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1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专利文献68300篇;相关期刊2种,包括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等;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的相关文献由340位作者贡献,包括高黎、徐国镇、易俊林等。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68300 占比:99.90%

总计:68370篇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发文趋势图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研究学者

  • 高黎
  • 徐国镇
  • 易俊林
  • 罗京伟
  • 黄晓东
  • 肖建平
  • 曲媛
  • 潘建基
  • 田野
  • 韩非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相关期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文静; 陈震章; 王丽君; 问静; 刘德干; 余建和; 黄生富; 何侠
    • 摘要: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和多模态影像指导下,鼻咽癌中上颈临床靶区(CTV)剂量优化对保护喉咽、前环和后环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以下方案进行个体化中上颈CTV剂量优化:A组:双侧完全优化,即双颈CTV剂量均50.4 Gy;B组:单侧完全优化,即单侧CTV剂量50.4 Gy、对侧60 Gy;C组:双侧不完全优化,即双侧CTV剂量均50.4 Gy,可疑阳性淋巴结选择性同步推量至60 Gy;D组:单侧不完全优化,即单侧CTV剂量50.4 Gy,其中可疑阳性淋巴结选择性同步推量至60 Gy,对侧60 Gy;E组:未优化,即双侧CTV剂量均60 Gy.结果 298例患者中215例行颈部CTV剂量优化,83例未行剂量优化.优化方案中A组114例、B组36例、C组60例、D组5例.随访时间6.0~46.3个月,中位随访期28.5个月.全组总生存率为95.6%,无进展生存率为84.2%,颈部区域控制率为98.0%.6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其中咽后外侧淋巴结复发1例,Ⅱ区复发4例,Ⅲ区复发0例,Ⅳ区复发1例.A、B、C、D与E组间喉咽平均剂量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16、0.001、0.572;前环平均剂量差异比较,P值分别为<0.001、0.叭1、<0.001、0.805;后环平均剂量差异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04、<0.001、0.252.结论 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结合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中上颈CTV剂量优化是安全的,可明显降低喉咽、前环和后环的剂量,从而为中上颈部CTV降量提供依据.
    • 吴思宇; 黄晓延; 曹午飞; 陈利
    • 摘要: 目的 探讨Monaco计划系统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的选择对鼻咽癌剂量分布的影响,给出蒙特卡罗计算中满足临床的单个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方法 设置9个等机架角度间隔的10 cmx10 cm方野并随机抽取5例9个野调强放疗(IMRT)和5例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鼻咽癌计划,以各自计划CT作为质量保证模体创建验证计划,计算时格点步长选择3 mm,单个控制点的统计不确定度分别选择1%、2%、3%、4%和5%,分析选择不同统计不确定度的计算结果 与选择统计不确定度为1%时的差异.结果 对于单一方野和单一调强野,当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选取为4%时中心点剂量偏差高达7%;对于9个野IMRT和单弧VMAT不同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选取时中心点剂量偏差均≤1.5%,计划靶区体积平均剂量偏差均≤0.3%;对于9个野IMRT当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3%和单弧VMAT当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4%时中心冠状平面剂量中偏差<1%的点所占比例均>99%.结论 基于蒙特卡罗计算的Monaco计划系统,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在1%~5%变化对于单一射野影响较大;在临床计算中,建议9个野IMRT的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选取应≤3%,VMAT的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选取应≤4%.
    • 方曾怡; 吴自飞; 吴川; 罗成; 高明权; 赖昕; 罗丽萍; 王卫东; 郎锦义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长期生存及晚期损伤,为鼻咽癌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03-2009年间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IMRT的13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其中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3、22、61、43、3例.中位剂量73.37 Gy (66~ 85 Gy)分33次;单纯放疗20例,同期放化疗11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应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晚期放射损伤.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28个月(3~191个月),全组10、15年鼻咽癌局控率分别为86.0%、79.9%,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5%、63.2%,总生存(OS)率分别为65.2%、57.1%.全组局部区域复发率12.1%,远处转移率16.7%.共53例死亡,其中15例死于局部区域复发、20例死于远处转移、18例死于其他疾病(肺炎、颅内出血、意外等);10、15年非肿瘤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1.3%、13.6%.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吸烟史、乳酸脱氢酶、T分期、临床分期是鼻咽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示乳酸脱氢酶、T分期、同期放化疗是鼻咽癌OS的预后因子.1-2级晚期损伤(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龋齿、口干较高)发生率为90.4%,3-4级晚期损伤(皮肤纤维化、听力下降、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8.5%.结论 鼻咽癌患者IMRT后10、15年OS较好,但随着生存期延长非肿瘤相关死亡率升高;远处转移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晚期损伤主要为1-2级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龋齿、口干.
    • 李佩静; 金厅; 陈媛媛; 陈明; 田野
    • 摘要: 目的 探索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在治疗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2016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治疗的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3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分为单纯放疗组(RT组)和放化疗组(CRT组),后者又分为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IC+CCRT组)和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组(CCRT+AC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FS)、远处无转移生存率(DMFS)、无进展生存率(PFS)、肿瘤特异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303例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1个月(49~138个月).CRT组:RT组的5年OS、CSS、PFS、LRFFS、DMFS均相近(93.7%:93.9%、93.7%:93.9%、89.0%:87.7%、93.8%:92.8%、93.8%:91.2%,均P>0.05).T1N1期和T2N1期亚组分析也显示CRT组与RT组的治疗结果均相近(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年龄是OS、PFS、CSS和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随年龄增长与上述结局呈负相关.CCRT组、IC+CCRT组、CCRT+AC组与RT组的治疗结局均未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上述3种联合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也相近(均P>0.05).结论 T1-2N1M0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单纯IMRT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与联合化疗相当.但未来是否可在T1-2N1M0期人群中取消化疗仍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进一步证实.
    • 杨光荣; 钟良志; 周一兵; 黎孝平; 刘恩强; 孙建国; 罗邦雨; 吴毅; 伍亚军; 钱金栋; 赵利荣; 赵先兰; 祝应; 崔天祥
    • 摘要: 放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技术与水平对鼻咽癌预后至关重要.由于调强放疗设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放疗临床要求的精确性,必然对调强放疗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各放疗单位在设备配置、人员结构组成等方面存在差距,放疗同质化有待加强.且随着放疗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医学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放疗领域的应用,原有流程已经满足不了新型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需要.本流程旨在依据现有鼻咽癌放疗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放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建立新的标准流程推荐,有力保证放疗的规范化、同质化,并实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个体化.
    • 洪英极; 李梅; 杨智宁; 薛雅洁; 高晓盈; 林志雄
    • 摘要: 目的 基于调强放疗临床Ⅲ期鼻咽癌的生存分析中探讨第8版AJCC/UICC鼻咽癌分期系统.方法 2008-2014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首次治疗的1 351例鼻咽癌患者中按第7、8版标准重新分期,确定Ⅲ期患者分别为742、784例,将其各自分为3个亚组:T3No-1期为G1(226、245例),T1-2N2期为G2(180、187例),T3N2期为G3(336、352例).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3个组5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RFS),并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第8版病例中93.6%与第7版的相同.第8版与第7版总体的OS、PFS、DMFS、LRRFS分别为84.8%与85.4%、76.2%与77.0%、80.4%与81.3%、89.8%与90.6%(P均>0.05).第8版分期3个亚组的OS、PFS和DMFS均不同(P均<0.001);G1与G2、G1与G3也不同(P均<0.05),G2与G3间相近(P=0.183、0.310、0.248).结论 第8版AJCC/UICC分期系统对临床Ⅲ期病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终点相对于第7版变化不大,亚组间仍有明显的组内生存风险分布差异,其中N2对Ⅲ期患者的生存风险评估起到主要作用.可能在IMRT联合化疗时代局部肿瘤对预后的影响已经减弱,第8版分期系统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 吴峥; 王蕾; 谢德欢; 吕少文; 苏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均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 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 刘慧; 何汇朗; 陈炫光; 张梓贤; 戴靖; 林承光
    • 摘要: 目的 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HT)和调强放疗(IMRT)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对2016年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回顾分析,HT组50例,IMRT组50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同步放化疗,放疗选用6 MV X线照射,剂量为68.2~73.8 Gy分30~34次.采用RTOG评分标准分别对皮肤、口腔黏膜、唾液腺及下咽/食管的急性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两组差异.结果 两组靶区剂量PTVnx、PTVnd(左)及PTVnd(右)均相近( P>0.05),HT组危及器官剂量低于IMRT组(P0.05). HT组仅皮肤反应发生时间比IMRT组晚(P0.05).结论 HT和IMRT均能满足鼻咽癌放疗靶区剂量分布要求,但在危及器官保护和急性不良反应程度及出现时间上HT更具优势.%Objective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of helical tomotherapy ( HT)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 IMR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NPC) . Methods A total of 100 NPC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HT group ( n=50) and IMRT group ( n=50) .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The prescription dose of radiotherapy was DT 68.2-73.8 Gy/30-34F. The severity of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of skin, oral mucosa, salivary glands and esophagus was evaluated with the established RTOG criteria.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paired t-test. Results The dose of organs at risk ( OARs) in the H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MRT group ( P0.05) . In the HT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grade 0-3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kin, oral mucosa, salivary glands and esophagus were ( 14%, 68%, 18%, 0%) , ( 10%, 54%, 36%, 0%) , ( 0%, 74%, 26%, 0%) and ( 10%, 60%, 28%, 2%) , respectively. In the IMRT group,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were ( 0%, 52%, 48%, 0%) , ( 0%, 58%, 42%, 0%) , ( 0%, 28%, 72%, 0%) and ( 0, 40%, 60%, 0%) , respectively. The severity of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of skin, salivary glands and esophagus in the HT group was slighter than those in the IMRT group ( all P0.05) . In the HT group, the onset time of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kin was later than that in the IMRT group ( P0.05) . Conclusions Both HT and IMR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ose distribution in the target area for NPC, whereas HT is superior to IMRT in terms of the protection of OARs protection, the severity and onset time of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