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教育
高等师范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0年内共计113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音乐、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2篇、会议论文186篇、相关期刊553种,包括中国高等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等;高等师范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444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成良臣、丁越华等。
高等师范教育
-研究学者
- 等
- 成良臣
- 丁越华
- 万成
- 张国祥
- 曲殿彬
- 李壮成
- 李建辉
- 杨洪
- 穆岚
- 许宸玮
- 贾学娟
- 丁金昌
- 万君
- 伊继东
- 何彦秋
- 何振中
- 何文运
- 余志华
- 党志平
- 古人
- 吕卓超
- 吴同善
- 吴坚
- 周建民
- 唐森树
- 夏建强
- 夏志清
- 姚志强
- 姜涛
- 寇平平
- 崔凤午
- 崔晓航
- 崔海月
- 张俊
- 张俊宗
- 张兴
- 张晓燕
- 张杰
- 张继华
- 张艳杰
- 徐丽华
- 明兰
- 曲中林
- 曹士云
- 朱佳颖
- 李彩霞
- 李祖君
- 李艳辉
- 杨力军
-
-
王琰
- 《各界》
| 2019年
-
摘要:
通过查阅文献并对其的分析与整理,总结出河南省的高等师范教育在与地方接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即:政府角色扮演弱、指导有偏离;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定位不准确;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社会认可度偏低;专业设置"脱节"于区域产业.
-
-
马东俊
- 《青年时代》
| 2019年
-
摘要:
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下,提高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协同创新质量,增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工程建设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协同创新需求,提出了协同创新路径,为今后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
-
宋权华;
陈守满
- 《微型电脑应用》
| 2020年
-
摘要: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师范生在校学习及未来工作中所必备的能力,厘清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并分析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建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迫切需求.从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习方式的嬗变出发,调研并总结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调研结论构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五维度、三层次”的内容体系、培养策略以及“一个目标、两类支持、三个阶段”为主的培养模式,为高师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
-
-
陈勇;
何彦秋
- 《中国教育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师实践教学经历了重建与“苏联化”、曲折与荒废、恢复与发展、转型与强化几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高师实践教学聚焦实践教学的取向、内容与形态、平台与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体现实践教学内外联系并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适应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需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在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统整作用,致力于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态,拓展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资格认证等方式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
-
-
陈勇;
何彦秋
- 《中国教育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师实践教学经历了重建与"苏联化"、曲折与荒废、恢复与发展、转型与强化几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高师实践教学聚焦实践教学的取向、内容与形态、平台与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体现实践教学内外联系并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适应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需进一步发挥实践教学在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统整作用,致力于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态,拓展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资格认证等方式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
-
-
李昕
- 《黄河之声》
| 2019年
-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师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师钢琴集体课程开始探究协同式的教学方式,它在结合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革.教学的重点在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
-
陈丽竹;
宋雨璇;
董艳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数字故事即把讲故事的艺术与多种媒体工具结合起来,通过真正地建构知识与技术影响师范生的技术整合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TPACK).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数字故事培训课程,使用SPSS对55份大一年级语文学科师范生TPACK前后测调查问卷配对样本t检验,以衡量数字故事对TPACK知识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故事对内容知识(CK)、技术知识(TK)、技术-学科内容知识(T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CK)四个维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教学法知识(PK)、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和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PCK)三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文章末尾从数字故事创作的环节入手提出了现象原因和后续研究的启示.
-
-
陈丽竹;
宋雨璇;
董艳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数字故事即把讲故事的艺术与多种媒体工具结合起来,通过真正地建构知识与技术影响师范生的技术整合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TPACK).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数字故事培训课程,使用SPSS对55份大一年级语文学科师范生TPACK前后测调查问卷配对样本t检验,以衡量数字故事对TPACK知识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故事对内容知识(CK)、技术知识(TK)、技术-学科内容知识(T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CK)四个维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教学法知识(PK)、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和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PCK)三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文章末尾从数字故事创作的环节入手提出了现象原因和后续研究的启示.
-
-
陈丽竹;
宋雨璇;
董艳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数字故事即把讲故事的艺术与多种媒体工具结合起来,通过真正地建构知识与技术影响师范生的技术整合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TPACK).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数字故事培训课程,使用SPSS对55份大一年级语文学科师范生TPACK前后测调查问卷配对样本t检验,以衡量数字故事对TPACK知识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故事对内容知识(CK)、技术知识(TK)、技术-学科内容知识(T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CK)四个维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教学法知识(PK)、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和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PCK)三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文章末尾从数字故事创作的环节入手提出了现象原因和后续研究的启示.
-
-
陈丽竹;
宋雨璇;
董艳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数字故事即把讲故事的艺术与多种媒体工具结合起来,通过真正地建构知识与技术影响师范生的技术整合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TPACK).研究通过设计并实施数字故事培训课程,使用SPSS对55份大一年级语文学科师范生TPACK前后测调查问卷配对样本t检验,以衡量数字故事对TPACK知识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故事对内容知识(CK)、技术知识(TK)、技术-学科内容知识(TCK)、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CK)四个维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教学法知识(PK)、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和教学法学科内容知识(PCK)三个维度没有显著差异.文章末尾从数字故事创作的环节入手提出了现象原因和后续研究的启示.
-
-
薛智暉;
洪煌堯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设计思考对台湾某公立大学教育学院的师培生的TPACK知能之作用与影响.研究对象为40名大学生,资料来源为设计信念与TPACK知能整合问卷.学生在本课程中运用设计思考以进行线上课程的教案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经历半学期的活动后:(1)对于自身的TPACK认知与整合知能均获得提高;(2)对于新文化下的教师角色与设计理念有所改变;(3)应用设计思考的思维与学习模式,其TPACK能力的整合与实践获得提升.
-
-
薛智暉;
洪煌堯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设计思考对台湾某公立大学教育学院的师培生的TPACK知能之作用与影响.研究对象为40名大学生,资料来源为设计信念与TPACK知能整合问卷.学生在本课程中运用设计思考以进行线上课程的教案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经历半学期的活动后:(1)对于自身的TPACK认知与整合知能均获得提高;(2)对于新文化下的教师角色与设计理念有所改变;(3)应用设计思考的思维与学习模式,其TPACK能力的整合与实践获得提升.
-
-
薛智暉;
洪煌堯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设计思考对台湾某公立大学教育学院的师培生的TPACK知能之作用与影响.研究对象为40名大学生,资料来源为设计信念与TPACK知能整合问卷.学生在本课程中运用设计思考以进行线上课程的教案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经历半学期的活动后:(1)对于自身的TPACK认知与整合知能均获得提高;(2)对于新文化下的教师角色与设计理念有所改变;(3)应用设计思考的思维与学习模式,其TPACK能力的整合与实践获得提升.
-
-
薛智暉;
洪煌堯
- 《第22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设计思考对台湾某公立大学教育学院的师培生的TPACK知能之作用与影响.研究对象为40名大学生,资料来源为设计信念与TPACK知能整合问卷.学生在本课程中运用设计思考以进行线上课程的教案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经历半学期的活动后:(1)对于自身的TPACK认知与整合知能均获得提高;(2)对于新文化下的教师角色与设计理念有所改变;(3)应用设计思考的思维与学习模式,其TPACK能力的整合与实践获得提升.
-
-
胡金萍;
刘春燕
- 《环渤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一个现代化大学实验室的任务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进行知识的创新.因此,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验室平台构建在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中日益凸显出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实验室的内涵已经演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如何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验室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从过程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实验室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再到维护的流程;从要素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工作理念、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设备仪器与人力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创新.
-
-
胡金萍;
刘春燕
- 《环渤海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一个现代化大学实验室的任务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进行知识的创新.因此,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验室平台构建在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中日益凸显出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实验室的内涵已经演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如何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推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验室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从过程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实验室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再到维护的流程;从要素角度分析,高校实验室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工作理念、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设备仪器与人力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