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防性使用

预防性使用

预防性使用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914789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基层医学论坛、基础医学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第四届中国药师大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新进展与规范应用学术研讨会等;预防性使用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琰、崔敏、苏颖杰等。

预防性使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4789 占比:99.98%

总计:914981篇

预防性使用—发文趋势图

预防性使用

-研究学者

  • 刘晓琰
  • 崔敏
  • 苏颖杰
  • 何阳阳
  • 刘彦儒
  • 吴庆庆
  • 周昀霞
  • 姜桂英
  • 朱海燕
  • 李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欣(综述); 邓春(审校)
    • 摘要: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最常见于早产儿,其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泻、腹壁发红、便血、肠穿孔、肠瘘、腹膜炎、脓毒败血症等,预后不良风险较高,甚至有远期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2]。目前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在降低NEC发生率中效果明显,但不同益生菌种类的效果及相关副作用较少被提及,本文就益生菌预防早产儿NEC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林艳; 张瑞春; 陈燕辉; 蔡清华
    • 摘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者易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髓系克隆性疾病.阿扎胞苷是美国FDA批准治疗MDS的第一种药物,也是迄今唯一可以明显延长高危MDS患者中位生存期的药物,其治疗MDS的主要机制是通过RNA与DNA结合,产生去甲基化活化和对骨髓中异常造血细胞发生细胞毒作用[1].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皮下注射阿扎胞苷后,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常出现感胀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如果在已经发生注射部位皮肤损害的周围再次进行注射,不但影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而且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局部感染,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针对这些问题,我科在广泛的临床医疗及护理活动中,采取规范轮替选取阿扎胞苷皮下注射部位及改良式皮下注射方法,使护士在操作时对注射部位更易观察,对患者化疗疗程天数清晰明了,且在注射后预防性使用喜辽妥涂抹.现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 汪翠娟; 邱晓敏; 江炯培; 秦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消化内科特殊诊疗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1—6月份收治的患者,观察组为7—12月份收治的患者,各30例.对照组常规遵医嘱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临床药师干预.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情况发生率(抗菌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疗程不合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对于消化内科特殊诊疗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影响,可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值得推广.
    • 郭亚鹏; 高宏; 常瑛; 张雅宁; 张圣惠; 赵堃; 曾新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延迟关胸(delayed sternal closure,DS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的35例先心病术后DSC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5例患儿,6例(17.1%)持续使用常规抗生素预防(常规组),29例(82.9%)改用特殊抗生素预防(特殊组);两组的胸部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7%(1/6)、6.9%(2/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22.9%)患儿为短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短时间使用组),27例(77.1%)患儿为延长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延长使用组);两组的胸部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1/8)、7.4%(2/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心病术后DSC的患儿选择特殊抗生素和延长使用抗生素均不会影响胸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但可增加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陈丹; 吴琼莲; 孙琼华; 郭剑伟; 施敏; 杨余琼; 郑文灿
    • 摘要: 目的 分析与评价某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提高该院外科病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198份,在预先设计的表格上逐项填写内容,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给予点评.结果 1198份病例中有446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其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37.23%.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包括4类,共计10个品种.446例预防性使用病例中,共有172例预防性用药不合理,其问题包括以下4类:遴选药品不合理,其不合理率为38.37%(66/172);给药时机不合理,其不合理率26.16%(45/172);给药疗程不合理,其不合理率为18.61%(32/172);溶媒选择不合理,其不合理率为16.86%(29/172).结论 该院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总体规范,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对此仍需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干预,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杨玲; 王娜; 马明明; 何心
    •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主导下的品管圈(QCC)活动对规范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性使用的效果.方法 成立QCC,按QCC活动原则对实施前(2018年10月至12月)预防性应用PPI的不合理使用原因进行分析并干预,计算并比较QCC活动实施前、实施后(2019年3月至7月)PPI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结果 住院患者预防性使用PPI的合理率由QCC实施前的7.83%升至实施后的69.39%,两者差异显著(P<0.01);普外科、神经外科预防性使用PPI的人均费用分别由实施前的735.1元和889.8元,减至实施后的190.4元和59.1元.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用药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体现.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下的QCC活动,不仅可显著提高PPI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还能增强团队中医师和药师的协作精神,以及职能部门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 王颢; 谭玉杰; 白幼鹏
    • 摘要: 目的:探讨旋动式与负压式人工流产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旋动式组(n=155)和负压式组(n=155);在此基础上再分为旋动式预防组(n=77)和旋动式不预防组(n=78)、负压式预防组(n=77)和负压式不预防组(n=78)。旋动式预防组和负压式预防组患者术前1 h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旋动式不预防组和负压式不预防组术前不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腹痛、发热、不完全流产、感染、宫颈宫腔粘连等)。结果:4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负压式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旋动式组(P<0.05),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复潮时间长于旋动式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旋动式组(P<0.05)。结论:为有效减少人工流产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流血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负压式人工流产术需要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旋动式人工流产术无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前无细菌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旋动式人工流产术;若选择负压式人工流产术,可在术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王颢; 谭玉杰; 白幼鹏
    • 摘要: 目的:探讨旋动式与负压式人工流产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旋动式组(n=155)和负压式组(n=155);在此基础上再分为旋动式预防组(n=77)和旋动式不预防组(n=78)、负压式预防组(n=77)和负压式不预防组(n=78).旋动式预防组和负压式预防组患者术前1 h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旋动式不预防组和负压式不预防组术前不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腹痛、发热、不完全流产、感染、宫颈宫腔粘连等).结果:4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负压式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旋动式组(P<0.05),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复潮时间长于旋动式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旋动式组(P<0.05).结论:为有效减少人工流产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流血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负压式人工流产术需要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而旋动式人工流产术无需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前无细菌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旋动式人工流产术;若选择负压式人工流产术,可在术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刘颖娜; 刘思华; 王晨虹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本院产科围分娩期抗菌药物使用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掌握围分娩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科1223例住院患者中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观察分析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及构成比、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给药剂量、胎膜早破以及人工破膜患者胎膜破裂距离分娩时间.结果 1223例住院患者中有710例围分娩期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1%.其中,顺产402例(56.6%),剖宫产308例(43.4%).顺产患者中未合并B族链球菌(GBS)阳性的胎膜早破(PROM)患者201例(28.3%)、GBS阳性患者108例(15.2%),未合并GBS阳性的人工破膜引产68例(9.6%),其他25例(3.5%).710例围分娩期患者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钠,为550例(77.5%),其次为头孢唑林钠,为62例(8.7%),第3为青霉素钠,为47例(6.6%),其中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1例(4.4%).联合用药方案主要为头孢呋辛钠或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有26例,占比为83.9%.除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棕榈酯分散片、头孢地尼分散片、莫西沙星片给药途径为口服,其他药物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合并GBS阳性者临产或胎膜破裂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孕34~36+6周近足月PROM未行GBS筛查者入院及时启动预防感染治疗.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及人工破膜引产患者在胎膜破裂后6 h内启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剖宫产患者断脐后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结论 本科围分娩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指南有出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