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时

产时

产时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3年内共计629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1篇、专利文献60316篇;相关期刊357种,包括母婴世界、齐鲁护理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等; 产时的相关文献由992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小冰、戴培靓等。

产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1 占比:0.99%

专利文献>

论文:60316 占比:99.01%

总计:60917篇

产时—发文趋势图

产时

-研究学者

  • 佚名
  • 小冰
  • 戴培靓
  • 李艳
  • 杨泳茹
  • 严雪婷
  • 于莎
  • 余玲
  • 傅丽萍
  • 凌亚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兴铃; 朱晓婷; 李丽玲
    • 摘要: 柯萨奇病毒属于RNA病毒类微小核糖核酸科的肠道病毒属,分A组1-22、24型及B组1-6型,其感染易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亦有呼吸道、胎盘、羊水、产道感染,故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宫内、产时、出生后发生[1]。宫内感染多在出生后3 d内发病,产时感染在1周内发病,而生后感染多发病较晚,宫内感染、产时感染症状均比生后感染为重[2]。轻型感染可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严重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侵犯脑、心脏、肺、肝脏等多个重要器官系统,尤其是新生儿脓毒血症、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脑膜脑炎、心肌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肝炎和凝血障碍等,甚至死亡[3]。
    • 刘广谱; 赵玲; 王胜普; 任玮娜; 张惠欣
    • 摘要: 目的:探讨产时因素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孕妇资料,纳入病例均为单次剖宫产后首次阴道试产的孕妇,统计的病历资料包括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产程中是否催产素加强宫缩、活跃期起始阶段(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置及胎方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LAC成功的产时影响因素。结果:①纳入行TOLAC的孕妇319例,其中236例成功阴道分娩,VBAC率为74.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85.3%vs.59.9%,OR=3.895,95%CI:2.282~6.647)、胎方位为枕前位(83.6%vs.62.8%,OR=3.020,95%CI:1.787~5.104)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高;而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低(61.2%vs.77.4%,OR=0.461,95%CI:0.260~0.818)。不同的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者TOLAC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OR=0.502,95%CI:0.267~0.943)、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OR=3.467,95%CI:1.990~6.042)、胎方位为枕前位(OR=2.633,95%CI:1.515~4.575)是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TOLAC,当产程进展至活跃期起始阶段、胎头仍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胎方位为枕横/后位,或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者,应严密监测母胎情况及产程进展。必要时放宽指征及时行剖宫产,以保障母胎安全。
    • 张丽姿; 毕石磊; 陈敦金
    • 摘要: 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是既往剖宫产,目前高剖宫产率已经是一个全球的健康问题。在美国,剖宫产率从1970年的5%上升到2016年的31.9%[1]。在德国,剖宫产率从2002年的25.3%增加到2012年的33%[2]。在中国,剖宫产率从2008年的28.8%上升到2014年的34.9%[3]。随着中国二孩政策的放开,很多有既往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并面临分娩方式选择的问题。
    • 蔡建瑜
    •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前与产时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产前和产时均接受电子胎心监护,后依据电子胎心监护结果将498例孕妇划分成对照组(胎心监护结果正常者)260例和观察组(胎心监护结果异常者)238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胎窘有关危险因素、胎儿窘迫、分娩情况、新生儿结局、新生儿生后1min、5min和10min的Apgar评分与分娩后脐动脉血pH值情况.结果 观察组脐带绕颈、脐带扭转、脐带打结、前置胎盘、胎盘老化、胎盘早剥、羊水过少、重度子痫前期、发热以及重度贫血等胎窘危险因素和胎窘发生比对照组更多(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对照组更少,产钳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以及羊水粪染出现比对照组更多(P<0.05).观察组新生儿生后1min、5min和10min的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pH值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予以孕妇产前和产时电子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到胎儿窘迫,尽早予以预防和处理,对改善分娩结局、确保母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顾春怡
    • 摘要: 产时胎儿健康监测是一种胎儿宫内窘迫的筛查性测试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及时识别影响胎儿健康的危险因素,发现潜在的胎儿失代偿问题.2020年3月,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发布了《产时胎儿健康监测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分娩期间胎儿健康监测提供指导,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的同时保持最低的产科医疗干预可能.本文将针对该指南中产时胎儿健康监测的分类及实施原则、监测内容及方法、具体实施及特殊注意事项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等进行解读,以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应用该指南.
    • 张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时及产后出血产妇,回顾性分析法分组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分别为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产时、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发生产褥期感染、尿潴留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产不同阶段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降低更显著,心理状态改善更好(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7例及14%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产时、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调节产妇心理状态,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刘秀峰
    •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期及产时健康教育应用于初产妇护理中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昔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加用孕期及产时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出血量、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及自然分娩率等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及产时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初产妇释放不良情绪,建立正确生产观念,有利于疼痛感控制,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应用.
    • 王永华; 焦淑静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妇产时与产后出血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母婴结局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我院接诊的70例产时与产后出血产妇,另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全部病例分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纳入35例)、研究组(提供综合护理干预,纳入35例),对组间产妇出血情况、母婴结局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产时(179.53±19.69)ml、产后2h(112.53±26.37)ml、产后24h(293.61±24.95)ml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220.51±19.57)ml、(199.61±27.42)ml、(369.71±25.31)ml,且产妇难产率(0.00%)、新生儿窒息率(2.86%)均低于对照组(11.43%)、(17.14%),以及Apgar评分(9.06±0.14)分高于对照组(8.22±0.15)分,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产时与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有较好效果,且能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 胡警芳
    • 摘要: 目的 研究产前、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1000例待产产妇作为研究样本,均于产前、产时接受胎心监护,将其中433例胎心监护异常者纳入研究组,其余567例胎心监护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危险因素发生率及Apgar评分差异.结果 研究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组Apgar评分8~10分者占比(79.68%)低于对照组(98.94%),而4~7分(12.47%)、0~3分者占比(7.85%)高于对照组(1.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羊水过少(15.47%)、前置胎盘(19.86%)、脐带绕颈(41.34%)、母体因素发生率(17.78%)低于对照组(1.94%、0.71%、3.5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产时电子胎心监护,能够较好地检出胎儿窘迫,为临床争取治疗时机,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结局.
    • 蔡建瑜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前与产时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产前和产时均接受电子胎心监护,后依据电子胎心监护结果将498例孕妇划分成对照组(胎心监护结果正常者)260例和观察组(胎心监护结果异常者)238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的胎窘有关危险因素、胎儿窘迫、分娩情况、新生儿结局、新生儿生后1min、5min和10min的Apgar评分与分娩后脐动脉血pH值情况。结果观察组脐带绕颈、脐带扭转、脐带打结、前置胎盘、胎盘老化、胎盘早剥、羊水过少、重度子痫前期、发热以及重度贫血等胎窘危险因素和胎窘发生比对照组更多(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对照组更少,产钳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以及羊水粪染出现比对照组更多(P<0.05)。观察组新生儿生后1min、5min和10min的Apgar评分与脐动脉血pH值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予以孕妇产前和产时电子胎心监护能早期发现到胎儿窘迫,尽早予以预防和处理,对改善分娩结局、确保母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