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物消费

食物消费

食物消费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8549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浙江经济、农村经济、调研世界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北京农业经济学会2015学术年会等;食物消费的相关文献由662位作者贡献,包括成升魁、李哲敏、许世卫等。

食物消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2.1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8549 占比:97.79%

总计:18968篇

食物消费—发文趋势图

食物消费

-研究学者

  • 成升魁
  • 李哲敏
  • 许世卫
  • 李干琼
  • 李志强
  • 李辉尚
  • 王灵恩
  • 翟凤英
  • 庄家煜
  • 秦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佳卉
    • 摘要: 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中作为特殊群体,其消费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食堂是高校大学生最主要的就餐地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食堂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大学生的食物消费行为越来越普遍。本文以X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数据统计的方式,分析了大学生在食堂的食物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
    • 王明良; 王玮; 徐得月; 云水英; 包曹歆; 苏领彦
    • 摘要: 目的应用食物消费量调查结果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各类食物摄入及营养状况,为该地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石景山区137户家庭共443名≥3岁居民进行调查,采用3 d非连续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居民摄入的所有食物,采用称重法调查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结果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大豆及坚果、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分别为374.7、332.1、113.3、98.5、20.3、48.1、136.9、27.2、36.4和8.2 g。奶及其制品、鱼虾类和水果类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居民比例均超过80%。40%的居民畜禽肉类摄入量超过推荐摄入量。能量、钙、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普遍缺乏,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均超过50%,钙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93.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脂肪供能比偏高。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应继续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培养居民科学营养的消费观。
    • 陈萌山; 钟钰
    • 摘要: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在高基数上增加了267亿斤,同比增长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继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十四五”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消费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保持增长、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仍将处于扩张阶段,尤其是饲料粮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加工粮需求也保持着稳定增加趋势。
    • 高鸣; 魏佳朔
    • 摘要: 引言202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6.69亿吨,连续6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早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中国对内仍面临着"吃得好""吃得放心"的粮食与食物消费新需求,对外仍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快实现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的转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 高云峰; 李思捷; 汪雪莹
    • 摘要: 家禽产品是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食品之一,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世界范围看,2016年禽肉已取代猪肉成为全球消费最多的肉类。随着禽产品在食物消费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力度,禽产品中的禽肉和禽蛋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品种,也是国家对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主要产品。
    • 王秀丽; 李中慧; 张颢城; 祝超然
    • 摘要: 目的:了解青少年食物消费研究现状,系统把握青少年的食物消费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的食物消费习惯,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运用文献分析、词云分析等方法,对该群体食物消费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概括了青少年食物消费研究的现状、问题、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和改善建议。结果:发现以往研究的对象主要关注农村青少年、住校生、弱势群体等特殊群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消费行为习惯、食物营养认识水平,以及特定食物消费情况等方面,对零食、油炸食品、外卖食品与含糖饮料给予了特别重视。结论:对青少年的食物消费研究需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定量测度和模式判别,并探索健康消费模式及其引导措施,指导中学生科学消费食物,促进身心健康。
    • 罗千峰; 赵奇锋
    • 摘要: 食物消费升级是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全面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考察数字技能对农户食物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对于提高农户福利水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技能对农户食物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技能的掌握可以显著促进农户食物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技能对低受教育水平、老年及高收入农户食物消费升级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对肉类消费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能主要通过提升收入水平和增强信息获取促进农户食物消费升级。因此,大力提升农户数字素养与技能,积极释放数字技能的收入增长效应和信息获取效应,可以提高农户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从而促进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进而助推农户消费全面升级。
    • 王雪; 祁华清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发生改变,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已由以植物性消费为主的单一模式向动植物性消费并重的多元模式转变;营养需求模式也由传统的以粮食和蔬菜为主的碳水化合物与高纤维摄入模式向新时代以谷物和肉类并重的高脂肪、高糖、高蛋白、低纤维摄入的新模式转变.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农业自然资源、市场供求结构、农业种植结构、农业补贴政策与居民营养问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食物安全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发展营养品质型与生态补偿型农业;建立全产业农业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居民合理膳食结构;构建"四链"协同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 张孟蓉; 陈莎; 李素梅
    • 摘要: 减少粮食浪费不仅关乎粮食安全,而且对于温室气体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餐厅食物消费模型;然后通过对北京某风味餐厅的现场调研,量化评估了餐厅每人次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餐厅剩余食物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减少餐厅食物剩余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中等规模的北京风味餐厅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达每年225.28 t CO2当量(CO2e),即2.50 kg CO2e/人次;人均每餐食物剩余为97.2 g.朋友聚餐以及其他公共环境中消费的食物剩余量均明显高于普通日常就餐,点菜过多和口味与想象不符是产生剩余的重要原因;而学历、年龄较低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食物浪费.核算结果表明,在不产生食物浪费的情况下,可减少10.55% 来自于餐厅食物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平均约为0.26 kg CO2e/人次.通过与食物消费相关的温室气体减排分析,以及制定可行的政策,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可以推进可持续消费发展.
    • 廖金航
    • 摘要: 珍馐——每一个人都渴求的美味,既是对食物美感的倾情演绎,也是对舌尖味觉的充分满足。在这样一个“吃饭要让手机先吃”的年代,“吃播”成了直播界的热门。这本是对食物消费的一种品评形式,却被一些“大胃王”主播所渲染,戴上了不节俭的帽子。这是对中华民族勤俭精神的玷污,也是对珍馐佳肴的浪费。“珍馐千变,克俭餐之”才是我们对待餐桌美食应有的样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