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鼓泡流化床

鼓泡流化床

鼓泡流化床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63756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东北电力大学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流态化会议等;鼓泡流化床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玉荣、姜华伟、陆慧林等。

鼓泡流化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3756 占比:99.93%

总计:163869篇

鼓泡流化床—发文趋势图

鼓泡流化床

-研究学者

  • 何玉荣
  • 姜华伟
  • 陆慧林
  • 陈鸿伟
  • 刘文铁
  • 高建强
  • 岑可法
  • 沈来宏
  • 范晓旭
  • 蒋剑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尚致; 姜华伟; 聂茂峰; 黄玉林; 张洪玮; 郭庆杰; 王翠苹
    • 摘要: 针对在流化床中密相区的气固流动行为与污染物NO_(x)之间关系规律和影响机制的问题,本文借助鼓泡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了准东煤和柏木在不同床内温度、流化风速和给料速率条件下燃烧时烟气中NO_(x)的浓度,并利用功率谱密度分析法分析了流化床内气固流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床内流化气体密度降低,使得床内截面气速增加,鼓泡流态化更加剧烈,促进了气固混合与接触,从而使烟气中NO_(x)含量显著增大。适当提高流化风速,有利于床层形成充分的鼓泡流态化,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但流化风速过大,也会导致烟气中NO_(x)排放浓度上升。通过降低给料速率,会导致床层高度降低,抑制鼓泡流态化的充分发展,减弱气固混合和接触的强度,产生还原性气氛,使得NO_(x)浓度降低。该研究对进一步优化循环流化床炉内气固流动状态,降低NO_(x)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 梁锦; 杨世亮; 胡建杭
    • 摘要: 基于多相流体质点网格方法(MP-PIC)对高灰煤在三维鼓泡流化床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将气相和固相分别视作连续介质和离散相处理。首先,将模拟得到的出口处气体组分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次,研究了煤颗粒在气化炉内的温度、传热系数、速度和停留时间,从颗粒尺度揭示了鼓泡流化床气化炉内的颗粒分布特性和气固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化炉入口附近煤颗粒与床层温差最大,传热系数最大;由于流化床内强非线性的气固流动,床中煤温度和传热系数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煤颗粒和床料的瞬时速度具有稳定的波动幅度,其中垂直方向速度波动最明显,且煤颗粒的瞬时速度比床料的瞬时速度略大;由于颗粒间的剧烈碰撞,延长了煤颗粒停留时间。此外,对鼓泡流化床中煤气化过程颗粒尺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固体颗粒的流动行为以及气固相相互作用特性,对鼓泡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 张昕; 温飞; 张天浴; 毛颖; 马明; 陈巨辉
    • 摘要: 鼓泡流化床内部的气固流动结构在整体和局部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的特征,因此会对床内颗粒的流动状态、热量传递、掺混造成显著的影响。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离散元模型(Discrete Element Model,DEM),结合局部结构相关(Local-Structure-Dependent,LSD)曳力模型,充分考虑了两相流中颗粒相、气泡相以及乳化相之间多尺度的相互作用,对鼓泡流化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床内颗粒浓度、颗粒速度等分布特性。结果表明,LSD-DEM曳力模型下床层膨胀比较小而气泡直径较大。LSD-DEM曳力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
    • 闫哲; 高一文; 刘银聪; 梁伍一; 徐程浩
    • 摘要: 焚烧发电可实现污泥燃料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已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市政污泥处置方法。鼓泡流化床是一种进口焚烧炉型,可实现市政污泥的自持焚烧,但该炉型对污泥的含水率、粒度均有严格要求。文章介绍了上海嘉定区某污泥焚烧发电项目的鼓泡流化床给料配伍系统及实施方法,此系统通过破碎、搅拌、混料、输送等工序可将含水率不同、性状不同的各类污泥来料处理成为高品质、含水率波动小、性状稳定的污泥燃料,提升了此电厂的污泥接纳能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 李慧君; 王业库; 张久意
    • 摘要: 根据不同曳力模型的特点,在不同颗粒体积分数区间选择合适的曳力模型,在颗粒体积分数分界点引入光滑函数使其连续,得到新型曳力模型,并耦合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鼓泡流化床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Gidaspow模型的模拟结果以及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观气速为0.46 m/s时,修正因子为0.8的新型曳力模型的床层时均压差精度较Gidaspow模型提高了约3.1%;表观气速为0.51 m/s时,修正因子为0.9的新型曳力模型的床层膨胀率精度较Gidaspow模型提高了约7.1%;表观气速为0.46 m/s时,修正因子为0.8的新型曳力模型的时均颗粒体积分数精度比Gidaspow模型提高了约15%。
    • 王昊; 骆仲泱; 方梦祥; 王勤辉; 岑建孟
    • 摘要: 为了深入探究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动规律,以浙江大学1 MW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台为研究对象,使用开源软件MFiX对多联产系统热解炉在不同热解温度(500、600、700°C)时稳态的气体组分分布和炉内固体颗粒相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过程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流化床数值模拟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和Gidaspow曳力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热解反应子程序,基于OpenMpI技术实现了三维流化床热解炉的并行化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能准确预测稳态运行时炉膛出口的气体组成以及炉内轴向固相体积分数呈近“S”型分布的环-核结构现象。
    • 魏健; 张忠林; 刘叶刚; 陈东良; 杨景轩; 郝晓刚
    • 摘要: 为提高半焦气化所产气体的能量、优化半焦气化的气化条件,以陕西榆林褐煤中低温热解得到的固体产物半焦为原料,以Na_(2)CO_(3)和K_(2)CO_(3)为催化剂,在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系统-鼓泡流化床气化装置上,开展了半焦水蒸气-氧气气化实验。利用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水蒸气与半焦质量比(0.3,0.6,0.9,1.2,1.5,2.1)、氧气当量比(0.20,0.25,0.30,0.35,0.40)和催化剂负载量(负载10%Na_(2)CO_(3)、负载10%K_(2)CO_(3)和负载5%K_(2)CO_(3)-5%Na_(2)CO_(3))对半焦气化合成气的值分布和目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蒸气与半焦质量比由0.3升高至2.1时,各成分气体按其对合成气值的贡献关系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H_(2),CO,CH_(4),CO_(2);在水蒸气与半焦质量比为1.5时,合成气的总值和目的效率都达到最大。当氧气当量比由0.25提升到0.40时,各成分气体按其对合成气值的贡献关系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CO,H_(2),CO_(2),CH_(4);当氧气当量比为0.30时目的效率最大,为12.33%。加入催化剂K_(2)CO_(3)和Na_(2)CO_(3)可以明显改善半焦气化效果,提高气化合成气的值和目的效率,当半焦负载复合催化剂5%K_(2)CO_(3)-5%Na_(2)CO_(3)时,半焦气化效果最好。
    • 刘强
    • 摘要: 简述了现阶段生物质流化床锅炉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木质生物质燃料的特点.根据项目现场条件,设计一种专门燃用木质生物质的鼓泡流化床锅炉.该锅炉在严格控制燃料的情况下,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性能参数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 宋晓皎; 王帅
    • 摘要: 为了对鼓泡流化床内双组分颗粒混合过程进行更精准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结合颗粒动力学理论和欧拉多流体模型,建立以气泡为介尺度的双组分曳力模型,在三维鼓泡流化床反应器中模拟了双组分颗粒的分离和混合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外界操作条件和颗粒物性参数对双组分颗粒的分离和混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颗粒直径的减小、气体入口表观速度的增大以及床层温度的升高都将会加大两相间曳力的非均质性,固相颗粒混合程度逐渐加大;随着颗粒直径和入口气体表观速度的减小,两相颗粒分离程度加大,混合指数随之减小;颗粒物性和外界操作条件的合理匹配有利于双组分颗粒的分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