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良姜

高良姜

高良姜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80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中药药理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2014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第六届海南省科技论坛“医药科技创新与药品质量安全”专题论坛暨海南省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高良姜的相关文献由111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积华、林丽静、张俊清等。

高良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 占比:64.8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2.03%

专利文献>

论文:180 占比:33.15%

总计:543篇

高良姜—发文趋势图

高良姜

-研究学者

  • 李积华
  • 林丽静
  • 张俊清
  • 袁源
  • 戴好富
  • 梅文莉
  • 王辉
  • 赵玲
  • 黄晓兵
  • 周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蒲昭和
    • 摘要: 香附50克,高良姜20克,捣碎,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2次喝,1剂药可服2天,连用3剂可痊愈。四川彭州胡佑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久治不愈且易复发。适当选用理气、解郁、和胃类中药,对此病症有治疗或缓解效果。香附、高良姜合用,为古方之“良附丸”,这是一个温胃散寒、理气止痛的方子。
    • 何子浩; 陈惠华; 赖祉妃; 严莹莹; 黄丽平; 杨娟
    • 摘要: 以高良姜和红枣提取物为主要原材料,蔗糖和果葡糖浆为辅料,明胶和琼脂为复配凝胶剂,以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高良姜红枣凝胶软糖的最优工艺及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高良姜红枣凝胶软糖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明胶与琼脂质量比10:1,高良姜红枣混液添加量400 g/L,糖液糖度40%,柠檬酸添加量1.2 g/L。此时制得的凝胶软糖硬度、弹性、咀嚼性最佳,透明度高,甜度适中,并且具有浓郁的高良姜和红枣风味。
    • 黄琼林; 郑伟穰; 黄学山; 吴民华
    • 摘要: 目的 明确高良姜倍半萜合成酶(sesquiterpene synthase,SE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以及在高良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基于前期建立的高良姜转录组数据,鉴定出SE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SES基因编码蛋白的特征和功能,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SES基因在高良姜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在转录组数据中获得2个高良姜SES基因,分别命名为AoSES3和AoSES6。AoSES3和AoSES6的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 653 bp和1 647 bp,它们的编码蛋白为亲水性、混合型结构,均含有植物萜类环化酶和萜类合成酶等特异性功能域,且没有跨膜结构域、信号肽、转运肽、靶向肽等结构。编码蛋白AoSES3和AoSES6与其他植物来源倍半萜合成酶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AoSES3和AoSES6在高良姜叶片、茎和根茎中均有表达,AoSES3在叶片中表达最高,而AoSES6则在根茎中表达最高。结论 成功获得了2个高良姜SES基因,为后续利用这些基因调控高良姜倍半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 郑秀炆; 文欢; 张俊清; 黄玉芳; 张钰昕; 刘爱霞; 李湘怡; 高亚男; 张旭光
    • 摘要: 目的:研究特色黎药高良姜改善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为高良姜临床应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0~200μg/mL高良姜提取物(AOE)和0~100μmol/L高良姜素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给药浓度;采用高糖诱导HepG2细胞48 h建立IR模型,罗格列酮(ROSI)作为阳性对照药;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AOE和高良姜素对IR-HepG2细胞内、外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评价高良姜调节葡萄糖代谢改善IR的功效;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OE和高良姜素对IR-HepG2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0~200μg/mL AOE和0~50μmol/L高良姜素对HepG2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流式细胞术和葡萄糖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高糖诱导IR的模型组细胞较空白组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与消耗量均有明显的降低,IR模型成功建立;50μg/mL AOE和10、20μmol/L高良姜素均明显增加了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和消耗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OE和高良姜素显著增加了IR-HepG2细胞GLUT4蛋白水平(P<0.01)。结论:高良姜通过上调GLUT4蛋白的表达促进IR-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消耗,改善IR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 马文英; 窦红莉; 牛阳; 黄灿
    •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高良姜药理方面研究较多,但在高良姜源流考释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且对高良姜的名称说法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研究法、对比法,参考《名医别录》《新修本草》等相关古籍文献资料及文献查阅,系统地梳理高良姜的源流演变。从名称、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用药禁忌、用法用量及现代药理等方面进行源流考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 李玲; 徐红梅; 邓干然; 张岩; 王成龙; 李国杰; 郑爽; 崔振德; 黄亮舞
    • 摘要: 为了降低高良姜损伤率,在高良姜的收获和运输等各个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其压缩力学特性.为此,以成熟期高良姜为研究对象,运用RGM-3005型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在5种不同加载速率下对5种不同含水率的高良姜进行压缩试验,测得高良姜载荷-位移曲线,以及高良姜屈服极限、弹性模量等数据.同时,分析其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高良姜加载方向、加载速度和含水率等对高良姜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高良姜的收获和运输、加工储存装备的设计和优化改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 国佳鑫; 侯丽; 蔡和平; 栗枭杰; 杨茜茹; 张思亲; 董青
    •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高良姜、香附、穿山龙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的靶点,利用Venn软件获取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7.2进行"化合物-靶点-疾病"的网络图构建.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互作网络(PPI),最后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新加良附方中筛选出高良姜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薯蓣皂苷元等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87个胃癌靶点,筛选出AKT1、MYC、CASP3、EGFR等关键靶点,并确定了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关键代谢信号通路,参与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酶活性调节、受体活性等过程.结论:新加良附方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 黄琼林
    • 摘要: 为了探究高良姜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进化发育关系,本研究以高良姜总DNA为材料,采用Nova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高良姜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并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高良姜叶绿体基因组的图谱构建及注释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62 137 bp,呈典型的环状四段式结构,包括87 264 bp的大单拷贝区、15 349 bp的小单拷贝区以及2个29 762 bp的反向互补重复区;共编码132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86个、核糖体RNA基因8个以及转运RNA基因38个.高良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向于以A/T碱基结尾.碱基替换分析表明,高良姜叶绿体基因组中大多数编码基因的碱基替换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基于20种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高良姜与同属植物艳山姜、益智的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获得了高良姜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信息,为高良姜资源保护、遗传进化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 王逸夫; 谢裕俊; 马晓鹏; 叶夏芳; 吕尊富; 陆国权
    • 摘要: 以甘草、甘草+高良姜、甘草+高良姜+丹参3种中草药配方为保鲜剂,在常温下通过浸泡中草药保鲜剂组合研究中草药保鲜剂对鲜切甘薯的保鲜效果.以中草药配方、浸泡时长、取样时间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根据鲜切甘薯的品质变化及褐变影响,确定适合鲜切甘薯保鲜的中草药保鲜方案.结果表明,甘草、甘草+高良姜、甘草+高良姜+丹参3种中草药剂配方对鲜切甘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但相较对照组多酚氧化酶活性则出现在取样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水平.中草药处理后鲜切甘薯初期褐变度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在后期却有较好的表现,部分组合能够有效缓解褐变的程度.综合表明,鲜切甘薯经甘草组和甘草+高良姜组浸泡3 min后,其失重率、瞬时散失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胶黏性、咀嚼性均好于其他处理组,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 李鹏帆; 顾思臻; 陈侃俊; 王琦; 范春香
    • 摘要: 从温阳散寒、疏肝解郁、理气散结3方面对香附-高良姜药对进行阐述,指出温阳散寒多用于胃痛、呕吐等中阳不足、寒凝中阻之证;疏肝解郁多用于泄泻、胁痛、月经过少、痛经、乳房胀痛等肝郁不疏、肝气乘脾、肝胃不和之证;理气散结多用于息肉、癌肿之气滞痰凝之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