感受的优势,呈现龙江剧人物情感变换与过渡的过程,甚至将二人转表演中的意象化倾向渗透在龙江剧的表演中,使人物的塑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挖掘人物行为的思想根源和动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