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鼓声

鼓声

鼓声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专利文献15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当代老年、中国投资、少男少女等; 鼓声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定军、宋冬梅、庞剑等。

鼓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93.36%

专利文献>

论文:15 占比:6.64%

总计:226篇

鼓声—发文趋势图

鼓声

-研究学者

  • 吴定军
  • 宋冬梅
  • 庞剑
  • 张思文
  • 张菁
  • 晓凯
  • 木心
  • 朱再枝
  • 柳笛
  • 武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矫向东
    • 摘要: 当你栉风沐雨,汗湿衣襟,辛勤劳作一年,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时,我那追花夺蜜,居无定所的朋友啊,莫灰心!弹尽身上的尘土,重披战衣,擂起再战的鼓声,迎接你的一定是朝霞满天。当你和你的百万大军受困于异地他乡,求助无门,心酸的泪水也许会在心中澎湃,我那追花夺蜜,居无定所的朋友啊,咬紧牙,昂起头,翻过那道坎,迎接你的一定是朝霞满天。
    • 张灵慧
    • 摘要: 已有研究对唐诗中的钟声关注较多,但缺乏对唐诗中的鼓声书写的探讨。鼓声是唐诗中非常重要的声音景观,也是大唐疆域上具有代表性的声音景观,在不同的空间中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和文化内涵。在国家祭祀空间和寺观中,鼓声洪亮肃雍,代表着神圣和崇高;在民间祭祀中鼓声繁杂热闹,神秘之外表现了世俗的欢乐。在边塞空间中,鼓声是战争的信号声,也是边塞的标志声,在唐诗中特别联系着报国之念和功业之思;而在城市空间中,鼓声既作为乐声出现在节日庆典、宴会、挽歌中,也作为报时的信号声响彻宫廷和街市,鼓声所代表的早朝声关联着国家的气象威仪和士人的功名抱负。
    • (唐)杜甫
    • 摘要: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 鲁瑛奇
    • 摘要: 格但斯克位于波兰的北部沿海地区,是波兰波美拉尼亚省的首府,也是极为重要的海港城市。城市的一隅有一座有趣的雕像: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安静地坐在长椅的一端望向另一端,他嘴唇上方那标志性的胡子似乎不太明显,左手持烟斗,右臂搭在椅背上,而右膝上则摊着一本打开的书,一只体型不小的蜗牛正在书页上缓缓爬行, 顺着他的目光,是一名双腿悬空、穿着短裤短袖小靴子的男孩,正作势敲打一面小巧精致的鼓,手中却空空如也,没有鼓槌。
    • 檀骐竹
    • 摘要: 一樱花树下,雪色在阳光间起舞。满地洒落的风声将些许残留的话语带向未来,身旁的山头隐隐有鼓声作响。不小心跌入杯底的阳光蹦跳着,溅起些许涟漪,将水色的香味慢慢晕染开来。流向山脚的河流,跌落崖前时洒出些许水汽,因而偶尔能见到一轮彩虹。
    • 刘聪(改编)
    • 摘要: 【乐曲特点与弹奏提示】内容反映了旧中国穷人迫于生活的无奈,外出逃荒,沿街卖唱的情景。乐曲由鼓声作为前奏、间奏与尾声贯穿全曲,中间由两段旋律构成,其中第一段具有叙述的特点,第二段开始由于旋律向上扬起,则具有抒发内心情感与渴望美好生活的特点。注意三段鼓声的织体与力度变化,以表现无奈、觉醒和呐喊的形象,赋予音乐更深刻、更鲜明的形象与内容。
    • 林延军
    • 摘要: 村庄的气息,从“咚咚咚”的鼓声里开始。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写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从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
    • 宁肯
    • 摘要: 湿地从无雨之河开始的漂泊与沉思,到了雪线之上突然中止了,鼓声从那儿传来。正午时分,火山灰还在纷扬,鼓声已穿透阳光,布满天空,沿着所有可能的河流进人牧场,村庄。所有的阴影都消失了,鹰从不在这时候出现,一群野鸽子正沿着河流飞翔。闭上眼,静静地躺在湿地和沼泽之中,面对天空,鼓声,阳光的羽毛。大片的鸥群从你身体上掠过,你摆着手,示意它们不要离你太近。但你的周围还是站满了鸟群,它们看着你,看着湖水,看着湖水流线形从草丛和你的身体上滑过。
    • 杨国栋
    • 摘要: 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的古堡谯楼是古镇百年历史中闪耀的亮点,它有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引起我这个探访者的注意。那天,南门谯楼的宽广草坪上,擂起了一阵阵响彻云霄的鼓声。我张眼望去,原来是一群少年在表演谯楼的节目。持续的鼓声将观赏者的思绪瞬间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晚清和民国时代。那时,和平古镇巍然挺立的东南西北四座谯楼,被一帮打家劫舍的土匪看中,土枪土炮的凌厉攻击不算,还间杂着迅猛快捷的飞箭,然而东门谯楼的守防卫士,通过瞭望塔哨发现敌情,擂响战鼓,居高临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