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物生产

食物生产

食物生产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32517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南方文物、经济研究参考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第十一届全国农业系统工程青年年会等;食物生产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爱清、许世卫、Ph.E.L.史密斯等。

食物生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2517 占比:99.98%

总计:932729篇

食物生产—发文趋势图

食物生产

-研究学者

  • 吕爱清
  • 许世卫
  • Ph.E.L.史密斯
  • 云翔
  • 卞新民
  • 李里特
  • 江凌
  • 玉美
  • 肖燚
  • 邱爱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本·范伯克尔; 张博雅
    • 摘要: 时至今日,建筑师和设计师倾向于在小规模范围内讨论一些未证实的概念和解决方案——普遍以展亭等小型建筑的形式来表达一些创新的概念和想法,也许有一天这些想法会在某些问题中派上用场.但是面对实际生活和急迫的挑战,已经没有时间再提出模糊的概念和乌托邦式的提案了.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现在需要去设计和开发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来面对当今的挑战,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不过,为了达成和评估预期的结果,动态、创新的实验场地不可或缺,以保证设计师和规划师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以近期的Brainport智慧街区项目为例,介绍在真实生活中进行实验的整体解决方案,来应对建成环境中的挑战.
    • 陈洪波
    • 摘要: 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2000年的全新世早期,判断标准为"食物生产"的出现,陶容器是其显著标志。这个时期的文化性质,用"新旧石器时代过渡"或者"中石器时代"来概括都是不合适的。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开始都是面对资源环境剧变采取"最佳觅食模式"进行"食物生产"的结果,并不都采取"农业"方式。传统上的"农业起源"概念只是世界上主要农业起源中心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而不能套用在其他地区。
    • 吕爱清
    • 摘要: 基于江西省统计年鉴(2017)商品粮基地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47个商品粮基地县食物生产能力与农村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食物生产能力与农村经济状况主要受农业资源与总产出、生产效率、生产效益、肉类供给、能源消耗、种植业结构等因素影响;食物生产能力与农村经济状况聚类结果表明,1类:鄱阳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集中分布在赣抚平原、鄱阳湖平原;2类:南昌县等11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抚平原、吉泰盆地.吉泰盆地、赣抚平原、鄱阳湖平原位于赣江中下游,是江西省食物生产与经济状况优势区域,赣抚平原优势更为明显,上接吉泰盆地,下连鄱阳湖平原,是江西省商品粮基地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 张路; 肖燚; 郑华; 徐卫华; 逯非; 江凌; 饶恩明; 肖洋; 吴炳方; 曾源; 欧阳志云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形成并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测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重要指标。采用科学方法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对掌握当前我国生态本底状况,识别生态保护重要区,从而有效支持生态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遥感地物分类数据为基础,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水量平衡方程、风动模型等生态过程模拟方法,通过汇总文献和地面监测数据率定模型参数,模拟了我国2010年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碳固定6种功能的空间分布,形成了分辨率250 m的空间数据集。能够为我国的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红线等国家尺度生态保护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 张路; 曾源; 欧阳志云; 肖燚; 郑华; 徐卫华; 逯非; 江凌; 饶恩明; 肖洋; 吴炳方
    •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形成并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测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重要指标.采用科学方法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对掌握当前我国生态本底状况,识别生态保护重要区,从而有效支持生态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遥感地物分类数据为基础,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水量平衡方程、风动模型等生态过程模拟方法,通过汇总文献和地面监测数据率定模型参数,模拟了我国2010年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碳固定6种功能的空间分布,形成了分辨率250 m的空间数据集.能够为我国的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红线等国家尺度生态保护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 高利伟; 马杰; 徐增让; 成升魁; 许世卫; 张宪洲; 余成群; 孙维; 武俊喜; 曲云鹤
    • 摘要: Food security is related to the lasting stabil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ibet.Based on data from household food survey and data from food market,f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we investigated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ighland barley,wheat and paddy) in Tibet.An analysis of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year of 2010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high grain supply in 2010,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high grain security in Tibet.The total grain production in 2010 was 85.09 thousand tons,and the total amount of grain consumed by local population was 88.81 thousand tons,so there was roughly a balance between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But when considering that 60.8% of the grain consumed was from local production,the actual of local grain consumption was 54.0 thousand ton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 of local grain production was higher than local grain consumption.Although the grain supply has been greater than the demand in Tibet (the total grain supply from major grain crop was 146.3 thousand tons,and the total grain demand was 95.9 thousand tons,and the supply was 1.5 times of demand),there was large regional disparities,especially in north Tibet (for example Nagqu prefecture) where there was an large grain supply gap in Nagqu.It is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food supply in that region and improve the food security.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and variety of foods from other provinces,the Tibetan government should transform the food marketing system of Tibet to take food producers (farmers) into the grain circulation market,and further strengthen and emphasize the role they played in food market,and focus on 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to raise local farmers' income.%西藏粮食安全事关当地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基于2010年农户层面的食物消费调研数据,并且结合粮食市场调研、粮食加工企业调研以及政府部门调研数据等,在研究西藏粮食生产和消费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西藏主要粮食(青稞、小麦和水稻)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全区粮食供应数量较高,特别是外地调入粮食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提高了西藏粮食安全保障程度.2010年全区主要粮食生产为85.09万t,而家庭层面主要粮食消费为88.81万t,粮食生产和消费基本持平;但是考虑到本地粮食消费比重为60.8%,2010年本地粮食消费只有54.0万t.从整个西藏地区来看,虽然西藏地区粮食供应已经大于其需求(西藏地区三大粮食作物总供应146.3万t,而总需求超过95.9万t,供应为需求的1.5倍),但是从不同地区来看,区域之间的粮食供需差别非常大,尤其是藏北牧区(主要是那曲地区),粮食缺口比较大,未来需要加强藏北地区粮食的供给力度,提升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随着内地粮食进藏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未来需要进一步转变粮食购销体制系统,把粮食生产者(即农民)考虑在粮食流通市场之内,进一步加强和重视西藏粮食生产者在粮食流通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加西藏农村地区家庭中余粮流通,增加青稞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 吕越; 陈忠清
    • 摘要: 以食物氮足迹为切入点,基于氮足迹计算模型,计算了2000-2014年浙江省居民食物氮足迹,研究了氮足迹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社会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浙江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氮足迹变化分别与各自的食物消费量变化趋势相同,城镇为16.85~20.10 kg (N)/a,农村为12.72~16.40 kg (N)/a;(2)城镇居民的荤食、素食和副食氮足迹分别为40.19%~45.23%、35.42%~42.60%、17.02%~19.35%,农村分别为16.79%~34.99%、51.99%~78.11%、5.10%~13.13%;(3)城镇居民的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与人口数量,恩格尔系数和食物价格指数呈负相关,而农村居民食物氮足迹相关情况与前者相反.浙江省城镇居民的饮食消费模式不利于减缓食物氮足迹高通量状况,城市化进程将加速浙江省的氮足迹增长.食物氮足迹的计算可为改变高氮消费模式提供参考,引导“低氮型”生活.
    • 周甜思
    • 摘要: 全球每年扔掉的食物有13亿吨,约占食物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解决它们的方法是把浪费的食物提供给需要的人,将可食用的捐赠出去,用不了的变成堆肥你知道吗?全球每年扔掉的食物有13亿吨,约占食物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从放宽对"过期"食品的定义限制到水培技术农业和垂直农业,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努力减少垃圾填埋中的食物垃圾比重。纽约每天约有3000吨食物会被送入垃圾填埋场,
    • 吕越; 陈忠清
    • 摘要: 以食物氮足迹为切入点,基于氮足迹计算模型,计算了2000~2014年浙江省居民食物氮足迹,研究了氮足迹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社会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浙江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氮足迹变化分别与各自的食物消费量变化趋势相同,城镇为16.85~20.10kg (N)/a,农村为12.72~16.40kg (N)/a;②城镇居民的荤食、素食和副食氮足迹分别为40.19%~45.23%、35.42%~42.60%和17.02%~19.35%,农村分别为16.79%~34.99%、51.99%~78.11%和5.10% ~ 13.13%;③城镇居民的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与人口数量、恩格尔系数和食物价格指数呈负相关,而农村居民食物氮足迹相关情况与前者相反.浙江省城镇居民的饮食消费模式不利于减缓食物氮足迹高通量状况,城市化进程将加速浙江省的氮足迹增长.食物氮足迹的计算可为改变高氮消费模式提供参考,引导“低氮型”生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