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温热害

高温热害

高温热害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54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136952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中国农业气象、安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年度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技术交流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高温热害的相关文献由125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玉堂、申双和、陆魁东等。

高温热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6952 占比:99.63%

总计:137464篇

高温热害—发文趋势图

高温热害

-研究学者

  • 王玉堂
  • 申双和
  • 陆魁东
  • 黄晚华
  • 杨太明
  • 周峰
  • 褚召祥
  • 任义方
  • 何永坤
  • 刘伟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顺超; 李四春; 范玉莲; 田玉霞; 许艳萍
    • 摘要: 应城市糯稻种植有着悠久历史,1980年以来糯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其中籼糯稻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因此糯稻生产一直是应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双季的糯稻种植模式已向一季中糯的种植模式转移。应城市2012年糯稻种植总面积2.13万hm^(2),其中中籼糯1.73万hm^(2),占总面积的83.2%,基本上以中籼糯为主。由于历史习惯,中籼糯在应城市的播种期从每年的4月5日至6月5日,因此在两个月的播种期中,选择最佳适宜播种期,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达到优质高产。
    • 叶佩; 刘可群; 刘凯文; 秦鹏程; 赵小芳; 杨青青
    • 摘要: 基于典型浓度路径下(稳定路径RCP4.5和高端路径RCP8.5)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输出的未来2021—2080年气候变化预估结果,采用双线性内插、方差订正等方法进行订正及检验,研究RCPs情景下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其风险变化。结果表明,RCPs情景数据经过方差订正,可降低模拟数据与观测值的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更加真实反映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未来RCPs情景下,2051—2080年湖北省中稻高温热害强度、频率及风险较基准时段变幅大于2021—2050年,尤以RCP8.5情景显著。高温热害风险增幅最大的为鄂东南大部和鄂西南低山带,该地区高温热害增幅较大,且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为主;其次为江汉平原和鄂东北,其高温热害主要以轻度为主;鄂西北局部高温热害风险有减缓的趋势,部分地区高温热害频率、强度有减小的趋势。
    • 扶凤姣; 胡玄旺; 吴银芳; 张军胜; 赵慧玲; 袁啸
    • 摘要: 高温地质热害对隧道衬砌及其围岩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对高温热害对隧道衬砌及隧道围岩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地温引起的隧道内部热应力容易导致衬砌发生破坏,且会导致混凝土水化不完全,使得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同时,高地温还会引起岩土微观结构改变、孔隙率增大及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研究结论可为高地温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 魏华兵; 陈正洪; 李桂红; 汪旭东; 罗翔; 袁观强
    • 摘要: 为了分析鄂东南枇杷主产区关键生育期的枇杷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发生规律,首先对2011—2020年枇杷物候期和气象灾害开展调查,并整理相关数据,确定枇杷花期、幼果期冻害等级指标及果实近成熟期热害天气指标;再利用邻近的通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将主产区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20年气象资料延长至30年以上;最后通过Gumbel概率分布拟合及极值推算,揭示枇杷关键生育期不同等级冻、热害的重现期及气候风险概率。结果表明:枇杷低温冻害发生在开花-幼果的全生育期,主要时间段为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下旬;枇杷花期重度冻害19~20年一遇,极重冻害50年一遇;幼果期重度冻害10~11年一遇,极重冻害30年一遇;枇杷高温热害发生在果实从青果到黄熟的转色期,主要时间段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轻度热害4~5年一遇,中度热害15年一遇,重度热害超50年一遇,极重热害超100年一遇。本研究为减轻枇杷花或幼果低温冻害、果实高温热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陈科旭; 程力; 孙玉强; 陈宜华
    • 摘要: 矿井高温热害是制约矿山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采用资料收集与现场调研等分析手段,对山东黄金集团典型深部矿山通风降温现状及热害特征与热源分布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金属矿山,总结提出了山东黄金集团典型矿山在深部热害领域所采取的典型治理措施。其研究成果为山东黄金深部矿山通风降温与热害治理提供了技术指导,也为同类矿山深部通风制冷降温技术提供了参考。
    • 何伟; 李刚; 周伟
    • 摘要: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高温热害日趋严重,采用矿井通风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热害问题。以某矿山深部掘进巷道工程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掘进巷道热源、矿井局部制冷降温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井下现场开拓掘进作业的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并在该矿山-1000 m中段采掘工作面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作业面的温度快速下降,降至23°C左右后变化不明显,达到国家规定的作业面温度不高于28°C的标准要求,且制冷机组保留了20%~30%的制冷余量。该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深部掘进巷道的高温热害问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 程雯
    • 摘要: 近年来,高温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热害是造成稻田产量减少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高温环境对稻田不同时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高温环境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危害,提出4种热害评判等级,并深入探究喷雾手段、科学安排应对时间、建立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分地区分区域种植管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应对高温环境的水稻保护策略。
    • 林海; 张旭晖; 时冬头; 王雪燕; 任义方; 钱钰林; 黄玲玲
    • 摘要: 采用江苏省气象观测站和河蟹生态环境监测站数据,基于以隶属度等技术构建的河蟹闷热灾害、高温热害评估模型,分析2020年河蟹减产原因。结果表明:2020年43 d超长梅雨是河蟹减产的主要气象因素;闷热灾害日数7~17 d,蟹塘溶解氧质量浓度持续偏低,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河蟹正常生长,病害重,病死率高;8月持续高温和9月上旬偏高气温,各养殖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最为严重的8月11—25日,各地出现4~10 d中度以上高温热害,河蟹再次受灾,最终导致河蟹养成规格、产量及品质总体不如往年。提出了河蟹养殖高温及闷热灾害防御措施。
    • 王勤; 张鑫宇; 赵周; 曾娟; 张艺函; 张乐; 杨丽霞; 侯春霞
    • 摘要: 利用苍溪红心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四川盆区43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通过高温热害强度、频率、相关分析及GIS技术,以红心猕猴桃高温热害评估指数,对红心猕猴桃高温热害作出了评估。结果显示,1978~2020年四川盆区红心猕猴桃高温热害影响总体呈现增加趋势,气候倾斜率为0.2828/10 a,出现在7月上旬到9月上旬,其中8月中旬频率最高;高温热害综合影响,盆东北的达州、南充为高温热害的极重影响区,沿龙门山、大巴山盆地边缘市县区为低影响区。当平均气温维持在27°C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5°C以上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 姚树阳
    • 摘要: 赵楼煤矿5309轨顺掘进工作面,巷道沿空掘进,针对顶帮部淋涌水造成巷道温度较高、作业环境差、职工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掘进进尺效率的问题,通过采取排水硐室集中排水降温、更换大功率局部通风机降温、制冷管路延接多台空冷器循环设置降温等方式方法,研究提出了新式制冷方案并进行了应用,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职工工作效率提高,进尺速度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