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药眠

黄药眠

黄药眠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81237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炎黄春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黄药眠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大地、黄药眠、李圣传等。

黄药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81237 占比:99.86%

总计:81353篇

黄药眠—发文趋势图

黄药眠

-研究学者

  • 黄大地
  • 黄药眠
  • 李圣传
  • 童庆炳
  • 刘福春
  • 周维强
  • 汪兆龙
  • 王珂
  • 盛海耕
  • 秦牧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殷鹤; 李世辉
    • 摘要: 黄药眠(1903-1987),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驱。早在1928年黄药眠便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系统研读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之发展》《费尔巴哈提纲》等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目,为其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黄药眠诗歌、散文创作的不断丰富以及其对美学、文艺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逐渐担负起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任。
    • 郑; 萍包婉姝
    • 摘要: 本文以广东左翼文学家黄药眠和丘东平为基点,对二人的抗战题材小说进行分析研究,解读二者在语言风格、主题基调、故事设定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在比较中揭示两位作家"和而不同"的创作思想和创作个性,感受抗战文学作家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国家情结。
    • 詹晓宁; 陈丽妃
    • 摘要: 关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东小说是对左翼至抗战文学进行再回顾、再解读、再反思的有效窗口和视角,旨在进一步解读广东左翼抗战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文章以小说文本为基础,以黄药眠和丘东平两位广东左翼作家为例,对该时期广东左翼作家小说进行探索,研究借文学之手革命的黄药眠和以战地小说为武器的丘东平在小说创作指导思想和表现形态上的差别,并深入挖掘其作品的价值。
    • 耿波
    • 摘要: 黄药眠的"美是评价"说,是超越"主客二分"的知识论模式而从价值论谈论美的独特创造."美是评价"说的实质是审美客体回到生活整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是"评价"关系而非"认识"关系."美是评价"说的背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责任意识,建国初美学家对国家的"至诚"是这种责任意识的来源."美是评价"说与李泽厚的"积淀说"、朱光潜的前期艺术观念似非而是,被童庆炳的"文体"说传承.
    • 李圣传
    • 摘要: 作为"革命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文论家,当抗战以来的诗歌创作陷入放逐情感的"口号空喊"与缺乏"生命情愫"的形式摹仿时,黄药眠通过重返中国古典诗史及其"抒情"传统,试图在历史的互动中谋求抗战诗歌与中国新诗的理论出路.正是从"抒情"的基调出发,黄药眠对抗战以来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细读和理论批评,不仅在"革命"话语语境中明确提出"抒情诗论"的主张,还从诗"情"、诗"美"与诗的"形象化"三大抒情面相上进行了学理建构.黄药眠的诗歌理论批评在"革命"与"抒情"之间既坚持文艺的"内在规律性"和诗歌的"情感特质",又集中准确地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还较早地确立了诗歌批评的"审美标准"及"诗歌民族形式"的发展方向,并在针砭时弊中为抗战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革命"激进的政治话语语境中,黄药眠诗歌理论批评所发出的"抒情"声响,既蕴藏学理,又富于现实感,极具诗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 6. 黄药眠创造社时期的小说创作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林分份
    • 摘要: 黄药眠的小说《陈国瑞先生的一群》等作品被视为抗战时期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但他在创造社时期创作的一批小说却长期湮没无闻.这批作品中,短篇小说《毒焰》、《A教授的家庭》、《工人之家》以及中篇小说《痛心!》、《一个妇人的日记》,它们的内容和主题都烙上了彼时作者生命体验、革命信仰及文艺主张的印记.同时,它们在题材选择、情节模式及主题升华等方面,与蒋光慈式的"革命文学"若合符节,但在书写重大事件、表现革命动力等方面,则与蒋氏革命小说颇有参差,也因此不被当时的读者青睐.然而,这批作品在思想主题、人物刻画、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贯穿于黄药眠小说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也成就了其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总体特色.
    • 康杨达琦
    • 摘要: 黄药眠是我国当代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理论体系由马克思本人的辩证唯物论文学观、法国文艺思想家丹纳"三因素"论的要旨、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文艺思想中的核心部分共同架构而成.考证黄药眠如何巧妙地吸纳了三者理论的精华,对于求索黄药眠文艺思想体系的历史价值,具有探源性的意义.
    • 李圣传; 黄大地; 张荣生
    • 摘要: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源于《文艺报》对朱光潜"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有组织、有计划的历史清算,却因"双百方针"的出台以及"批判方"内部蔡仪与黄药眠美学观点产生分歧,对朱光潜的批判无法形成统一论调,使得政治批判在"百家争鸣"语境中不得不临时转入到学术层面,进而突变为一场全国性的美学争鸣。在美学讨论中,由黄药眠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美学论坛"作为讨论的继续和深化,不仅标志着美学从政治批判走向学术争鸣,还代表着当时美学研讨的新动向、新水平,并在随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黄药眠在美学论坛中的价值论美学思想转向,也充分彰显了黄先生独具一格的时代美学特色及其敢于突破藩篱的理论勇气,历史不该遗忘。
    • 刘芳; 黄念然
    • 摘要: 黄药眠是中国学界中较早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处理文艺与生活复杂关系并从价值论角度理解和阐发文艺与审美本质问题的文艺理论家.他所提出的以主体的“生活实践”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基础、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生活实践论”,是对当时流行的机械反映论的理论反拨,从而深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对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认识.黄药眼围绕“生活实践论”对文艺大众化问题、时代化问题、民族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批评实践,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中国化探索以及推动实践美学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 田燕1
    • 摘要: 2017年,袁伯诚老师已离开十周年。时隔十年,我也不时在思考,一个人一生可以留下什么。作为一位学者,其学术自然是需要首先说到的。袁老师幼承庭训,蒙学私塾,垂髫熟诵《诗经》《离骚》。1950年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后由山东军区调至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1952年调至上海警卫处做首长警卫工作,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