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颓废主义

颓废主义

颓废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4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文教资料、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等;颓废主义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家荣、李朝平、任虎等。

颓废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39.4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54 占比:60.16%

总计:256篇

颓废主义—发文趋势图

颓废主义

-研究学者

  • 吴家荣
  • 李朝平
  • 任虎
  • 刘明静
  • 王卫军
  • 耿宁
  • 薛雯
  • 解志熙
  • 谈瀛洲
  • 赵海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李朝平
    • 摘要: 象征主义以及笼统的“现代派”称谓咸难有效涵括戴望舒诗歌创作实绩,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面向亦难掩其颓废风姿。在都市体验、信仰真空与时代政治共同筑就的颓废境遇里,道生、波德莱尔等西方颓废主义诗人与其个人性情一拍即合,浸润与影响甚巨,笔下遂涌动着衰颓的时间感受、持续耗散的意象群落、死亡与情欲症候等,镌刻其间的是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时代的绝望情绪。戴氏诗由是汇入久被遮蔽的中国新诗之颓废主义暗流中。
    • 田子玄
    • 摘要: 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的诗歌被译介至中国,对当时的中国新诗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魏尔伦诗歌中的“颓废美”和“音乐美”在邵洵美的诗歌创作中引起了共鸣。该文通过梳理两位诗人生命之途和文学创作的内在关联,探讨其诗歌创作中所体现的共同主题和诗歌期待,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国象征主义对中国新诗的早期影响。
    • 任虎
    • 摘要: 比亚兹莱是19世纪90年代英国著名的插画艺术家,他的插画通过夸张、怪诞的女性形象,呈现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独特的装饰性表现手法从视觉上丰富了当代插画的表现形式,引领了现代装饰风格对插画艺术的影响,对后世的插画艺术表现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比亚兹莱的艺术特色与插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度剖析,得出现代装饰风格插画艺术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未来发展方向.从这些怪诞的女性形象中可看出比亚兹莱对人性的深层思考与自我反思.
    • 陈昉昊
    • 摘要: 作为一种西方思潮,颓废主义在中国语境中一直被打上消极与堕落的负面标签。通过追溯自193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作家的创作实践,王鸿渐提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颓废"元素进行重估,不应对其仅仅降格或批判。现代私小说圣手郁达夫将国族伤痛隐置在个人情感与情欲之后,用一种个人颓废的方式来抵抗传统道德准则的桎梏与束缚。而唯美诗人与出版家邵洵美也以表面看起来颓废的浪漫主义特色,通过写作和从事商业出版行业双轨并行的方式来参与启蒙运动。当代作家余华与苏童恰好成为了颓废创作的一体两面。余华坚持暴力美学,但仍然坚信人文主义的复归可以重建社会秩序。而由于对世界环境的不相信,苏童的颓废风格导致人物的失败甚至是毁灭。至于王朔、王小波、尹丽川三位当代作家,他们运用不同的标新立异的"颓废"创作风格来强调个人的独立性。王朔的痞子文学主人公虽然离经叛道,但仍然拥抱互助、尊重与勤勉等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而王小波与尹丽川作品中的主人公,却通过打破社会一整套价值体系与逻辑来突出个人性与独特性。与西方颓废主义反抗中产阶层生活方式不同,中国颓废主义的发展脉络中没有反抗精英生活的一环,但是他们依然坚信部分传统道德与价值体系可以与现代启蒙运动相结合,从而走出一条与西方颓废思潮发展完全不同之路。
    • 李朝平
    • 摘要: 中国新诗中的颓废主义一脉向来乏人问津,职是之故,以翻译而著称的朱维基,其颓废主义的诗歌实践便长期被湮没。为了敞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实存的颓废面向,在厘清颓废主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从"绿社"的理念主张入手逐渐走近朱维基,首先辨析了他所承受的西方影响,然后从官能描绘、身体主题以及死亡书写等方面对其诗歌的颓废特质予以重点探究。此项个案研究旨在表明,颓废主义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一翼,只有充分意识到它的存在,才能将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推向深入。
    • 李朝平
    • 摘要: 中国新诗中的颓废主义一脉向来乏人问津,职是之故,以翻译而著称的朱维基,其颓废主义的诗歌实践便长期被湮没.为了敞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实存的颓废面向,在厘清颓废主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从“绿社”的理念主张入手逐渐走近朱维基,首先辨析了他所承受的西方影响,然后从官能描绘、身体主题以及死亡书写等方面对其诗歌的颓废特质予以重点探究.此项个案研究旨在表明,颓废主义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一翼,只有充分意识到它的存在,才能将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推向深入.
    • 马翔
    • 摘要: "世纪末"主要由两种审美风格构成,一种是以"逆反自然"为价值取向的颓废主义,它崇尚人工美而贬低自然美,表现萎缩的生命力和矫揉造作的人性;另一种是以"复归自然"为价值取向的原始主义,它崇尚自然美而贬低人工,表现蓬勃的生命强力和未经修饰的原始意识和内心情绪.两种审美风格看似完全对立,实则共同扮演现代文明批判者的角色.逆反自然和复归自然构成了"世纪末"文学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统一于"意志",围绕"意志"形成"世纪末"思想的拱形结构,发散出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诸多元素.
    • 周雪滢
    • 摘要: 与传统阐释不同,颓废派开启了对蒙娜丽莎的现代阐释。继戈蒂耶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发现了撒旦因子之后,佩特不仅以恶来形容蒙娜丽莎,还将她形塑为一名颓废主义者,以王尔德为代表的颓废派作家遂与她建立了身份认同。这种撒旦主义情结例证了现代美学的异端立场,与现代社会自我膨胀的进步观形成一种持久的张力。在分析佩特书写蒙娜丽莎的篇章时,运用戈德曼的形式同构性理论,可消解内容阐释的僵局。如果以形式回到世纪末的历史语境,其作品的错位性与碎片化恰恰体现了现代性的流动性与震惊体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