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报检验

预报检验

预报检验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4728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广东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江苏省气象学会2010年气象科技发展论坛等;预报检验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晓莹、涂静、丛菁等。

预报检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728 占比:99.63%

总计:44895篇

预报检验—发文趋势图

预报检验

-研究学者

  • 黄晓莹
  • 涂静
  • 丛菁
  • 孙立娟
  • 朱智慧
  • 陈静
  • 夏冬
  • 张兰
  • 张华龙
  • 李应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瓦力江·瓦黑提; 纪忠萍; 黄晓莹; 蔡景就
    • 摘要: 利用2020年广东省冬季气温观测资料、业务常用评分方法对ECMWF模式24~48 h预报时效内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ECMWF模式较好预报了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日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95和1.42°C;(2)ECWMF模式最高气温预报普遍偏低,最低气温预报误差普遍在2°C以内;最高、最低气温预报的较大偏差主要来自强冷空气及以上强度过程的降温和回温预报;(3)ECMWF模式对广东省北部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绝对误差都是最大的,中南部地区的气温预报绝对误差较小。
    • 刘段灵; 陈超; 李珊珊; 罗聪
    • 摘要: 通过对逐小时更新的CMA广东3 km短临模式(CMA-GD(R3)模式)在2020年短时临近预报(0~12 h)业务中的表现,从总体、逐月和分类型降水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逐时降水分级检验评估,结果表明:CMA-GD(R3)模式对有无逐时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好,但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弱;从逐月预报效果来看,CMA-GD(R3)模式在5-6月的表现要优于8-9月,即对前汛期的预报结果优于后汛期的预报,而对于短时强降水,随着预报时效增加,其TS评分大致持平甚至略有增大,表明预报时效较长的预报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分类暴雨过程检验分析表明,CMA-GD(R3)模式对锋面型和季风型的逐时降水预报效果要优于台风型,其中锋面降水预报在≥1、≥5、≥20、≥35 mm/h 4个量级上表现最优,而季风降水预报在≥10、≥50 mm/h两个量级上表现最优。
    • 沙天阳; 唐思瑜; 涂静; 黄晓莹
    • 摘要: 对现行暴雨评分规则下的广东省2018—2020年暴雨预报进行了检验分析,并初步探讨分段暴雨评分提升办法,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年还是汛期,暴雨分段的TS评分均远低于不分段评分;在分段与不分段两种评分规则下,主观预报对小范围暴雨的预报能力都很弱,中等范围次之,而对大范围暴雨预报的能力相对最强;当出现与季风或台风相关的持续性强降水环流背景下,同时主观预报24 h总雨量有较大范围可达大暴雨量级时,可以考虑将24 h总雨量暴雨以上站点进行12 h分段均赋值暴雨以上量级,这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分段暴雨TS评分。
    • 罗瑞婷; 阮楚雯; 殷美祥; 高建秋; 李铸杰
    • 摘要: 利用FY2C/D/E/F卫星、雷达、地面站和探空站等观测资料,对2020年春季广东北部一次冰雹灾害天气过程物理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云降水显示预报系统(CPEFS)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CPEFS模式能较准确地预报该次广东冰雹天气过程,尤其对于云系的宏观特征与发展演变预报效果与实况较吻合,对于云系冷暖性质、垂直结构、0°C层高度的预报与实况接近,在云系位置、对流云生命期、云系发展旺盛程度的预报与实况有一定偏差。
    • 向纯怡; 许映龙; 高拴柱; 王皘; 王海平
    • 摘要: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数据和其他观测资料对2021-0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的台风的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回顾。结果表明:2021-0台风生成源地整体偏西,其中5个台风在我国南海近海生成;平均极值强度偏弱,有6个台风出现了快速增强,其中“灿都”24 h内增幅达40 m·s^(-1);先后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另外2个影响我国沿海。预报误差分析表明,主要的强度预报误差来源于快速增强,而路径预报误差在短时效内主要由转向台风造成。在弱引导气流下,“烟花”在移速减慢后出现的偏北向移动与对流层高层高空冷涡的影响有关。由海陆热力差异和局地辐合抬升造成的近岸对流增幅可能是“查帕卡”近海快速加强的主要原因。在副热带高压明显调整的背景下,“灿都”在东海北部长达3天的回旋给华东地区带来了明显的风雨影响。
    • 冯沁; 梁巧倩; 涂静; 任鹏飞; 王凤
    • 摘要: 为进一步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对2022年2月18—23日广东出现的一次罕见的低温暴雨冰冻天气过程的降水和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主客观预报对冬季暴雨极端性估计有所不足,降水预报偏小,CMA-GD模式对大量级降水预报较好;主客观预报整体对气温预报较为准确,ECMWF模式在温度预报上误差较小;主观预报对粤北低温冰冻情况有所低估。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寒冷灾害综合监测,提高对极端低温冰冻天气和冬季暴雨的预报能力。
    • 潘留杰; 薛春芳; 梁绵; 高星星; 祁春娟; 刘嘉慧敏; 王建鹏
    • 摘要: 降水在网格要素预报中最为关键和重要,降水的预报表现直接体现了网格化要素的预报能力和水平。首先回顾了数值天气预报中针对降水的各种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二分法列联表的经典检验,基于属性和尺度特征的空间检验,集合预报检验以及针对极端稀有事件的检验技术。其次归纳了降水统计后处理订正技术:一是基于模式输出降水产品的直接统计后处理和在模式输出各种要素基础上客观诊断的间接后处理;二是针对集合预报的参数化和非参数化降水以及和预报变量结构相关联的后处理订正方法;三是气象工作者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降水订正的探索和尝试。最后,讨论了各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客观性、适用性和业务使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对网格降水后处理的订正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 陈浩; 周荣卫; 唐圣钧; 何晓凤
    • 摘要: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第二代预报系统(CFSv2)提供的数据进行动力降尺度,基于3个典型年回算和2017年的实时月降水预测,结合水文站和气象站实况降水资料,以及历史56年的降水分析产品,构建了西南地形复杂地区夏季月降水预报系统性误差订正和历史极值调整的两步订正方法,并采用误差和均方根方法对订正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两步订正后月降水预报的空间分布更加接近实况,即下游降水较上游和中游的多;(2)未作订正的降水预报在上游南部、中游和下游明显偏大,经过系统性误差订正和历史极值调整后,雅砻江下游降水预报偏大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3)经过订正,6月月累积降水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124.1 mm和148.4 mm, 7月累积降水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69.1 mm和68.9 mm;(4)经过两次订正后,雅砻江流域上、中、下游的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减小,订正效果比较明显。
    • 王东东; 孙丽; 杨磊; 沈历都; 王恕; 陈宇
    • 摘要: 以传统的检验方法和基于对象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首次以台风级别影响辽宁的“巴威”台风(2008)的台风暴雨过程不同性质降水的多模式(ECMWF、CMA_MESO 10KM、CMA_MESO 3km和睿图东北模式)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受“巴威”远距离和本体影响,辽宁省先后出现对流型降水和稳定型降水,传统检验和MODE检验结果均表明,多模式的对流型降水预报效果要优于稳定型降水,这很可能是多模式对于台风北上减弱产生稳定型降水的影响系统的预报强度偏差大导致,在今后预报中务必注意台风强度预报偏差对本体稳定型为主的降水的影响。传统检验结果中,CMA_MESO 3km和ECMWF模式的评分较高,并且对于对流型降水雨带的形状、范围和质心距离、交集面积预报效果最好,ECMWF模式对稳定型降水也有着较高的目标相似度评分。尽管睿图东北模式由于对10.0 mm以上量级降水较高的空报和漏报率,而导致TS评分偏低;但在MODE检验结果中,东北模式预报的强降水雨带的中心位置、降水强度和范围均接近实况,目标相似度更高,尤其在对流型降水阶段目标相似度达到了1.00,模式对于对流型降水预报有着较好的可参考性。
    • 尚博; 巩力源; 徐建飞; 雷敏
    • 摘要: 利用2019—2020年吉林省夏季6次暴雨个例,将融合了多普勒雷达基数据、卫星、自动站资料的LAPS分析场和GFS全球模式预报场分别作为WRF模式初始场进行个例模拟,检验LAPS高精度初始场对吉林省暴雨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定性上来看,两种初始场下模式对6次暴雨过程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LAPS高精度分析场作为模式初始场在降水范围、降水梯度、暴雨落区和极值的预报上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定量来看,WRF-LAPS成功预报了暴雨5次,大暴雨2次,WRF-GFS成功预报了暴雨4次,大暴雨0次,WRF-LAPS的暴雨TS评分均高于WRF-GFS;此外,WRF-LAPS暴雨空报率和漏报率均低于WRF-GFS,但其对于局地性暴雨的预报效果仍然弱于区域性暴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