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飞歌

飞歌

飞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专利文献16794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儿童音乐、歌海、民族音乐等; 飞歌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忠智、莽超、三木等。

飞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1.41%

专利文献>

论文:16794 占比:98.59%

总计:17035篇

飞歌—发文趋势图

飞歌

-研究学者

  • 王忠智
  • 莽超
  • 三木
  • 叶占军
  • 叶宇杉
  • 向日葵
  • 岳晓青
  • 张磊
  • 徐沛东
  • 李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杜茜茜
    • 摘要: 笛曲《飞歌》使用了彝族海菜腔、苗族飞歌等音乐素材,其音乐表现了热闹欢乐的节日场景,歌颂了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这首笛曲由大G曲笛和小g调梆笛演奏,有着强烈的演奏对比,该部作品中也使用了很多舞蹈性节奏。唐建平较少地使用现在流行的新音色或复杂的写作技巧来创作,而是把最真实朴素的西南部民族音乐原形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边远的西南云贵高原地区蕴藏着大量的音乐素材,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深入探索和挖掘。
    • 高敏
    • 摘要: 本文研究声乐作品《飞歌》在演唱过程中面部肌肉的调控和身体律动。声乐的学习过程是抽象化的,在这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面部一些具体可触的部位对声音的位置展开具象描述,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去向,如通过眉毛上挑、积极抬起笑肌来体会声音中的高位置,手部动作延展使声音走向更远等。因此,通过面部肌肉的调控以及肢体律动的表现方式,可以将自身演唱感受与听众进行心理互动,也能够对声乐作品进行内在情感理解,使其音乐性得到具象化体现。对苗族声乐作品《飞歌》逐段分析所需的肢体律动及面部肌肉调控,一方面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歌曲意境,另一方面也可使歌者在正式演唱歌曲时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出现因过度追求声音技巧而导致的体态僵硬和面部表情不美观的情况。
    • 潘平花
    • 摘要: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属于4A级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苗族风情浓厚,是目前苗族生活民俗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西江千户苗族旅游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旅游知名度更是直线飙升,在促进当地苗乡群众收入增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江苗寨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流失的问题.虽然专家学者不断呼吁加强西江苗寨本土苗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由于投入经费有限、村民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苗族飞歌的传承与保护仍处于自发状态,文化保护的力度和强度远远不够.为更好地促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拟引入当地苗寨经常传唱的飞歌,不断充实和完善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资源,同时推动苗族飞歌的传承和发展.
    • 王俊(文/图)
    • 摘要: 深圳飞歌40年,实际上推动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起伏跌宕的进程,映射着一座东方新城拔节生长的声音——2021年的盛夏,一位名叫“Vicky宣宣”的15岁深圳女孩火了,她将身边的人和事写入了自己的歌,用短视频的方式发布到网上,凭借独特的叙事和旋律,在短短一两个月内拥有了过亿的点击播放量。这位深圳初中女生的“出圈”,让人再次惊叹于“深二代”身上蕴藉的超能量。
    • 刘明清
    • 摘要: 川南苗族主要集中于四川宜宾、泸州一带,与云南、贵州接壤,但川南、贵州两地苗族的服饰、习俗、音乐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飞歌"是流行于贵州地区的一种民歌,其风格明显,主要以表达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为主."古歌"被称为苗族的圣经,它反映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习俗等,而本文的川南苗族"古歌"主要是指流行于川南地区的民间歌曲.本文主要主要通过对川南苗族古歌和贵州苗族飞歌的渊源、演唱方式、旋律构成、歌词内容、歌曲结构等各个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 方凤燕1; 叶蔚(摄影)1
    • 摘要: 黔东南一曲一场叹“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这是独属于春天的诗情画意。清明前后,柳绿花繁,一犁杏雨幽幽,三径桑云淡淡,草长莺飞,万物萌动。因而农历三月三除了是上巳节,还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这一天除了感恩自然、祭祀祖先.
    • 鲍伟亮1
    • 摘要: 白日依山尽。远方,天空微微闭合的眼睑,是雀鸟飞歌的天堂。北方的深冬,每一声鸟鸣都是珍贵的。婉转的回响,如同磁石吸引,人性的灵动窜破心中封闭的雾霭。天是未加渲染的画纸。正午与黄昏的中点,选一条路,眺望,血液沸腾随长路奔驰,留下草叶,不知所措的沙沙声。曾几何时,长路弯腰的至高点,是人几欲攀登的山。树在变矮,草在变矮,童年已无法捡拾,一去不返。质疑是空虚的岗哨,空虚填补了成长的脊椎。
    • 陈果
    • 摘要: 一条路第一次下山那年,骆朝珍25岁。她想赖着不去,丈夫兰明福眉毛一挑,一根长绳就系在了她的腰身。一开始,路还有个羊肠形状,走着走着,便像斜着刀口斫过,越往前,越显出机锋凌厉。待到隐约能听到大渡河的吼声,山路突然消失,一道断崖,把十几丈高的悸惧抛到她跟前。
    • 熊黏
    • 摘要: 大花苗古歌是标准的以la、sol、mi、do(其中sol是微升,do是微降)四声音阶带中立音的羽调式音乐.但在大花苗"飞歌"演唱中,部分滇东北地区与威宁地区却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带有核性音调外"另类"的"re"音,威宁地区却仍保留四声.究其原因,主要系基督教音乐的影响,同时也是因应生境的巨变及歌曲创作需求的产物.
    • 庞颖1
    • 摘要: 重庆黔江自治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地区优势,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使得黔江区的发展必须走一条别具一格的差别化路子。黔江苗族飞歌文化在开发旅游方面,有着一定优势,黔江苗族飞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以“节庆为媒,文化为桥”,从而做好特色节日,推动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其目的也是推动黔江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护苗族文化的传承达到以“苗族飞歌”为主力军。从而达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目的。本文以“苗族飞歌”推动文化旅游而展开一系列思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