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飞行动力学

飞行动力学

飞行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宇宙航行)、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20973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三十一届全国直升机年会、2014(第五届)中国无人机大会、第三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等;飞行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54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仁良、杨超、向锦武等。

飞行动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09737 占比:99.88%

总计:209980篇

飞行动力学—发文趋势图

飞行动力学

-研究学者

  • 陈仁良
  • 杨超
  • 向锦武
  • 董云峰
  • 姚卓尔
  • 宋彦国
  • 张曙光
  • 李建波
  • 李道春
  • 王立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MANZOOR Tayyab; 夏元清; ALI Yasir; HUSSAIN Khurram
    • 摘要: 飞行控制设计的最新进展提高了复杂自主飞行器完成各类任务的能力.在各类垂直起降飞行器中,涵道风扇飞行器(DFAV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尾座式飞行器,其运动和驱动部件由称为涵道的环形机身所屏蔽.这一结构使得其能够很好地保护飞行器自身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让飞行器能够在狭窄、杂乱和危险的环境中飞行.此外,DFAVs具有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特点,能够同时展现它们的优良特性,如长时居高监视能力和大有效载荷能力.本文是关于DFAVs的第1篇综述论文,旨在概述与其相关的几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综述了世界范围内开发的此类飞行平台的历史与分类,并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用于控制这些飞行器的多种控制方法.最后,给出总结,并讨论了现存的挑战,以及新的研究趋势.
    • 王征; 朱如意; 曹晓瑞; 刘敏华
    • 摘要: 为降低飞船返回过程中接地速度、提高着陆指标设计精度,飞船返回轨道设计成为保障宇航员能够安全着陆、船体能够再次重复使用的关键。以美国波音公司星际飞船为研究背景,综述了星际飞船首飞试验任务情况,简化飞船返回飞行程序;考虑两种主要摄动因素及减速伞二次充气过程,分别建立了飞船返回过程中离轨段与再入段飞行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飞船返回轨道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李嘉铭; 邵荃
    • 摘要: 在失事航空器信息条件缺省的情况下,定位航空器搜寻区域对开展后续救援工作极为重要,为提高定位准确率,通过决策场的相关理论,对迫降过程中飞行员的应急行为决策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种耦合飞行员应急行为决策和飞行动力学的航空器搜寻范围划设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高高原地区的气象地形条件建立飞行环境,以B737-700机型为例,在考虑飞行员决策结果差异的情况下,对部分信息条件缺省的航空器迫降飞行过程进行模拟,并据此确定搜寻区域的范围和优先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因素干扰或信息缺省的情况下,耦合飞行员应急行为决策和动力学模型的搜寻范围划设方法是可靠的。
    • 王凯; 仪垂杰; 胡凤超; 战胜
    • 摘要: 对离心粒化后高温熔渣的飞行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Runge-Kutta方法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离散求解。结果表明,熔渣液滴沿x方向飞行距离与液滴直径和初始速度成正比;由于空气绕流阻力和重力作用,熔渣液滴速度先降低后增加。对熔渣液滴撞壁后过剩反弹能进行分析,获得了熔渣液滴的临界撞击速度。结果表明,临界撞击速度为区间,存在上界和下界,且上界和下界同时随直径增加而降低。对初始速度为10、12和14 m·s^(‒1)三种粒化工况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熔渣液滴从粒化盘抛出时速度小于粒化盘边缘线速度,熔渣液滴实际下降距离大于其理论值;三种工况下熔渣液滴撞击速度在临界撞击速度区间内,均未产生粘结。
    • 王冉; 高振兴
    • 摘要: 迎角、侧滑角是飞机重要的飞行状态参数,而大气数据系统在恶劣天气、大迎角或机动飞行情况下是难以准确测量出气流角等数据的.基于飞行数据,研究了一种飞机气流角的估计方法.考虑到飞行数据可能受到外部干扰发生数据突变、各数据采样频率不同以及飞行数据之间的噪声统计特性均未知等情况,建立飞机系统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将非等间隔理论与基于极大似然准则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融合,以飞机转弯和爬升飞行为实例,施加外部干扰,对飞机迎角、侧滑角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估计精度和抗外部干扰的鲁棒性能均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 蔡玉红; 刘刚; 洪冠新
    • 摘要: 根据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力和力矩的分布特点,建立了面向其气动部件的飞行力学数学模型.将计算流体力学(CFD)和飞行力学仿真结合,采用时间步长离散,建立了一个能通过气动计算和飞行力学相互迭代来完成仿真全过程的面向连翼布局飞行器气动部件的仿真平台,并且在仿真过程中能全程监测所有部件的气动、动力学、姿态和航迹参数的变化.通过该仿真平台对不同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连翼布局飞行器纵向和横侧向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连翼布局飞行器纵向具备静稳定性,但横侧向不具备静稳定性.同时,横向和航向运动耦合明显,符合荷兰滚运动偏航及侧滑振荡明显的主要特征.所提方法可为了解连翼布局飞行器本体及飞行动力学响应特性、飞行品质和飞行安全研究等工作提供分析基础.
    • 戴开涞; 王国华; 吴坤锭; 谢梓豪
    • 摘要: 波音737Max飞机因为连续两次失事,导致停飞、复飞反复,外界议论纷纷。究其原因,可能是设计改型上不够完善,风洞试验环境不够充分,质心前移、动力增大后,速度加快,对山区“鬼风”附加的湍流行为造成攻角迭代效应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匹配不够宽裕,导致极端条件下机头向下快速俯冲。而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是非飞行员操控系统的,手动联动装置调节与机头仰角太小而失事。我们从它的结构与飞行动力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对飞机制造业提供一个参考。
    • 高振兴; 司海青; 蔡中长; 向志伟
    • 摘要: 风切变严重威胁处于起飞、着陆阶段飞机的飞行安全.面向在校飞行学员,提出并开发了风切变特情飞行仿真实验.建立含扰动风影响的飞行动力学模型.针对微下击暴流风切变,分析纵向扣横侧改出飞行操作.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基于B-S架构的在线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风切变影响机理分析、基础飞行操作、改出操作和飞行技术考核评价功能.该平台能够帮助飞行学员在理论学习阶段系统掌握风切变飞行原理,树立遵章守纪意识,培养特情处置能力.
    • 高振兴; 李一鸣; 窦欣宇; 刘秦渝
    • 摘要: 大气湍流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开展湍流特情飞行训练对于民航飞行员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一套湍流中飞行的虚拟仿真核心算法,生成符合von Karman模型的湍流风场,建立了含扰动风影响的飞行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积分获得飞机穿越湍流风场的动力学响应.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行失控包线的湍流特情飞行品质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面向虚拟仿真一流实验课程建设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湍流特情飞行开放式虚拟仿真平台.实验平台能够帮助飞行学员在理论学习阶段系统地掌握湍流中的飞行原理,同时锤炼遵章守纪的飞行员职业素质,培养特情飞行处置能力.
    • 邓景辉
    • 摘要: 发展了一套能够耦合非定常舰船流场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采用DES方法以获得高精度非定常舰船流场,并基于"单向耦合"思想构建了CFD向飞行力学模型的数据传递策略.以SFS2舰船模型和UH?60A直升机组合为研究对象,从直升机操纵余量和非定常载荷水平两方面分析了着舰过程中舰艉流场对常规单旋翼直升机的扰动特征.时均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右旋旋翼直升机,在右侧风情形下飞行员能够具有更多的总距操纵余量,但由于尾桨受侧洗流的影响,脚蹬余量相较于0°风向角情形会大幅降低.非定常水平结果表明:侧风情形下舰艉流场湍流脉动强度增大,使得飞行员的工作载荷要显著高于0°风向角情形;常规单旋翼直升机在其旋翼轴方向的气动力和力矩(即拉力和偏航力矩)的非定常波动是导致着舰过程中飞行员工作载荷增大的主要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