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部手术

颈部手术

颈部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8409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中医急症、解放军护理杂志、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2009国际暨第十届全国头颈肿瘤大会、2009国际腔镜外科会议暨第七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等;颈部手术的相关文献由70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等、于东明等。

颈部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4096 占比:99.98%

总计:684232篇

颈部手术—发文趋势图

颈部手术

-研究学者

  • 刘勇
  • 于东明
  • 冯志芬
  • 刘超
  • 叶茂
  • 孟雁平
  • 宋春轶
  • 张统
  • 李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本; 安璐; 周思雨; 王巧玲; 姜莉莉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头发管理在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甲状腺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予以常规快速康复模式下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8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头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发清洁度、切口及引流管敷料卷边发生率、皮肤压红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患者手术满意度、医生手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压红发生率、切口及引流管敷料卷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术后头发清洁度、舒适度、手术满意度及医生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精细化头发管理,可有效提升快速康复护理质量。
    • 张浩; 胡国华
    • 摘要: cN+头颈鳞癌在临床上常见,应给予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本文综述这一疾病淋巴结诊断、转移规律、择区性颈清扫可行性、适应证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内容,以供临床参照.
    • 刘洪娟; 张春瑾; 王玮获; 王兰; 周雁荣; 汪晖; 吴明珑
    • 摘要: 目的 检索并获取颈部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 按照"6S"模型检索文献,系统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JBI卫生保健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新西兰指南工作组、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EBSCO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网中所有关于颈部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分别采用AGREEⅡ、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对纳入的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6篇临床决策,4篇专家共识,2篇最佳实践,1篇推荐实践,1篇系统评价,汇总出30条颈部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一般原则、评估、预防策略及急救措施4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颈部手术后气道梗阻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相关科室的气道管理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及管理颈部手术后气道梗阻的问题,保障患者安全.
    • 刘广星; 米思荣; 张镇武; 谢正兰; 向长和; 杨小庚; 饶利兵
    •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从多层次设计与制作颈部各三角结构,将各三角组合成一系列显示以颈部三角结构为重点、反映其复杂的毗邻结构和重要内容物的解剖标本,并以颈部三角标志为单位,为颈部手术、临床教学与科研提供直观的颈部局解标本。本研究选取8例经过10%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成人头颈部标本,对8例头颈部标本进行动静脉乳胶灌注,并根据颈部三角临床解剖显示特点,结合深浅层次及系统组合颈部三角设计,对8个标本分别进行不同的颈部三角重点制作,修洁并暴露浅部每个颈部三角境界及其内容物,去掉浅部展示结构进行颈部三角深层结构展示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展示颈部复杂的三角解剖结构。
    • 董芹; 李洋; 王馨; 李影; 徐鹏; 徐益荣
    • 摘要: 临床颈部手术后切口临近气管,位置较特殊,给压迫止血带来困难.结合临床目前颈部切口止血方法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是设计一种颈部手术后压迫止血带,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其设计既避免了压迫气管,又减少临床护理带来的困难.
    • 栾雪峰; 姜长林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经皮穴位针刺麻醉用于颈部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收诊的 88 例颈部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经皮穴位针刺麻醉)和对照组(双侧颈丛阻滞),研究组患者术中接受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治疗,对照组接受予氟芬合剂治疗.进而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 )、手术切皮即刻(T1 )、分离肿物时(T2 )、切除肿物时(T3 )、缝合皮肤时(T4 )各时段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 )、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对照组各个时段的 MAP、HR与 T0 相比均有升高(P<0.05),研究组各个时段的 MAP、HR、SPO2 与 T0 相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针刺麻醉在颈部手术的临床因共用中效果显著.
    • 邓奋; 李朝元; 何远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颈部手术中气管插管联合颈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拟行颈部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比组40例,分别给予气管插管联合颈丛阻滞麻醉和传统气管插管麻醉.对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拔管时心率升高幅度以及围拔管期躁动、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且实验组拔管时心率升高幅度明显少于对比组,围拔管期躁动和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比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部手术中联合实施气管插管与颈丛阻滞麻醉能够加快患者恢复,稳定心率,降低围拔管期躁动和术后发热的发生风险.
    • 姜义铁; 俞书盼; 乐婷; 刘进德
    • 摘要: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针刺麻醉用于颈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本次探究一共选取50组在本院接受进行过颈部手术的病患者(均在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所接诊患者中随机抽选而来),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内25例,结合常规方式展开麻醉,即对照组,余下25例则需要按照经皮穴位针刺展开麻醉,即观察组.对比麻醉效果.结果:结合统计可知,手术过程中各观察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在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颈部手术患者,按照经皮穴位针刺的方式展开治疗,可有效保障该部分患者手术综合效率,为手术顺利性奠定基础.
    • 陈琼; 徐望; 朱梦莉; 柯玮玮; 李凌斌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颈部手术患者麻黄碱升压反应及全麻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择期拟行全麻下手术治疗的100例颈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0.4、0.8μg/kg,10 min后均为0.4μg/( kg· h),2组均直至术毕停药;2组均在气管插管成功后5 min给予麻黄碱0.1 mg/kg,观察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给予麻黄碱时(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给予麻黄碱后10 min后的HR、血压(BP)最大值所需时间(TBP、THR),HR、SBP、DBP升幅、恢复期相关指标。结果2组T0时HR、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T1、T2、T3时HR、SBP、DBP均低于T0时(P<0.05),高剂量组T1、T2、T3时HR、SBP、DBP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2组患者给与麻黄碱后10 min后的TBP、T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SBP、DBP升幅高剂量明显大于低剂量组( P<0.05);高剂量组拔管后呛咳评分、镇静-躁动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8μg/kg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注射对颈部手术患者麻黄碱升压效应强于0.4μg/kg剂量,0.8μg/kg相对于0.4μg/kg剂量更利于减少恢复期的呛咳及躁动,不同剂量对苏醒无明显影响。%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on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 of ephedrine and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neck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s Select elective fitting line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of 1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ease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ongkang,randomly divided into low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patients receive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pumping of dexmedetomidine 0.4μg/kg in low dose group or 0.8μg/kg in high dose group,after ten mins 0.4μg/kg prior to anesthesia induction,until the end of operation withdrawal;5 min after laryngeal mask insertion, ephedrine 0.1 mg/kg were intravenous administered in two groups.Observe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the after entering the operation room ( T0 ) , anesthesia before induction ( T1 ) , after induction ( T2 ) , administration of ephedrine ( T3 ) , the maximum value time(TBP,THR)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10 minutes.Increased of HR,SBP,DBP,recovery related indicators.Results HR, SBP and DBP levels compar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0 with two groups,T1, T2 and T3,HR,SBP, DBP were lower than T0 with two groups(P<0.05),high do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low dose group of HR, SBP, DBP(P <0.05);TBP and TH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high 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low dose group of Increased of HR,SBP,DBP(P<0.05);high do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low dose group of after extubation cough score and sedation agitation score(P<0.05).Spontaneous breathing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called the open time, orientation recovery tim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0.8μg/kg dexmedetomidin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ephedrine in patients with neck pressor effect stronger than the 0.4μg/kg,0.8μg/kg compared with 0.4μg/kg can reduce the recovery period of cough and restlessness,different doses had no effect on recovery.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