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龙应台

龙应台

龙应台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8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627种,包括青年博览、阅读与作文:高中版、杂文月刊:原创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龙应台的相关文献由915位作者贡献,包括龙应台、王淦生、黄广明等。

龙应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8 占比:99.9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8%

总计:1289篇

龙应台—发文趋势图

龙应台

-研究学者

  • 龙应台
  • 王淦生
  • 黄广明
  • 安德烈
  • 杨琳桦
  • 何欢
  • 杨柳依
  • 苏枫
  • 佚名
  • 张达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建斌
    • 摘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梁实秋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②龙应台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
    • 顾雯婕; 廖海燕(指导)
    • 摘要: “孩子你慢慢来,我愿为你等上一辈子的时光。”只言片语中,洋溢着一位母亲对子女无尽的宠溺与关怀,同时也饱含着一种希冀与渴望:让时光放慢它的脚步。初识龙应台,是在《目送》中,她目送着父亲坐在轮椅上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的场景,依旧震撼着我的心,所谓父女一场,不过是看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一本《目送》,道尽了失落与绝望,以及放手后的悲凉。
    • 邓琳琳
    • 摘要: 散文集《目送》是龙应台写作风格由冷峻犀利的文风向柔情温和转变的代表作,也是其"人生三书"的最后之作.《目送》一书写了龙应台在母亲和女儿的双重角色的转换过程里,对自己与父辈子辈间三代人的关系叙述及对人的生命进程的思索和感悟,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必经的几个环节,子女是曾经的自己,父母是自己的将来,生命就是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转换更迭,由亲人间的关系思考上升到人的生命的思考,渗透着浓厚的生命观和宿命论,充满哲理性.
    • 姜丽娟
    • 摘要: 龙应台写过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教育又何尝不是慢功出细活,岂可一蹴而就。作为班主任,哪一个不想自己能分到一批好管理的学生?如果一进班级,学生都正襟危坐,眼中充满渴求知识的目光,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对学习有着自我期待,我的心中一定会欣喜,遇上一批好学生!但现实如何呢?
    • 张生全
    • 摘要: 贴近时代脉搏,回到生活现场。《在场》杂志是眉山市散文学会的会刊,又不纯粹是会刊,从2009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全国性、先锋性、特色性、丰富性四大特点。所谓"全国性",是指《在场》杂志的作者辐射全国,甚至还包括龙应台、齐邦媛、王鼎钧、高尔泰等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这使得《在场》成为一本全国性的散文刊物。同时,寄阅的对象,也主要是"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及获奖作家、知名散文作家及骨干作者。
    • 怀止
    • 摘要: 我一路走走停停,不再辜负此间良辰美景,不再紧紧盯住前头的路,我才将这沿路的风景尽收眼底,目送着一场场相遇与告别。《目送》是作者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之后,再次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
    • 冯姝; 潘骏; 傅白雪
    • 摘要: 如果问你,除了母亲这个身份,妈妈在你的生命里还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你会怎么回答?是严格的老师、不好应付的长辈,抑或是其他角色?在你想到的答案里,会有"女朋友"这三个字吗?作家龙应台在《天长地久》一书中给母亲美君的一封信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为什么在你认得我的那么长的岁月里,没有知觉到:我可以,我应该,把你当一个女朋友看待?女朋友们彼此之间做些什么?我们常常约会——去看一场特别的电影,去散步,去喝咖啡,去医院看一个共同的老友。而你,美君,从来就不在我的‘女朋友’名单里。"
    • 李杰
    • 摘要: 我喜欢呼吸林清玄笔下《人间最美是清欢》的味道,也喜欢和龙应台一同《目送》母亲的背影。每当书中的文字走入我的眼帘时,似乎已经漂洋过海走进了他们的世界。虽然家中藏书并不多,可是喜欢不厌其烦地重读几遍,寻找"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 周俊熹妈妈
    • 摘要: 中考,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陪考的家长们,我也是陪考大军中的一员,我仰着脖子使劲儿地张望,远远地,熹朝我所在的方向挥挥手就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考场的大门。看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龙应台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胡彬
    • 摘要: 长长的路,慢慢得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的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它5岁的手指。龙应台对待孩子,愿意用生命去等他,看着他慢慢的成长。学校下发的这本书来的可真是时候,给焦虑期的我狠狠的上了一课:看到孩子起床慢了,爸爸妈妈还要赶着去上班,我在催;瞧见吃饭慢吞吞,要急着收拾桌子了,我在催;逮着玩具没收拾,立马要睡觉了,我在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