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髁突

髁突

髁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53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专利文献98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 髁突的相关文献由11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松、江宏兵、刘昌奎等。

髁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78.37%

专利文献>

论文:98 占比:21.63%

总计:453篇

髁突—发文趋势图

髁突

-研究学者

  • 李松
  • 江宏兵
  • 刘昌奎
  • 彭国光
  • 杨驰
  • 谷志远
  • 陈扬熙
  • 何善志
  • 易新竹
  • 王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原军; 王晋; 董青山; 何峰; 陈晓华; 苗辉; 于世宾
    •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高强度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照射对大鼠髁突软骨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辐照组(EMP1组:场强500 kV/m、10 Hz;EMP2组:场强270 kV/m、10 Hz),于辐照后1 h、3 h、12 h、24 h、3 d处死取材。通过HE、番红O固绿、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评估软骨退变程度,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软骨中基质降解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5,ADAMTS-5)和凋亡关键因子: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EMP1组和EMP2组在辐照后出现了髁突软骨纤维层少量剥脱,EMP1组12、24 h(P<0.01)和EMP2组12、24 h(P<0.05)时软骨中番红O固绿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EMP1组3、12 h时Ⅱ型胶原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P<0.001),EMP1组1、3、12、24 h和EMP2组1、3、12 h时软骨中TUNEL阳性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0.05)。此外,EMP1组、EMP2组不同时间点(3 d组除外)髁突软骨中的MMP-13、ADAMTS-5、cleaved-Caspase3阳性细胞率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一定程度的高强度EMP能够对髁突软骨造成早期的一过性损伤效应,该效应具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 韩婧文; 任诗琦; 刘星宇; 郎鑫; 储梦诗; Waseem Saleh Abdo Kaid Algumaei; 郑艳
    •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具有不同垂直和矢状骨面型的成人髁突特征的差异,研究成人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正常的成人患者180例,根据∠ANB、∠MP-FH和∠MP-SN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垂直及矢状骨面型,共9组,每组20例。使用Invivo6软件测量所有样本的髁突长轴径、髁突短轴径、髁突最大横截面积、髁突颈部宽度、髁突上部高度、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关节前、后、上、内侧间隙,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和关节窝深度、宽度。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低角患者髁突粗大,关节间隙大,关节窝深而窄,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大,升支长;高角患者则相反。骨性Ⅲ类患者髁突粗大,关节间隙小,关节窝浅而宽,关节结节后斜面角度小;而骨性Ⅱ类患者则相反。结论骨性Ⅱ类高角、骨性Ⅲ类低角患者髁突特征明显,与下颌发育有关;髁突特征与垂直骨面型、矢状骨面型之间存在关联;垂直骨面型与髁突特征的关联程度比矢状骨面型更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髁突及其周围结构的关注。
    • 马兰; 王茜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的髁突位置及形态变化。方法收集2018-01—2019-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采用固定矫治术行正畸治疗的65例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正畸前后CBCT图像中关节前、后、上间隙,以及髁突长轴径与髁突短轴径。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固定矫治术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前间隙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后间隙和上间隙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矫治术行正畸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前间隙、后间隙和上间隙,但是未改变髁突的长轴径与短轴径。应用CBCT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正畸前后髁突位置及形态变化情况,可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计划的合理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宋海博; 李铎; 张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患者颞下颌关节位置与形态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骨性Ⅰ类患者,根据不同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17)、均角组(n=19)、低角组(n=16)。各组患者均接受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对颞下颌关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测量,比较各组颞下颌关节位置与形态。结果:骨性Ⅰ类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位置与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半径值、关节窝高度及宽度、髁突长度及长短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髁突中位,为40.63%;均角组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髁突前位,为39.47%;高角组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髁突中位,为41.18%。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较为对称,但关节窝髁突位置存在较大差异,高角组患者髁突角更大,髁突高度更低。
    • 邵佳琪; 卢海平
    • 摘要: 下颌髁突软骨为下颌骨生长发育的重要生长区之一,其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张应力作用可促进髁突软骨内成骨,而Runx2基因表达与髁突软骨内成骨也密切相关。本文就张应力及Runx2表达与髁突发育之间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吴训; 孟娟红; 张建运; 王亮
    • 摘要: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对组织修复有促进作用,目前尚缺乏其对髁突软骨修复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对兔颞下颌关节髁突全层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集兔静脉血制备浓缩生长因子.建立兔双侧髁突穿透软骨下骨皮质的全层软骨损伤模型,实验侧损伤区充填浓缩生长因子,对照侧自然愈合.分别于术后2,6,12周取材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改良Pineda软骨修复评分评价软骨修复程度;测定兔浓缩生长因子中部分生长因子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已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号为LA201809.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缺损内可见纤维样及软骨样组织充填;实验侧甲苯胺蓝染色较均匀,对照侧细胞间纤维样组织穿插,甲苯胺蓝染色不均匀;术后6,12周实验侧仍可见软骨样组织修复,对照侧多见纤维样组织增生覆盖,甲苯胺蓝染色不着色;②改良Pineda软骨修复评分:术后6周及12周实验侧修复的软骨样组织形态评分优于对照侧;实验侧12周较2周修复软骨样组织形态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侧12周较2周修复组织软骨成分减少,软骨修复评分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ELISA实验结果表明兔浓缩生长因子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持续释放14 d以上,平均释放速率随时间递减;④以上结果表明,浓缩生长因子对兔髁突全层软骨损伤的早期软骨修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 吴训; 孟娟红; 张建运; 王亮
    • 摘要: 背景:浓缩生长因子对组织修复有促进作用,目前尚缺乏其对髁突软骨修复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浓缩生长因子对兔颞下颌关节髁突全层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集兔静脉血制备浓缩生长因子。建立兔双侧髁突穿透软骨下骨皮质的全层软骨损伤模型,实验侧损伤区充填浓缩生长因子,对照侧自然愈合。分别于术后2,6,12周取材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改良Pineda软骨修复评分评价软骨修复程度;测定兔浓缩生长因子中部分生长因子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已通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号为LA201809。结果与结论:①术后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缺损内可见纤维样及软骨样组织充填;实验侧甲苯胺蓝染色较均匀,对照侧细胞间纤维样组织穿插,甲苯胺蓝染色不均匀;术后6,12周实验侧仍可见软骨样组织修复,对照侧多见纤维样组织增生覆盖,甲苯胺蓝染色不着色;②改良Pineda软骨修复评分:术后6周及12周实验侧修复的软骨样组织形态评分优于对照侧;实验侧12周较2周修复软骨样组织形态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侧12周较2周修复组织软骨成分减少,软骨修复评分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ELISA实验结果表明兔浓缩生长因子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持续释放14 d以上,平均释放速率随时间递减;④以上结果表明,浓缩生长因子对兔髁突全层软骨损伤的早期软骨修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 周林曦; 张幸竹; 房兵; 张桂荣
    • 摘要: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对比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患者髁突的形态和位置.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40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20例(偏斜组),个别正常(牙合)患者2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拍摄CBCT,使用Invivo 5.0软件对CB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的差异.结果 (1)偏斜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发现,在髁突形态方面,偏斜侧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突高度、髁顶高度均比非偏斜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髁突位置方面,偏斜侧髁突外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比非偏斜侧小;偏斜侧髁突前间隙、内间隙及髁突外突距比非偏斜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对照组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偏斜组两侧髁突形态和位置指标测量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髁突形态方面,偏斜组偏斜侧髁突高度比对照组大,最大轴面面积比对照组小;非偏斜侧髁突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髁突位置方面,偏斜组偏斜侧髁突上间隙小于对照组,髁突内间隙、前间隙、髁突外突距及髁突与正中矢状面距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的形态和位置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偏斜侧髁突形态较对侧小,并向后上外方向移位.骨性Ⅲ类高角伴下颌偏斜患者的髁突高度比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大.
    • 王安训
    • 摘要: 髁突良性肥大是引起偏颌畸形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易于误诊,导致治疗的失败。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课题组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髁突良性肥大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进展,为临床规范化治疗髁突良性肥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髁突良性肥大病因包括神经营养障碍、局部循环障碍、外伤特别是幼年时期的髁突损伤、偏侧咀嚼、颞下颌关节炎、内分泌障碍、髁突骨瘤、遗传等;髁突良性肥大隐匿发病;好发于10~30岁;病程可持续多年。其临床特点为缓慢进行性颌面部不对称。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是髁突良性肥大诊断、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临床需针对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密切观察、比例髁突切除术和正颌手术。
    • 何峰; 叶涛; 马原军; 杨祖阁; 李天乐; 仝昕; 于世宾
    • 摘要: 目的:探究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雌激素补充(E2)组、单侧前牙反(UAC)组、单侧前牙反+雌激素补充(U+E2)组(n = 12),3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软骨中Necroptosis关键分子RIPK3、p-MLKL,损伤相关模式分子HMGB1和促炎/降解因子TNF-α、MMP13、ADAMTS5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E2、UAC和U+E2组软骨厚度、番红O阳性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RIPK3、p-MLKL、HMGB1、TNF-α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UAC和U+E2组中MMP13、ADAMTS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1).结论:髁突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参与了髁突软骨的退变进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