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黏蛋白1

黏蛋白1

黏蛋白1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194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2014年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等;黏蛋白1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美湖、黄茜、黄雷等。

黏蛋白1—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1949 占比:99.91%

总计:122054篇

黏蛋白1—发文趋势图

黏蛋白1

-研究学者

  • 马美湖
  • 黄茜
  • 黄雷
  • 单媛媛
  • 王亚平
  • 王敏
  • 石长萍
  • 范怡梅
  • 付星
  • 付红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娅茹; 林萍
    • 摘要: 目的 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黏蛋白1(MUC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6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UC1、B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比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癌组织中MUC1、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癌组织中MUC1、BDNF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浆液性癌组织的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黏液性癌(P<0.05);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Ⅲ~Ⅳ期癌组织的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程度的患者癌组织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程度的患者(P<0.05);生存组癌组织的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呈负相关(r=-0.689、-0.551,P<0.05),与病理类型由黏液性癌变为浆液性癌呈正相关(r=0.581、0.462,P<0.05),与FIGO分期等级呈正相关(r=0.470、0.774,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92、-0.513,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UC1、BDNF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情况、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今后有望成为患者治疗效果及疾病进展评估的重要依据.
    • 杨国强; 沙琨; 邓超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A)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黏蛋白1(mucin 1,MUC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6例EA标本、57例子宫非典型增生组织标本以及53例正常子宫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HIF-1α、MUC1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MUC1的表达与EA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A组织中HIF-1α、MUC1阳性率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不同FIGO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A组织中HIF-1α、MUC1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A组织中HIF-1α、MUC1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P<0.05),且EA组织中HIF-1α和MUC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EA组织中HIF-1α、MUC1呈高表达状态,与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 高鹏飞; 李娜; 景引军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CT灌注成像(CTPI)参数与黏蛋白1(MUC1)、存活蛋白(survivin)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CTPI检查,取7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至少15 mm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UC1、survivin的表达情况及MVD。CTPI灌注参数[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门静脉灌注量(HPP)]与MUC1、survivin、MVD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HPP、TLP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HAP、HAI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MUC1、survivin阳性表达率和MVD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AP与survivin、MUC1、MVD均呈正相关(P﹤0.01);HPP、TLP与survivin、MUC1、MVD均无相关性(P﹥0.05);HAI与MVD呈正相关(P﹤0.01),但与MUC1、survivin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脏CTPI灌注参数与MUC1、survivin及MVD可能有关,可为肿瘤血管生成及相应生物学行为提供实时、无创的评价,为早期诊断、治疗方案拟订提供参考依据。
    • 谢龙飞; 刘进; 王浩
    • 摘要: 黏蛋白1(MUC1)是一类大分子跨膜糖蛋白,能够润滑和保护黏膜上皮,参与上皮细胞的更新和分化,调节细胞黏附、免疫应答和信号转导等。MUC1在正常和恶性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MUC1对多种肿瘤的诊断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MUC1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 卢浩; 徐万林; 吴一凡; 朱云; 刘胜文; 杨雯君
    • 摘要: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1)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慢病毒(shMUC1)转染对ACC细胞系中MUC1基因进行敲减,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果;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MUC1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并通过Wesern blot验证分析。结果:转染MUC1慢病毒后,ACC细胞中MUC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UC1敲减后A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UC1主要通过调控EGFR/ERK磷酸化水平影响ACC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论:MUC1可通过调控EGFR/ERK磷酸化水平促进ACC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迁移和侵袭,提示MUC1在ACC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肖婉媚; 陈嘉琦; 陈翠仪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5B(MUC5B)、黏蛋白-1(MUC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ACO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COS患者病情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MUC5AC、MUC5B、MUC1及IL-10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测定患者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比较不同病情患者MUC5AC、MUC5B、MUC1、IL-10水平及肺功能,分析MUC5AC、MUC5B、MUC1及IL-10水平与ACOS急性加重期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清MUC5AC、MUC5B、MUC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急性加重组患者FEV1、FEV1/FVC、PEF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正相关(P<0.05),MUC5AC、MUC5B、MUC1水平与FEV1、FEV1/FVC、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MUC5AC、MUC5B、MUC1、IL-10水平与ACOS急性加重期发作相关,可用于临床评估ACOS急性加重发生风险。
    • 陶友江; 崔萧; 张翼; 黄斌
    • 摘要: 目的评价胰液中黏蛋白1(MUC1)水平对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该院肝胆胰脾科收治的70例胰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胰腺疾病患者39例,包括PDAC 34例(PDAC组)和IPMC 5例(IPMC组);良性胰腺疾病患者31例,包括IPMN 19例(IPMN组)和胰腺炎性病变12例(炎性病变组)。各组均进行胰液细胞学检查(PJC)和胰液MUC1水平测定,分析PJC和MUC1联合检测对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PDAC组和IPMN组患者胰液中MUC1水平均高于炎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JC、MUC1联合诊断胰腺良恶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4%、96.8%、97.1%。结论胰液中MUC1水平对PDAC诊断的准确度较高,MUC1水平与PJ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胰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 潘兴隆; 于依楠; 李宁伟; 武雅静; 侯利杰; 申炳俊; 金丽虹
    • 摘要: 构建了一种基于适配体分子识别的液晶型生物传感器,用于人体血液肿瘤标志物黏蛋白1(MUC1)无标记快速检测。传感器由下玻片、铜载网和上玻片组成,下玻片通过表面活性剂、硅烷化试剂修饰及固定适配体,诱导4-氰基-4′-戊基联苯(5CB)向列型液晶分子的垂直排列取向。传感器中适配体与MUC1特异性结合可破坏5CB原有垂直排列取向,导致其偏光显微图像由“暗”到“亮”,根据图像亮区覆盖率(Br)变化可实现MUC1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文中编写的MATLAB程序可实现偏光显微图像Br自动计算;在1 fg/mL~1μg/mL范围内,MUC1浓度对数与Br之间存在线性关系(Br=7.9799logC_(MUC1)+11.82465,R^(2)=0.98439),MUC1检测限(LOD)达到0.47 fg/mL。液晶型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实现了人体血液样本MUC1有效检测,其有望应用于临床MUC1检测。
    • 汤开然; 吴琼; 黄思佳; 邱旭东; 李文彦; 邓华云; 黄雷
    • 摘要: 目的·在黏蛋白(MUCIN)家族成员中,筛选与黏蛋白1(mucin 1,MUC1)协同调控肿瘤细胞化学治疗(化疗)耐药的蛋白。方法·利用2对细胞系(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CasCTL和MUC1敲除细胞HeLa229/TR-CasMUC1,母本细胞HeLa229/P和紫杉醇耐药细胞HeLa229/TR),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检测MUCIN家族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UC1表达的相关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筛选出的MUCIN家族成员的蛋白表达水平,以筛选出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与MUC1表达存在相关性的靶蛋白;通过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方法沉默靶基因,利用药物半抑制浓度(half-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实验检测细胞耐药性的变化;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和MUC13的平均表达水平;采用R2数据库分析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组织中MUC1与MUC13表达的线性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MUC1和MUC13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MUCIN家族成员中,与MUC1在mRNA水平存在相关性的有MUC13和MUC18;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蛋白水平,只有MUC13随着MUC1的上调而上调,随着MUC1的敲除而下调;IC^(50)实验结果显示,随着MUC13的沉默,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明显下降。进一步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中MUC1与MUC13存在同时高表达或低表达的特点;通过R2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和MUC13的表达量在宫颈癌、结肠癌和胰腺癌肿瘤组织中呈正相关;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发现,MUC1和MUC13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MUC1与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与肿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联合抑制MUC1和MUC13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治疗上具有可行性。
    • 褚云开; 廖春华; 邓华云; 黄雷
    • 摘要: 目的·研究黏蛋白1(mucin1,MUC1)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分析与MUC1存在相互作用的肿瘤相关蛋白的调控网络,预测MUC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GEPIA 2在线平台对MUC1在33种肿瘤中的mRNA水平,以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分析。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MUC1-HA质粒,用HA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实验,对MUC1结合蛋白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使用String 11.5在线平台对MUC1结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子功能、涉及的疾病、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网络进行分析。结果·MUC1在乳腺癌、宫颈癌、弥漫性大B细胞瘤、多发性胶质细胞瘤、低级别脑胶质瘤、卵巢癌、胰腺癌、胸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9种肿瘤中高表达;对这9种肿瘤中MUC1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分析发现,MUC1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其中在乳腺癌、宫颈癌、多发性胶质细胞瘤、低级别脑胶质瘤、胰腺癌和胸腺癌等6种肿瘤中具有统计学意义。质谱分析共检测到526个MUC1结合蛋白,这些蛋白定位于细胞器、细胞质和膜结构最多;主要分子功能包括蛋白结合、离子结合和酶活性等;涉及的疾病有解剖实体性疾病、细胞增殖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应激、代谢、发育和生物合成等。MUC1结合蛋白主要参与代谢、癌症、cGMP-依赖cGMP的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深入分析后发现,MUC1结合蛋白一方面大量参与到Wnt/β-catenin、Notch和cAMP等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另一方面通过调控代谢、凋亡和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结论·MUC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MUC1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代谢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该研究创新性地发现多个新的MUC1结合蛋白,可为进一步研究MUC1生物学新功能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